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B-4重型榴彈炮成為最有效的蘇聯武器之一。
B-4重型榴彈炮的設計非常特別。
這種重型榴彈炮口徑203mm,可以摧毀敵方最堅固的碉堡和堡壘。蘇軍憑藉B-4重型榴彈炮的強大火力,1940年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1945年攻佔納粹德國首都柏林。透過本文我們將瞭解到這種火炮系統的效能特點,以及蘇聯士兵喜愛它的原因,還有就是它給敵人留下了什麼印象。
本文為俄羅斯博主“勝利博物館”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列寧格勒布林什維克工廠車間正在檢修的B-4型203mm重型榴彈炮。
1926年,弗朗茨·倫德領導的炮兵委員會設計局開始研製一種全新的重型榴彈炮。這種新型大威力榴彈炮將成為蘇聯陸軍炮兵部隊的三種新型火炮之一,另外兩種是122mm軍級榴彈炮和總指揮部預備炮兵的152mm榴彈炮。1927年,總設計師弗朗茨·倫德去世,203mm重型榴彈炮的設計工作被移交給位於列寧格勒的布林什維克工廠。根據布林什維克工廠的設計編號,該火炮被命名為B-4,1931年第一門原型炮製造完畢。所以,在一些資料中,也將其稱為1931型203mm榴彈炮。
由拖拉機牽引的B-4榴彈炮炮管,運輸炮管的拖車由T-26輕型坦克改裝而來。
這種新型大威力榴彈炮旨在打擊遠距離(最遠18千米)目標,旨在摧毀敵方碉堡、堡壘和其他防禦工事。B-4榴彈炮重達17.7噸,是122mm榴彈炮的5.5倍,是蘇聯陸軍最重的火炮系統之一。如此巨大的重量對炮架結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於是,設計師為其採用了履帶式底盤,以方便運輸。組裝好的B-4榴彈炮行駛速度較低,只有8千米/小時。在遠距離運輸時,B-4重型榴彈炮可以分解成炮管和履帶式底盤兩個部分。
1940年2月,蘇軍士兵正在為B-4榴彈炮裝填炮彈,準備向芬蘭的防禦工事開火。
機動性較差的缺點完全可以由強大的火力進行彌補。B-4重型榴彈炮可以發射高爆彈和混凝土破壞彈等多種彈藥,每枚彈丸重約100千克,裝填10~25千克炸藥。為方便炮手進行操作,B-4榴彈炮還配備了起重機用於裝填彈藥。一門榴彈炮由15名士兵操作,訓練有素的炮組人員每分鐘可以發射兩枚炮彈。三家工廠生產B-4榴彈炮,共計生產1011門。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軍入侵蘇聯時,蘇軍共裝備約720門B-4榴彈炮。在衛國戰爭期間,B-4榴彈炮的生產大幅減少,轉而生產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的較小口徑火炮。
蘇芬戰爭期間,操作B-4重型榴彈炮的蘇聯士兵。
B-4重型榴彈炮的首次參戰是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蘇軍司令部利用這種新型火炮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的防禦工事。1940年2月11日,蘇軍在發動決定性進攻之前,對該防線進行了徹底的偵察,確定了敵方碉堡的位置。進攻當天,蘇軍操作B-4重型榴彈炮進行直瞄射擊。203mm混凝土破壞彈將一座座碉堡徹底摧毀,倖存的芬蘭士兵都遭受了嚴重的腦震盪,無法繼續戰鬥。
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蘇軍突擊小組投入戰鬥,很快就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芬蘭軍隊將B-4重型榴彈炮稱為“斯大林主義者的大錘”,這就是後來的“斯大林之錘”的源頭。而蘇聯士兵則將這些榴彈炮稱為“卡累利阿雕刻家”,在它的大威力炮彈打擊下,芬蘭防禦工事變成了古怪的廢墟。
蘇聯炮兵為B-4榴彈炮裝填發射藥包。
衛國戰爭初期,納粹德軍發動閃電戰,快速突擊蘇軍防線,導致蘇聯重炮常常無法逃脫包圍圈。因此,總炮兵局局長尼古拉·雅科夫列夫下令將大威力火炮全部撤退到後方縱深地帶。正是由於這個命令,B-4重型榴彈炮得救了。二戰期間,蘇聯根本沒有機會和實力建造全新的B-4重型榴彈炮。如果它們沒有在衛國戰爭初期撤至後方,蘇軍將會損失幾乎全部重炮。
B-4重型榴彈炮在柏林街頭進行直瞄射擊。
在1943~1945年的進攻作戰中,B-4榴彈炮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成為突破納粹德軍防線的強大手段,拯救了數以千計的蘇聯士兵。B-4榴彈炮在進攻納粹德國堡壘化城市時表現出色,炮兵雅科夫·薩格勒巴回憶道:
蘇軍B-4重型榴彈炮組準備戰鬥。
“我把100千克重的F-625高爆彈,甚至更重的G-620混凝土破壞彈,裝進五米長的巨大炮管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奪取納粹德國總參謀部所在地措森的戰鬥。地下有巨大的掩體,納粹德軍就在裡面,我們有條不紊地摧毀了每一個掩體。在我們抵達前線之前,蘇軍曾經兩度攻佔這座城市,但在激烈的戰鬥之後又被納粹德軍趕了出來。於是,我們開始轟擊納粹德軍的防禦陣地。如果我們遭到納粹德軍的射擊,就會連續兩個小時不間斷地向城市和主要防禦工事開火,直到把一切都炸掉。”
二戰結束後,蘇軍裝備的B-4M重型榴彈炮,帶動力履帶底盤被無動力的輪式底盤所取代。
B-4重型榴彈炮為擊敗納粹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勝利博物館內,可以看到斯大林格勒生產的B-4M重型榴彈炮。這是二戰結束後,蘇聯在B-4的基礎上改進的型號,更適合裝備機械化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