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隊發射的自殺式無人機,基本都是由烏克蘭本國企業製造,烏克蘭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烏克蘭製造的自殺式無人機跟其他烏克蘭國產武器一樣,同樣有來自其他國家的技術和零部件,而烏克蘭國防部購買這些國產武器的資金,大部分則源自合作伙伴的支援:
為了繞過法律和政治障礙,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在直接向烏克蘭政府提供定項資金來購買武器,包括烏克蘭製造的武器和其他國家制造的武器,而不再僅僅是直接提供武器彈藥。
瑞典政府剛剛宣佈向烏克蘭提供12.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是戰爭爆發後瑞典向烏克蘭提供的最大一筆軍事援助,包括32艘戰鬥突擊艇、146輛卡車、1500枚“陶”式反坦克導彈等武器彈藥,還有1.78億美元將仿效丹麥注資烏克蘭國防工業,生產遠端導彈和無人機,5.34億美元用於生產火炮等武器,5800萬美元用於訓練烏克蘭士兵,7100萬美元用於維修和保養瑞典供養給烏克蘭的武器,2.5億美元分配給不同的國際基金。
相比其他國家,那些與俄羅斯接壤或隔海相望的國家在援助烏克蘭時更加努力,波羅的海三國的援烏力度有目共睹,而實力更強的瑞典等北歐國家則為烏克蘭提供了更有力支援,尤其是剛剛加入北約的瑞典和芬蘭:大概在戰爭爆發前,地緣政治大師也沒想到瑞典和芬蘭會因為這場戰爭放棄中立加入北約,並積極援助烏克蘭阻礙莫斯科的“特別軍事行動”。
公開報道顯示,在2024年,由丹麥牽頭,歐盟、加拿大、荷蘭、立陶宛、英國、瑞典、挪威、冰島和歐洲,總計向烏克蘭軍工業注資15億美元生產各類武器彈藥,那些砸到俄軍頭上、擊中俄羅斯煉油廠和油庫的烏克蘭國產武器裡,不少就是這些國家投資生產的。
預計在2025年和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向烏克蘭軍工業注資,注入更多的資金,俄羅斯政府無法阻止這些國家這麼做,俄羅斯軍隊也沒有透過遠端襲擊徹底摧毀烏克蘭軍工業,事實上,現在的烏克蘭軍工業僅發揮了不到一半的產能,在充裕資金的支援下,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