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淮海戰爭爆發前,如果將50多萬大軍南撤是否可以打贏?1948年11月22日:國共內戰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中共獲得大勝。
對於歷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三大戰役不是同時進行的。
首先爆發的是東北的遼瀋戰役(臺灣稱為遼西會戰),時間是1948年9月到11月,共持續了52天。
接著同時爆發了淮海戰役(臺灣稱為徐蚌會戰)和平津戰役(臺灣稱為平津會戰),時間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持續了65天左右。
在遼瀋戰役進行期間,蔣介石派出多名說客,苦苦哀求傅作義,讓他將華北的50多萬國軍南撤,加入將要爆發的淮海戰場。
而淮海戰役爆發後,蔣介石一再對淮海戰役的將領們宣佈,傅作義就要率領大軍南下,徹底扭轉戰局。
那麼,傅作義能否帶兵南下,如果他南下了淮海戰役的戰局是否會被扭轉?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傅作義南下無法扭轉淮海戰役的敗局,不過或許能夠暫時保住半壁江山。
我們說說原因。
首先,客觀運輸條件很困難。
民國時期想要大規模快速調動軍隊,只能依靠鐵路。
從平津地區到徐州的津浦鐵路,早已被解放軍截斷。
濟南戰役以後,解放軍基本控制山東省,將省內的鐵路完全控制,傅作義不能使用鐵路進行兵力調動。
退一步說,就算解放軍沒有控制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只要不斷派兵襲擊鐵路也足以阻斷交通。
透過徒步行軍,50多萬大軍,是否可以快速增援淮海戰場?
當然是不可能。
以淮海戰役的黃維兵團為例,從11月8日奉命自河南駐馬店出動東來,到達安徽蒙城已經是11月18日,兩地距離只有200多公里。
也就是說,精銳的黃維兵團只有十多萬人,每天行軍速度不過20多公里。
那麼,從平津地區到徐州淮海戰場陸地距離有800公里,就算傅作義50多萬大軍沒有遭遇敵人攔截,樂觀估計也需要徒步行軍1個多月。更別說,傅作義的部隊本來就散開在天津到張家口的遙遠距離,收攏起來也需要時間。
就算完全沒有解放軍的攔截阻擊,傅作義調動部隊從陸地南撤徐州成功,至少需要2個月。
由於河北、山東地區解放軍的武裝牽制和破壞,傅作義可能花費3到4個月才能徒步行軍撤退到徐州,此時淮海戰役早已結束。
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從塘沽利用海上運輸撤退。
然而,傅作義集團總兵力高達50多萬人,加上各種武器裝備,想要透過海運絕非簡單的事情。
關鍵在於,從塘沽海上撤退以後,這些軍隊要在哪裡下船重整?
想要直接加入淮海戰場,應該在連雲港下船。但連雲港距離解放軍太近,下船國軍有可能在集結期間就遭遇全面襲擊,比較危險。相對靠譜的集結點,就是上海或者杭州。
50多萬國軍撤退到這裡,想要北上就要渡過長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總之,想要透過海運後迅速加入淮海戰場,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部署。
其次,長期戰略不利。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解放軍已經形成強大的實力。林彪打贏了遼瀋戰役以後,東北野戰軍增加到108萬兵力。
此時淮海戰場國軍實際兵力60多萬,而不是以前說的80萬。加上傅作義集團50多萬人,也就勉強相當於林彪的兵力。
如果林彪和華北野戰軍的30萬大軍合併,兵力就猛增到140萬左右,國軍就很難應付。更別說,淮海戰場本來就有60多萬解放軍了。單單粟裕的華野,就是身經百戰,就夠國軍喝一壺的。
面對解放軍這200多萬野戰部隊,國軍淮海戰場加上傅作義集團的120萬兵力,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就長久來看,解放軍有很大優勢,戰局沒有被扭轉。況且傅作義不戰而撤,首先是山西被包圍的閻錫山10萬國軍肯定完蛋了,其次是華北廣大地區被解放軍兵不血刃佔領,軍事、經濟、民心士氣上都會極端不利。
再次,傅作義根本就不可能同意南撤。
傅作義是什麼人?他可不是黃維那樣的中央軍嫡系,會無條件的服從蔣校長。他也不是為了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的黃百韜。
傅作義本來是閻錫山麾下大將,抗戰期間長期擔任綏遠省主席,統率10萬大軍抗日,立下赫赫戰功。傅作義在抗戰期間就脫離晉綏軍體系,成為一個獨立的軍閥。
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以後,考慮到國軍內部團結問題加上傅作義是難得的戰將,老蔣任命他為華北國軍最高統率。
然而傅作義不同蔣介石一條心,也沒有必要一條心。
作為軍閥來說,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就是要歸順強者,絕對不能同弱者一起完蛋。
傅作義心裡很清楚,即便戰局再不好,他只要率領幾十萬軍隊投降解放軍,一樣可以做到新中國部長級別的高官。
相反,國民政府已必敗無疑,將來就算能夠保住臺灣一隅,區區一個小島又能搞出多大風浪。就算傅作義成為臺灣國軍最高領袖,實際上不過是一省領袖罷了。
所以,東北的衛立煌也好,華北的傅作義也好,包括後來的雲南盧漢、西康的劉文輝等軍閥都是最後關頭投靠解放軍,換來高官厚祿。
傅作義手中的軍隊和地盤,就是他的王牌,當然不允許南撤到淮海戰場被別人控制。
自然,蔣介石可以直接下令傅作義麾下30多萬中央軍自行撤退,這等於徹底將傅作義推給瞭解放軍。此舉會導致華北戰局迅速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中央軍也未必能夠南撤成功。
最後,即便南撤成功,也只能暫時保住半壁江山。
如果傅作義集團50多萬大軍順利南撤,加入淮海戰場,國軍兵力會緩慢增加到120萬左右。
華北野戰軍20萬人會迅速南下,淮海解放軍會增加到90多萬規模。看來,國軍至少後退防禦是沒有問題的,兩軍會繼續對峙。
可惜,國軍短期內不會有兵力優勢,因為海運部隊和重組都需要時間。即便未來國軍暫有一定兵力優勢,也不可能獲得決定性勝利,因為東野也會迅速南下。
隨著林彪的百萬大軍解決了東北國軍,不久就會加入淮海戰場。
這種情況下,國軍仍然是處於劣勢,想要進行戰略決戰無異於是自我毀滅。
比較穩妥的方案,是退守長江防線,依靠中國南部和西南適合防禦的地形,進行持久拉鋸防禦作戰,期望能夠暫時保住半壁江山。
實事求是的說,按照當時的態勢,國民政府能夠保住當年南宋的地盤超過1年,就算是相當不錯了。
大家都知道,1950年6月朝鮮戰爭就爆發了。
國軍能夠守住半壁江山1年半,那麼國際形勢就會有變化。美國出於自身的利益,只能扶持國民政府對抗中共,以實現在東亞的戰略優勢。
此時,中國恐怕就會像朝鮮半島一樣一分為二,長期對峙,恢復古代南北朝時期。
只是,按照當時的態勢,即便傅作義南撤,國軍未必能夠堅守1年半。
即便是紙上談兵,想要保住半壁江山也是千難萬難的。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