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國軍在天津僅僅堅持29個小時?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包圍由中華民國國軍駐防的河北省張家口,平津戰役爆發。
當然是有原因的。
我們一點點來看。
第一, 必敗的戰役往往堅持不了多久。
即便是兵精糧足,城池堅固,然而一場必然失敗且沒有翻盤機會的戰役,通常會迅速結束,甚至守軍會主動開城投降。
以三國時期,蜀漢滅亡的成都戰役為例。當時蜀漢一共有9萬多大軍,其中四五萬在姜維手中,抵抗北方大兵壓境的鐘會10多萬敵軍。
鄧艾突入成都平原的軍隊有3萬人,而成都城內劉禪的軍隊有1萬多人。
成都市非常堅固的城市,裡面囤積了大量的糧食物資,至少可以堅守1年以上。
為什麼劉禪不去抵抗,直接選擇投降呢?
不能說劉禪昏庸,主要是蜀漢已經在戰略中必敗。當時漢中已經被敵人佔領,蜀漢北部門戶開啟,就長遠來說遲早也會滅亡。姜維的四五萬人被牽制在劍閣,難以快速南撤。退一步說,就算姜維迅速撤退到成都平原,鍾會十多萬大軍也會追擊而來。到時候失去地利的姜維自身難保,根本談不上救援成都。
剩餘的蜀軍還有四五萬人,可惜戰鬥力不強,還有2萬人被南中(孟獲等蠻族地盤)、江州(蜀漢東部邊境)等其他方向牽制無法調動。
駐守成都平原的部隊,充其量最多三四萬而已,戰鬥力不能同鄧艾、鍾會大軍相比。
鄧艾到達江由的時候,兵力最多三五千人。蜀漢的江由守將馬邈卻直接投降,為啥?
他的那點兵力數量少尚且其次,關鍵根本不能同敵人正規軍作戰,一打就會崩潰,只能投降。
劉禪緊急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迎戰,後者帶著親兒子諸葛尚,黃權兒子黃崇,張飛孫子張遵等約1萬軍隊,拼死同鄧艾的3萬人決戰。
兵力和戰力都完全不是對手,諸葛瞻在綿竹戰役兵敗身死也就不稀奇。
鄧艾大軍到了成都城下以後,劉禪之所以投降,是因為沒有翻盤的機會。
就算劉禪能夠依靠成都1萬守軍,抵抗1年到城內糧食耗盡,也沒有鳥用。
姜維和其他方向的蜀軍自身難保,根本就不可能來救援成都。
也就是說,成都哪怕血戰100年,最終也是要完蛋。
這種情況下,劉禪為了得到較好的投降條件,只能選擇主動繳械屈服。劉禪因此被封為安樂縣公,餘生在洛陽吃喝玩樂度過,他的爵位還可以世襲給後代。
上面扯了這麼多,天津保衛戰也是一樣。
平津戰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期間,解放軍利用的猶豫不決全面出兵。到12月底,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地區的包圍和分割,切斷了傅作義集團西撤、南撤或由海上撤退的路線。傅作義集團全部被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個孤立地區內。
就平津戰役來說,傅作義肯定必敗無疑,天津絕對守不住。
就全國戰局來說,此時遼瀋戰役結束,東北50萬國軍覆沒,包括大量精銳的美械部隊。
同時進行的淮海戰役,國軍也非常不利,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被殲滅,杜聿明集團30萬大軍共3個兵團被包圍在永城東北青龍集、陳官莊地區,其中孫元良兵團已經被殲滅,只剩下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困獸猶鬥。
顯然,淮海的國軍馬上就要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108萬東北軍和20多萬華北解放軍的傅作義,只有50萬軍隊,還被分割包圍,似乎只有投降這一條路了。
天津的10萬國軍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士氣非常低落,官兵都沒有鬥志。
天津戰役中,國軍被殲滅13萬人,然而傷亡只有1萬1000人。也就是說,大部分國軍沒有激烈抵抗就直接投降了。尤其天津駐守的2萬多國軍地方部隊,僅僅傷亡1000多人,還不到二十分之一。
這就是兵無鬥志的表現,根本守不了多久。
陳長捷後來坦誠的說:我深知走投無路,孤點絕無外援。從來就算依靠要塞固守,沒有不陷落的。我們之所以困獸猶鬥,實在是因為軍閥派系觀念,認為平津是一體,等待傅作義來一起解決,否則要影響華北的“政治問題”。我知道傅作義早就同解放軍有聯絡,認為他在謀求和平的“政治解決”。我一來因為軍閥混戰的習慣,認為頑抗抗拒就會有談判中討價還價的本錢,二來一心在軍事上為傅作義負責到底,才決定堅持到糧盡彈絕再說。
第二, 解放軍和國軍的戰力懸殊。
解放軍攻打天津,使用了高達34萬大軍。
這34大軍,基本都是東北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包括5個縱隊,22個步兵師,都是一流野戰部隊。
國軍就恰恰相反,正規軍為10萬人,另有約3萬地方部隊。
陳長捷認為,所謂的地方部隊其實只是被收留的難民以及殘兵遊勇,根本就沒有戰鬥力。他之所以招募這些人,主要是用於壯聲勢。
即便是國軍正規軍,戰鬥力也不強。
正規軍主要是兩個軍,其中62軍本來是陳濟棠的廣東部隊,是雜牌部隊。
抗戰結束以後,62軍在臺灣駐紮到1946年10月。期間,由於軍長、粵系將領黃濤有二心,被解除職務。從此,第62軍才真正成為中央軍,但僅僅是二三流部隊。
內戰中,第62軍沒什麼表現。在遼瀋會戰中,它編入侯鏡如的東進軍團,在塔山戰役中表現很爛。第62軍負責攻打白台山,激戰5天始終沒有什麼激戰,幾次好不容易佔領一些高地,隨後就被解放軍反攻奪回。
後第62軍撤退到關內的天津、塘沽一帶,參加了天津保衛戰。
第62軍屬於二三流中央軍,另一個86軍也好不到哪裡去。
第86軍是1948年7月剛剛組建的新部隊,到天津戰役爆發只有短短5個月的成立時間。
第86軍是七拼八湊起來的部隊,包括第26師、第284師、第293師。
其中第26師本來歸屬第49軍,在1948年1月解放軍發動的冬季攻勢中,在新立屯被全殲。到天津戰役爆發,該師重建不到1年,戰鬥力可想而知。
第284師、第293師本來是暫編第50師和暫編第60師,都是地方保安部隊升級而來。
比如293師本來是遼陽縣保安總隊,在1947年11月因東北國軍兵力嚴重不足,破格升級為正規軍。
說來說去,第86軍戰鬥力還不如第62軍。不管怎麼說,第62軍雖然先是雜牌軍,後來是三流中央軍,好歹參加了抗戰和內戰眾多實戰,也同解放軍在塔山拼過命。
第86軍幾乎等於是烏合之眾,怕是根本沒有野戰能力,只能勉強守城而已。
陳長捷認為,天津國軍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5個師大約5萬人,新編組的正規軍不能打仗,只能同憲兵、警察一些維護市區治安,同時壯聲勢。
如果說上面這些部隊都不行,臨時收編的烏合之眾就更不行了。
解放軍佔領東北後,有五六萬散兵遊勇退入天津。認為這些人都是殘兵敗將,士氣低落,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將他們編入軍隊,不但沒有任何用處,甚至會影響現有官兵計程車氣。
然而,這些人因沒飯吃整天鬧事,陳長捷又無力整天派軍隊對付他們,只能儘量編入部隊,給他們吃口飯。
對於地方部隊,傅作義的解釋是:各種後勤和留守雜部,還有傷兵也有一萬人,另外還有傅作義軍隊家眷3000多家,以及穿著軍服的醫護人員,這又是一萬人,都編入地方部隊。
所以,陳長捷實際可用兵力很少,排兵佈陣時候感到捉襟見肘。各部勉強佔領陣地後,壓根就沒有預備隊可用,只能將非正規軍派來壯聲勢。
陳長捷對外宣稱可以堅守三四個月,心中壓根沒底。
其實,早在12月20日,解放軍攻打天津外圍時,陳長捷就知道根本打不過。
解放軍一個晚上就佔領灰堆據點,駐守這裡一個保安團壓根沒有激烈抵抗,包括團長在內全部被俘虜。
在楊柳青駐守的兩個護路旅,經過一夜戰鬥就潰散了,僅有1個團退回市區。
北倉的一個旅也是一個晚上就被打垮,退到市區的還不到一個團。
如果說這些還是戰鬥力不強的地方部隊,守軍86軍一個主力團駐守東局子,一個晚上就被解放軍殲滅。這多大動搖了第86軍乃至天津守軍計程車氣,都認為根本守不住。
兵力差距巨大,兵員素質又是天差地別,武器裝備如何?
此時解放軍的裝備,也是今非昔比。
此戰勝利後,解放軍繳獲了天津國軍所有火炮,長身管火炮只有9門榴彈炮、25門山炮和28門野炮,加在一起只有62門。
而解放軍的大口徑火炮高達538門,是國軍8倍有餘。
此戰,雖只有29個小時,解放軍消耗了8萬8000多發炮彈,相當於每門火炮發射了170發炮彈,相當驚人。
除了火力差距巨大以外,解放軍還使用了30輛坦克和16輛裝甲車。
其中作為主攻部隊之一的1縱,就配備了大口徑火炮234門和20輛坦克,火力上是守軍4倍左右。
第三,天津地形對於防禦不利。
天津市區的地形怪異,南北長度有12.5公里,然而東西寬度還不到5公里。
雖然天津的河流較多,對進攻一方似乎不利,但作為曾經北方前三的城市,市內有大量橋樑和渡船,渡河不是問題。
天津最主要的問題是,東西寬度太窄,區區4000多米完全被解放軍各種火炮覆蓋,更非常容易被突破切斷。
任何進攻一方,都肯定會攔腰進攻,將天津輕鬆切斷成幾段,分割包圍。此時天津防禦就被徹底打破,守軍首尾不相顧,只能困守一隅,自生自滅。
自然,國軍在天津修築了一些工事:環繞市區挖有一條全長四十餘公里寬十米,深三至四米,水深一至兩米的護城河,護城河外側有鐵絲網、鹿砦、雷區,內側築有一道高三米,底寬七米,頂寬一米的護城土牆,牆上有鐵絲網、電網,每三十米築有一座碉堡,牆內有一條寬五米的交通壕與縱深地堡相連。依託這條環城防線,修築三道防禦陣地,共有各種大小明暗碉堡千餘個,其中大型碉堡就達三百八十餘座。
市區利用高大建築物,構成若干既能獨立堅守,又能以火力相互支援的防禦要點。1948年6月,陳長捷就任天津警備司令後,就按傅作義的指示,進一步加固工事,特別對解放軍最有可能發起主攻的西北方向,增加構築鋼筋水泥碉堡,但因經費緊缺,人力、物資、原料等方面的困難,原定7月底完成的這一工程,直到8月才勉強動工,到天津被圍前夕,才完工總工程量的七分之一。
這些工事對於以往沒有火炮的紅軍或者八路軍,確實是致命的,國軍可以堅守很久。
然而,這些在解放軍大炮射程內的工事,在全面進攻中沒什麼用處。
事實也是如此。天津戰役爆發後,解放軍進行了1小時全面炮擊,步兵進攻僅僅半個小時就突破外圍城垣防線。
以第38軍為例,負責從津西方向和平門、小西營門一帶實施突破。第114師炮兵營第2連的任務是徹底摧毀敵第48號地堡群,為步兵掃清攻城障礙。
第48號地堡群由8個大小地堡組成,配有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等火器,守軍為1個加強連。
天津戰役打響之前,1月13日夜,第2連連長黃寶壽帶領戰士將火炮分解,向距敵幾百米遠的一處破磚窯轉運。儘管有夜色掩護,第2連官兵仍遭到敵重機槍和炮火的攻擊。最終,全部火炮均分解運抵並重新組裝,為抵近開火準確打擊奠定了基礎。
14日10點,解放軍發起總攻,第2連炮兵以47發44中的戰績,將第48號地堡群8個地堡全部摧毀,大大減少了步兵的傷亡。
說來說去,天津戰役必敗無疑。從戰略角度,天津固守也沒有實際意義。
此戰雖造成解放軍2萬多人傷亡,然而此時在平津一線的解放軍高達50多萬人,區區2萬傷亡算不了什麼。
與其在天津困獸猶鬥,還不如提前向塘沽轉移,將10萬大軍從海上撤退到南方去,而不是留在城內等死。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