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落後議題,主要有4個,分別是:企業行為、勞工管理、爭議礦產、以及供應鏈勞工待遇標準。
一個顛撲不破的規律是,ESG報告評級高的企業,雖然未必真如報告中所描述的那麼完美,但評級倒數的企業,一定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近期憑藉“我媽是董明珠”的年會節目,再上熱搜的格力電器,MSCI此前給出的評級就是CCC級(最差)。
回顧格力電器這幾年的發展狀況,造手機、搞新能源車,進軍地產……忙活了一圈後,卻被老對手美的、海爾甩在了身後。
問題出在哪裡?查閱一下格力電器ESG報告(注:格力仍然沿用的是過時的CSR,即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該報告勉強可視為ESG報告),再對照一下MSCI給格力評出的落後議題種類,你會發現一切都有跡可循。
格力的落後議題,主要有4個,分別是:企業行為、勞工管理、爭議礦產、以及供應鏈勞工待遇標準。礦產這塊且忽略不提,其他三項恰恰是格力被“吐槽”最多,人盡皆知的部分。
01 員工管理有瑕疵,公司治理待完善
首先是勞工管理和供應鏈勞工待遇這塊。
格力在CSR報告中用了大篇幅文字闡述了公司“22年,面對外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格力堅持不裁員、不降薪,彰顯社會責任”,並在員工關愛與福利部分,強調了自己關注員工需求,做了職工幫扶救助工作。
但這一部分並沒有任何實際案例,全篇充斥“加強”、“完善”、“持續最佳化”......字能看懂,但是缺少詳細的落地案例。
筆者在抖音評論區簡單做了一個調查,結果如下:在關於格力待遇的話題下,經常看到有人提到“自己的工資被扣著不發,格力出了名的壓榨員工、套路深、扣工資”的評論。
儘管當下沒有媒體針對格力工廠員工待遇的實際報道,但這些負面評論和點贊也說明了一定的問題。
另外,CSR報告中雖然提到了格力電器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搭建規範的“三會一層”公司治理架構,落實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並強調“互相制衡、權責分明”,形成了運作規範的現代化企業治理機制。
但實際上,格力電器甚至連公積金都無法保障落實給每一員員工。
2022年,珠海市公積金中心的一份住房公積金訴求答覆書顯示,有人控訴格力未足額給員工繳納公積金,珠海市公積金中心證實,情況屬實。
再比如,董明珠作為董事長,多次在媒體面前表示要給員工分房,但迄今為止,在格力歷年的CSR報告中都沒有公佈任何關於分房的資料。
反而,筆者查到了一則有趣的數字,格力報告中寫道:“2022年累計慰問傷病職工達239人次,慰問資金達4.04萬元。陽光互助醫療基金救助153人次,救助金額約90.9萬元。”
平均一下,這239人每人可以拿到167元慰問金,又有153人能拿到5882元救助金,這個數額與格力的體量似乎不成正比。
格力的管理漏洞,還體現在格力對員工的強制性消費、隨意開除和董明珠本人的“一言堂”。
早在2017年初就有曝料稱,格力電器要求員工必須使用格力手機。
董明珠對此的回應則是:“我就一句話,就是強制了又怎麼樣?你是我的員工有什麼理由不用我的手機,你對自己的產品都沒有信心,憑什麼讓市場認可?”
還有,董明珠所謂的格力員工的管理之道,給外界的印象似乎主要是開除。
在董明珠的公開採訪中,她親口說出來的就有很多例子:
1、董明珠說她當上總經理後,馬上把所有副總都開除了。
2、員工沒走人行道,進入行車道,被開除。
3、格力不設垃圾桶,員工扔垃圾,直接開除。
4、一位行政人員因為沒有落實重複利用紙張,就被開除了。董明珠要求一張紙雙面都要用,只用單面都是浪費,都要開除。
5、員工不穿工作服,罰款,部門主管開除。董明珠說格力只有她一個人因為工作需要,可以不穿工作服。
稍懂勞動法的都知道,任何一個初具規模和名氣的企業,都不能這樣隨意開除員工,更何況格力作為一箇中國知名品牌。
有員工忍不住上網發帖怒批董明珠一言堂:
2021年底,部分格力電器團隊人員出走,借殼創業,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170多位員工中居然有八成來自格力電器。
02 綠色減碳技術有亮點
客觀來說,儘管格力“槽點”不少,但從產品節能環保的角度的層面,必須承認格力在技術進步、綠色回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貢獻。
MSCI唯一給格力打出的高評分議題,是electronic waste( 電子產品回收)。在CSR報告中,格力也提到,在能源迴圈使用方面,公司已建立6個再生資源基地,處理廢舊電子產品和汽車。2022年,公司處理廢舊家電達670萬臺。
還有格力實施的“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回收”迴圈發展模式,實現了減少原油開採181萬噸、節約水439萬立方米、減排約225萬噸。
不過報告中的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一些關鍵評估資料的缺失。
格力這樣的大型製造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無疑需要大量的水資源。
然而,格力在報告中僅簡要提及廢水治理,公司特別強調了廢水中磷化物的處理,並透過升級噴塗工藝從源頭解決了問題,沒有披露任何關於水資源利用情況的資料,如排汙量、汙水回收情況或水資源的使用量。格力也未提及任何有關係統性汙水管理、政策或中長期目標的內容。
對於廢棄物排放,報告中也只使用了“從生產源頭,公司不斷研究並提升治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有害氣體和有害物質的排放量,以此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同時公司設立的管理機制能確保排放廢物均滿足國家要求”等表述。
報告既沒有披露相關排放資料,管理的細節流程,也缺乏第三方鑑證的背書,具體的排放情況,仍然是個謎。
03 輿論迴旋鏢
在筆者看來,格力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企業管理者的行為不當。
MSCI將其定性為corporate behavior (企業行為),這是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既包含企業欺詐行為,也包括高層管理人員的misconduct (可以理解為中文語境裡的“失德行為”)。
據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格力及格力相關人員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的次數為72次,遙遙領先美的與海爾。
其中,董明珠出現次數高達37次。格力前員工孟羽童,受離職事件帶動,相關話題數量達到23次。在去年11月的電視節目採訪風波中,格力電器渠道改革專案負責人王自如也被頻繁提及。
創始人將自己的IP和公司高度繫結,這恰是風險所在,因為其作為網紅企業家後,一言一行都將隨時反映著公司文化及企業形象。
董明珠之前針對孟羽童、年輕人就業、員工福利待遇等“流量”言論,碰到了當前這個內卷的就業環境,正成為一個個“迴旋鏢”,以洶湧的輿情的方式不斷衝擊格力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