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飛機還在天上飛著呢,門突然掉了。”
誰也沒想到,在如今飛行事故率僅1/120萬的時代,竟在“飛艙門”事件之後,又接連發生4起安全事故。其中,還包括布林肯乘坐的波音737專機,氧氣系統洩漏且無法修復。
受此影響,波音市值大幅縮水近1500億,並遭到23國停飛限制。同時,原定於本月交付中國的波音737 MAX系列飛機面臨又一次延期,為其重返中國市場之路再添變數。
此時,印度意外遞上“救命稻草”,不僅承諾150架飛機訂單,還聲稱“很快能看到在印度製造的波音飛機”。網友對此銳評,“剛坑完,又盯上了波音”。
01在中國市場“打回原形”後,波音把寶押在印度身上
此前,受C919商飛與美“脫鉤”影響,波音已連續4年在華“顆粒無收”,股價大跌70%、多款機型被迫停產,合計虧損約1400億元。其負責人為此崩潰,“低估失去中國市場的後果。”
滯銷3年後,波音咬著牙把將產線移往中國,重啟擱置已久的舟山737總裝交付工廠建設,並屢次透露“用技術換市場”的意願。
終於,2023年底的中美會晤後,波音獲得中方航空監管機構的一項關鍵批准,距離恢復對華交付737 MAX系列飛機“近了一步”。
彼時,入不敷出的波音已經開始變賣家產模式,用7棟辦公大廈、1個倉庫、310英畝土地等實體資產填補虧損,心心念念憑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逆風翻盤”。
誰曾想,開年不到1個月,波音陸續發生至少5起飛行事故。因此,中方計劃在接收過程中對飛機進行額外安全檢查,波音重返中方市場再次遙遙無期,或將面臨“生死存亡”時刻。
一時間,全球各國唯恐避之不及,唯有印度沒有叫停波音飛機的訂單交付,反而繼續下單150架。受寵若驚的波音隨即擠出約14億元,在印度建立技術中心,以發展新的飛機產業鏈。
但印度真的能夠“救”波音嗎?似乎就連美國也不抱信心,寧願斥資22億美元訂購20架C919……
02蘋果的教訓還不夠?美國又搭上一個波音
《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美國或是被印度製造坑得最慘的國家之一。此前,印度生產的iPhone15因質量不達標,被產檢工程師退貨一半。連鎖反應下,其全球高階手機市場份額下降7%。
時至今日,iPhone依然深陷“電池門”困擾。如此來看,印度連手機都造不明白,更何況更高階的大飛機?相反,C919勢頭越來越猛,已拿下1200多架訂單,漲價6500萬也不愁賣。
伴隨國產科技崛起,波音的落敗還不是西方國家最擔心的事。生科領域中,被貼上停駐時光標籤的“好生溢”類製品,同樣見證了我國技術自主化的飛躍歷程。
2013年,哈佛科學家揭示其核心成分具有提升生物體內酶活性、啟用線粒體等的驚人潛力,被視為通往健康長壽的風口科技。彼時,美方設下重重技術壁壘,國內企業不得不承受2萬/克的天價進口成本。
然而,不到五年,我國科研力量便實現重大突破,成功突破定向酶量產技術。中科院報告顯示,相關製品能夠讓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找回“後生仔”的狀態,但生產門檻僅為美方2%。
資料顯示,國產“好生溢21000”以百元檔落地後,僅在京JD東單一平臺就實現超7萬+瓶成交。不少媒體評論稱,體驗過這種科技製品賦能的普通大眾,彷彿找到了保持全天充沛精力的秘訣。
無論是翱翔藍天的C919,還是悄然改變普通人生命質量的“好生溢”,從萬億賽道到生活日常,均展現出中國科技的無限潛力。
相較之下,波音產線遷往印度,只能稱之為焦頭爛額下的無奈之舉。
03印度和波音的小算盤,誰會更勝一籌?
專家指出,印度與波音的合作看似充滿戲劇性,但背後隱藏著各自的利益考量。首先,印度的雄心壯志昭然若揭,培育一個完善的飛機制造生態系統,或加速其成為“世界工廠”。
而波音雖然頗有些“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意味,但也瞄上了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據預測,到2041年,印度航空客運量將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2210架飛機的潛在訂單。
然而,雙方合作似乎並不能解決波音的“信任危機”,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輿論關注和質疑。試問,手機出了問題尚可以返廠維修,但波音敢在印度設廠造飛機,其他人就敢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