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很多軍迷的意料,土耳其五代機“KAAN”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完成了首飛,自此成為全球第四款重型五代機。要知道,目前已經服役的三款重型五代機分別是殲-20、F-22和蘇57,正是因為五代機研發門檻高,投入大,週期長,也唯有中美俄三個超級軍事大國能夠獨立完成。迄今為止,包括英法、瑞典等傳統航空強國都在五代機領域沒有完成突破,偏偏人口只有8500萬人的土耳其實現了逆襲。只能說,土耳其沾了地緣政治的好處,憑藉著西方國家的支援,終於在五代機領域混得風生水起。
雖然“KAAN”戰機被定義為五代機至今還存在爭議和水分,但不得不承認,土耳其為這個專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早在2019年,“KAAN”全尺寸概念模型就首次公佈。時隔兩年後,土耳其開始進行原型機零部件製造。2023年3月16日,首架原型機就進行了地面滑行測試,次年2月就成功首飛了。從專案推進過程來看,“KAAN”從模型到實機首飛僅用了5年,堪稱神速,就連中俄都遠遠趕不上。
其中,美製F-22的研發週期長達16年。按照土耳其給出的標準,“KAAN”不僅是妥妥的重型五代機,還設計有中央彈艙乃至格鬥彈艙。按照土耳其軍方公佈的資料顯示:該機長21米,翼展14米,採用2臺F110-GE-129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達27噸。如此來看,這款戰機的確是可圈可點。
在評價一個國家軍工實力和國防水平方面,我們必然要以國產化率作為參考。以印度來說,此前印度海軍還服役了首艘國產航母,但仔細扒拉一番不難發現,印度人就是做了最後組裝的工作,因為包括動力系統、航電、武器等各個單元在內,航母的核心部分都是來自西方國家。和印度一樣,土耳其研發“KAAN”戰機同樣走了終南捷徑。因為氣動佈局、發動機、材料、飛控等一切核心單元都是由美西方國家提供的。如果沒有這些成熟的技術,土耳其別說五代機,就連四代機都沒法搞。
舉個簡單的例子,此前土耳其因為堅持從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系統,不僅被美國踢出了“F-35聯合專案”,更是遭到了美國的軍事制裁。當時,土耳其政府和軍方最擔心的並不是美國扣留了即將交付給他們的F-35戰機,而是擔憂後續自家的F-16戰機無法得到升級維護。要知道,在整個北約陣營中,土耳其裝備的F-16戰機數量僅次於美國。想象一下,離開了美國的技術支援,土耳其就連四代機的維修保養都玩不轉,哪有實力去獨自搞五代機。
如果從航空工業的角度來說,要研發五代機,必然要建設一流的風洞和微波暗室。僅僅是相關測試工作就需要耗費很多年,很顯然,土耳其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實力。就是因為土耳其從西方盟友那裡“白嫖”了眾多成熟的技術,拿過來直接整合拼裝極氪。因此,所謂的五代機“KAAN”其實和韓國的KF21一樣,也是一款“拼裝五代機”,不出意外的話,“KAAN”的國產化率在30%以下。
西方國家之所以如此慷慨地對土耳其分享技術,完全是因為土耳其特殊的地緣環境所決定的。橫跨歐亞的土耳其不僅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還控制住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出海口。
再加上土耳其是北約國家,本身又是伊斯蘭國家,還和中俄交往親密。對於西方陣營來說,一旦土耳其徹底倒戈,其後果不堪設想。正是因為考慮到長久利益,美國即便很反感這個刺頭,也不得不透過一系列利益來維繫盟友關係。可以看到,美國的五代機彈艙技術就連親兒子韓國都沒有,卻給了土耳其,這足以看出美國對其重視程度。在對外政策上,土耳其近年來確實一直是左右逢源,藉此謀取了不少好處。
對此,我國應該感到慶幸,幸好當年沒有將紅旗-9系統出售給土耳其,否則相關技術很有可能就被孝敬美國了。對於當下土耳其提出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要求,我們更要慎之又慎,要防止土耳其翻臉不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