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馬斯克宣佈腦機介面“手術成功”引譁然。
“第一名人類患者接受了來自‘神經連線’公司的植入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前景。”馬斯克表示,“神經連線”公司的首款腦機介面產品名為“心靈感應”,大腦植入裝置後,只需透過意念就能控制手機、電腦,並透過它們控制幾乎所有裝置。這款產品的首批使用者將是失去四肢功能的人。“想象一下,(如果植入腦機介面裝置)斯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也許能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就在約8小時後,清華大學官網釋出了一則新聞稱,清華大學與宣武醫院團隊成功進行首例無線微創腦機介面臨床試驗。
2023年10月2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帶領團隊設計研發的無線微創植入腦機介面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在宣武醫院成功進行首例臨床植入試驗。宣武醫院趙國光院長、單永治主任團隊主持手術規劃及植入手術。1月29日,聯合團隊召開臨床試驗階段總結會,宣佈首例患者腦機介面康復取得突破性進展。
兩枚硬幣大小的腦機介面處理器植入高位截癱患者顱骨中,成功採集感覺運動腦區神經訊號。首例患者是一位車禍引起的頸椎處脊髓完全性損傷(ASIA評分A級),處於四肢癱瘓狀態已經14年。該系統採用無線微創設計,體內機埋在顱骨內,電極覆蓋在硬膜外(硬膜位於顱骨和大腦皮層之間,起到保護神經組織作用),不損傷大腦細胞,手術後10天患者出院回家。居家使用時,體外機隔著頭皮給體內機供電,並接收腦內的神經訊號,傳送到電腦或者手機上,藉助解碼演算法實現腦機介面通訊。系統採用了近場無線供電和通訊技術,植入顱骨的體內機無需電池,患者可以終生使用。經過三個月的居家腦機介面康復訓練,患者可以透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解碼準確率超過90%;患者脊髓損傷的ASIA臨床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響應均有顯著改善。
腦機介面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有待完善
腦機介面產業上游包括晶片和腦電採集裝置廠商、作業系統和軟體廠商、資料分析商等,中游為腦機介面產品提供商,下游包括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遊戲娛樂、智慧家庭、軍事國防等應用領域。
目前我國腦機介面產業鏈發展不夠完善,晶片等環節發展較為薄弱,受制於德州電氣、意法半導體等國外廠商。
我國腦機介面行業起步較晚,與國外存在5-10年的差距,而且目前世界主要科技大國在腦機介面領域加速設立技術壁壘,限制技術對外出口。例如,美國商務部在2018年釋出《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禁止包括腦機介面在內的14項技術對我國輸出。但是,在各大科研院校及相關企業的努力下,我國腦機介面行業正在加快追趕步伐。從專利來看,2013年以來,國內腦機介面相關專利數量持續增長,且申請量增速明顯加快;2021年我國腦機介面行業專利申請量達到了1896件,為近年來的峰值。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協同發展
近年來,我國腦機介面行業雖然出現了大量的初創企業,專利申請量、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都有了大幅增長,但是從應用層面來看,腦機介面產品距離大規模產業化仍有一定的距離。為促進腦機介面技術進步、實現腦機介面的產業化,國家一方面提出要加強腦科學等基礎研究,推進腦科學科普工作,另一方面鼓勵腦機介面企業加快產品在醫療、康復、虛擬實境、教育等典型領域的應用。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腦機介面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資料、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