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日夜間,烏軍9艘自殺式無人艇,突破了俄軍對海灣入口的封鎖和防禦,秘密潛入了克里米亞連線黑海和賽瓦斯拖波爾要塞區的多努茲拉夫湖,俄海軍1241型 “伊萬諾維茨”號導彈護衛艦被無人艇圍攻後爆炸沉沒。
烏軍已經多次使用無人艇對俄海軍黑海艦隊艦艇發動打擊,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作為一種更新的海上威脅,無人艇有著目標小、發現困難的特點,是之前各國海軍主力艦艇設計中沒有被考慮的一種威脅。俄羅斯海軍屢屢被無人艇襲擊得手就說明這種打擊方式對於蘇聯時期基於艦隊決戰設計的艦艇有著很強的針對性。無人艇適合近海作戰,對於執行維持制海權或者“由海向陸”的艦隊而言,威脅不小。
類似的,解放軍在未來衝突環境中也很可能面對類似的情況,對手可能從近岸釋放無人艇攻擊我軍接近對岸的艦艇,其中包括主力艦艇、支援艦艇乃至搭載著登陸部隊的兩棲艦艇。威脅是很可能存在的。
因此,相關的電子對抗手段需要採取,特別是針對美國“星鏈”這樣的通訊技術的訊號干擾遮蔽措施也有必要採取。同時,強化對於水面小型目標的感知能力和採用新的廉價打擊手段也需要加以考慮,包括增加感測器、增加小口徑艦炮、增加無人機巡邏等等都是有必要採取的措施。這種新質威脅,需要加以重視。
世界第一海軍的情況也有點尷尬。2月1日,美國海軍“格雷夫利”號(DDG 107 USS Gravely)在紅海附近擊落了多枚胡塞武裝的導彈,根據4名美海軍官員對cnn敘述,胡塞導彈在距離驅逐艦1海里以內的距離被擊落。
此事還是有點蹊蹺的,那就是擊落距離實在是太近,並且動用了“密集陣”近防炮。“格雷夫利”號是2010年服役的新艦,但其沒有搭載“海拉姆”防空導彈或者新一代鐳射武器,因此最後一道防線完全依靠傳統的“密集陣”。正常的艦長是不應該冒險節省導彈而使用近防炮的,因此此事可能說明“格雷夫利”號沒有及時發現胡塞武裝的導彈,或者沒有來得及作出反應。
而且可以看出,胡塞武裝使用的並不是多麼先進的反艦導彈,甚至是不是反艦導彈都有疑問。而且胡塞武裝可以發射的反艦武器並不多,達不到“飽和攻擊”的水平。如果僅僅是這樣美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都防不住,那麼他們憑什麼攔截高超音速等先進反艦導彈?
當然,此次美國海軍在紅海的實踐確實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主力海軍艦艇的持續作戰能力。目前的海軍艦艇按照艦隊決戰設計,攜帶數十到上百發先進導彈,但是重新裝填一次需要回港並且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面對胡塞武裝這種小規模、低烈度但持續時間很長的反艦作戰模式,現有的艦艇會比較難以應付。
所以某種程度上,海軍艦艇需要廉價、可持續的防空武器。目前來看也只有鐳射武器才是上選。如果艦艇依靠鐳射武器可以解放一部分垂直髮射單元,省去中近程防空彈藥所佔據的重量和空間,這對於艦艇而言自然會是個好事。“格雷夫利”號原本就有搭載鐳射武器的打算,因此空出了C炮位,然而時至今日美國海軍依然沒有相關進展,可以說美國海軍自己、甚至是美國自己,面臨著較為尷尬的情況。
這也是解放軍海軍需要注意的,鐳射武器的效能就在那裡,這也基本是可見的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