曾幾何時,擁有外國學歷的海歸人才成為了就業市場“香餑餑”,受到國內眾多企業的追捧,可這種盲目的追捧造就的結果是——普通家庭即便能力有限,也要傾盡全力地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深造,幻想著在國外待一年,回國就業就能碾壓一眾名校畢業生。
可正所謂物極必反,2024年我國海歸人才數量激增,達到了300萬的新高度,不僅供大於求,也有不少優質企業發現:這些所謂的海歸高學歷人才,不僅專業能力不過關,就連外語水平也不達標,至此,海歸人才的風評和口碑都直轉而下,進而有了“水碩”的稱號。
只可惜不少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舊幻想著自己孩子能透過一年制的留學一步晉升為“人中龍鳳”,直到孩子被心心念唸的理想企業拒絕後,才逐漸看清了現實。
“華為為啥不要我兒子?”母親曬出海歸兒子高學歷,4字令其打臉
一位母親在社交平臺釋出了一則動態,分享了她兒子求職的經歷,標題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華為為啥不要我兒子?我兒子海歸高學歷的背景都能被拒絕,華為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才?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現在的企業面試,看的不只是學歷,學歷是門檻卻不是唯一的標準,除了學歷之外,更關鍵的還有面試者的專業素養和實習經歷。
但據這名母親透露,自己兒子本科是在普通二本學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又去英國攻讀碩士,簡歷上還有大企業的實習經歷,在她的心中,兒子去華為那是綽綽有餘,可沒想到,面試環節就“翻車”了。
前面的綜合測評和上機考試環節有驚無險的順利透過,就連專業面試的前兩輪也表現不錯,得知這一好訊息,母親對自己的兒子也是充滿信心,可沒想到,在最後一輪業務主管面試中,情況卻急轉直下。
兒子回到家就跟母親抱怨:面試官提出了許多專業性很強的問題,要求現場解決各種技術難題。這些問題的難度和深度讓自己幾度哽咽,最終只收到了“面試未透過”的通知。
這個結果讓小張的母親無法接受。在她眼中,兒子有海外名校文憑,有實習經驗,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華為沒理由不要自己兒子,這才有了這次的發帖吐槽。
這名母親的吐槽和哭訴,恰恰反映出了不少普通家庭的現狀:為了支援兒子出國深造,不少父母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他們期待著這筆投資能帶來豐厚的回報,至少能幫助孩子進入理想的企業,可沒想到,水碩成為“香餑餑”的時代徹底過去了。
評論區的網友們,也用“大實話”讓這名母親看清了現實:你也知道自己的兒子高考只考上了普通本科,以他的實力和專業特性,能在英國讀的只有一年制的“水碩”,被華為拒絕也是情理之中。
海外文憑不再是求職的"敲門磚",真才實學才是立足職場的根本
“普通二本”四個字讓這名母親被打臉,也讓她徹底看清了這個現實——光鮮的海外文憑並不能自動轉化為職場優勢,作為家長,與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衡量出國留學的真正價效比。
同時,家長和同學們也應該認清當下的局勢:大型企業的人才篩選標準正在發生變化,他們更注重應聘者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養,而不是簡單地看重學歷,特別是在技術崗位上,過硬的專業功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紙面上的文憑更重要。
而很多一年制的海外碩士專案,培養週期短,實踐環節少,難以讓學生深入掌握專業知識,這也是這種"鍍金"式的留學經歷在企業眼中的含金量越來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加上國內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市場的成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標準也越來越務實。他們不再盲目迷信海外文憑,而是更看重應聘者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作為畢業生,要做到時刻洞悉當下就業市場的變化,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國內畢業生,都需要用實力說話。海外文憑不再是通往理想工作的"敲門磚",真才實學才是立足職場的根本。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