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略湖畔,一所建立於1911年的百年名校靜靜佇立。走進校園,初春的陽光溫柔地灑向尚未融化的積雪,遠處湖面泛起粼粼波光。
2025年新春海外探校第一站,讓我們一起跟隨周成剛老師的腳步,深入瞭解加拿大名校Appleby College(愛普比學校),感受多元的國際氛圍、富有挑戰性的課程和學校獨有的魅力。
先看看訪校花絮吧
百年傳承
從傳統到創新
在學校招生辦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的鏡頭穿過了一條獨特的走廊,這裡也被稱為“名人堂”,記錄著每一代學生的成就。但特殊的一點是,並非只有舉世矚目或是功成名就才能上榜,Appleby College的名人有將自己的才華奉獻給母校的傑出校友,有以優異成績為校爭光的年度畢業生,還有在社群服務中默默耕耘的模範生。
繼續前行,還可以看到兩側牆壁上懸掛著歷任校長的肖像,彷彿可以從中閱讀出學校的發展軌跡。從創立之初的男校,到1992年開始招收女生;從全部生源來自本土,到如今805名學生中有30%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Appleby College在保持傳統教育特色根基的同時,也跟隨著時代步伐,不斷建立多元的環境。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學生當中有15%來自中國,是組成校園文化生態的重要一環。
Appleby College圖書館
社群精神
教育的重要價值
學校的文化注重“每一個學生都不孤單”。在這裡,師生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每天清晨,校長都會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看似簡單的儀式傳遞著學校的教育理念: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社群不可或缺的一員。在當天的探訪正式開始前,周老師還在校園內偶遇了校長。
吳老師提到,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制度,每個學生都會有一位“成人導師”,無論是任課老師、運動教練還是宿舍管理員,這位導師不僅僅是學生的學術指導老師,還會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給予關懷和支援。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來說,這種關係顯得尤為重要,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援的溫暖。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們彼此之間都能保持開放和友好的態度。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創造和諧的社交氛圍。
教育理念
沉浸的學習體驗
走進教學樓,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學實驗一體化”的設計理念。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教室配備了完整的實驗設施,老師可以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隨時開展演示實驗或讓學生動手實踐。靈活的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更能夠體會到知識的魅力。
實驗室裡,可以看到先進的3D印表機、鐳射刻印機等裝置。這些裝置不僅服務於科學課程,也為藝術創作、舞臺佈景製作等提供了可能。這種跨學科的資源共享,讓學生們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釋放。
與此同時,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共計21門的AP課程(全部AP課程共39門),涵蓋了從數學到科學,再到藝術的多個學科領域。這些課程為有能力和興趣提前接觸大學知識的學生設計,能夠幫助他們給大學生活打下堅實基礎。而對於來自中國的學生來說,AP課程也是展示學術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
在課堂上,Appleby College秉持“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小班教學模式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討論當中,“蘇格拉底式對話”帶來的充分互動,也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思想。
全面發展
文化傳統的獨特印記
對於Appleby College,不能不談及其在冰球運動上的卓越成就。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男校時期,而今天的女子冰球隊更是在加拿大私立學校中獨佔鰲頭,走出了多位國家隊運動員,近幾年還有三位校友進入北美女子職業冰球聯賽發展。
Appleby College室內球館&冰球場
音樂教育也是學校引以為傲的另一張名片。排練廳內,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擺放的各式樂器,專業的練習環境催生了高水平的校園管弦樂團,使其成為唯一受政府邀約參加英女王紀念活動演出的學校樂隊。這份殊榮也印證了學校在藝術教育上的卓越成就。
入讀要求
多元化與潛力是關鍵
Appleby College的招生要求也較為嚴格。學校不僅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綜合素質。學校希望學生具備紮實的學習能力、開放的心態,會重點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聊到這裡,吳老師也回憶起自己的經歷。1992年,他成為Appleby College的第一位非白人教師。彼時,這所男校剛向女生敞開大門,他帶著中國大學的教學經驗來到加拿大課堂,面對一群“個頭像大學生”的中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環境的衝擊,也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授課方式,在改變中適應時代的變化。
六年前,吳老師的身份從物理教師轉變學校招生官,讓他有機會為更多有潛力的學生提供了進入Appleby College學習的可能。
從Appleby College的探訪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所傳遞的多元文化與教育理念。無論是學校的國際化背景、課程設定,還是發展方向、師生關係,都讓人意識到國際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孩子們瞭解自己、瞭解世界的一段旅程。
記錄安大略湖畔的朝陽
以上僅僅是新春海外探校季的第一站回顧,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2月10日、11日後續兩站的直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