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動力電池需求量激增,鋰作為核心原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也被譽為“白色石油”。未來,鋰資源的需求量預計仍將大幅上升,鋰將成為繼石油、稀土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對鋰資源的需求尤為迫切。然而,目前全球鋰資源分佈不均,國內鋰資源自給率較低。如何保障我國鋰資源的供應鏈安全?如何做好西部地區的鋰資源,尤其是鹽湖資源的開發?
在每日經濟新聞成立20週年之際,我國鹽湖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鹽湖學會主席、自然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鄭綿平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創新升級鹽湖鋰資源開發和提取技術
NBD: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您認為我國應如何保障鋰資源供應鏈體系建設?
鄭綿平:我國鋰電產業鏈體系成熟度高,擁有全球70%左右的電池產能。但同時,我國鋰資源的進口依存度很高,我國是目前全球唯一從他國進口鋰輝石和滷水生產鋰產品的國家。因此,要保障鋰資源供應鏈體系建設,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創新升級鹽湖鋰資源開發和提取技術。保障鋰資源需求,要將重點放在鋰鹽湖上,強化政策引領,加強理論基礎研究與技術攻關,逐漸加強對鹽湖提鋰的開發。根據西藏、青海等地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採用“一湖一策”,做到不破壞草場,儘量減少鹽田的鋪設,多用太陽能、風電等辦法,來幫助解決鹽滷濃縮、提取和提高回收率的問題。能否做到從含鋰原滷水直接提鋰,也是一個值得攻關的重大課題。
二是加大鋰資源開發力度。加強對待開發的鋰資源處女地的地質調查,利用好地下滷水型、新型碳酸鹽黏土型以及地熱型鋰等資源,繼續做好內生硬巖的勘查、利用和開發。
三是大力推進鋰電的綜合回收利用。規範鋰電池回收,建設綠色“城市礦山”。進一步規範鋰電生產標準,加強鋰電的回收,特別是要統一回收標準和規格,加大對回收技術的研發,推動鋰礦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四是加強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鋰礦、鹽湖大多分佈在邊遠地區,要制定政策讓高階人才,尤其是優秀的鹽類調查開發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幹得好”。另一方面,要重視當地人才的培養,比如建立一些關於鹽湖、鋰礦、提鋰等方面的專業、院系,做好人才梯隊和基地建設。
NBD:我國自主開採的鋰產量比重仍然較低,您認為應該如何加強鋰資源開發?
鄭綿平:傳統來說,鋰資源分為鹽湖型和硬巖型,隨著地質調查和開發,還發現了含鋰深層滷水、地熱水、含鋰黏土、羥硼矽鈉鋰石等幾種型別。嚴格來說,中國的鋰資源並不是十分缺乏,我國多種鋰資源型別都有,但資源多而不強,需要逐步開發。
國家和企業都在關注鋰資源。現在鋰礦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主要是因其品質較好,海路運輸也較為便利,但外部鋰資源是難以依賴的。我認為,只要重視鋰保障問題,國內鋰資源開採潛力依然存在。我國的鋰資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偉晶岩型鋰礦從川西、青藏高原到江西都有分佈,鹽湖則大部分位於青藏高原,其中開採情況較好的有柴達木盆地的鹽湖和西藏扎布耶鹽湖。
青藏高原等地區的硬巖開採,還面臨著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但也可以逐步解決。另外,西藏鹽湖具有相當潛力,是未來開採的最大希望,但還存在小而散的問題,要提高鹽湖鋰資源的回收率和實現降本,需要政、學、研等多方共同努力。
鹽湖綜合利用是提高效益的關鍵
NBD:現在中國鹽湖進入重組階段,重組後鹽湖應該如何高質量發展?
鄭綿平:鹽湖綜合利用是提高效益的關鍵,其效益比單用一種資源多幾十倍,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智利的阿塔卡瑪鹽湖最早以鋰資源開發聞名,其後來已經不單一依賴鋰,也提取鉀、碘等資源,用氯化鉀加鈉硝石製作複合肥料,後來又進一步做植物的營養素,還利用鋰鹽生產多種鋰衍生物等,綜合利用收入佔到了90%。
相比鋰礦石開發,鹽湖鋰資源有很多優勢,一是總量大,二是成本低,三是更加環保。國內鹽湖資源雖然佔75%,但是開發的只佔16%,今後我們要做好技術研究和創新,做好鹽湖的綜合利用。青藏地區是“中華水塔”,我們要做好環境保護,在這個前提下,發展綜合旅遊也有很大潛力。
NBD:鹽湖提鋰技術路線眾多,您對提鋰技術未來發展有何展望?
鄭綿平:目前已有沉澱法、吸附法和萃取法等技術,每種技術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和優勢。鹽湖的型別較多,無法做到一種技術打天下,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不斷有新的提鋰方法應用。
提鋰技術的應用需要根據鹽湖的具體條件來決定,如鹽湖的型別、鋰含量和鹽度等。不同的鹽湖條件要求採用不同的提鋰方法。我們不能做裁判員,要讓企業從效益的角度多進行嘗試,要鼓勵提鋰技術不斷發展創新,讓市場來“賽馬”。有些技術初期不太成熟,最後也形成了良好效益。我相信,透過不斷的實踐和最佳化,未來鹽湖提鋰將有更加高效、環保,並且成本更低的方法。
NBD:當前還出現了海水提鋰技術,您對海相鋰資源的開發有什麼看法?
鄭綿平:岩漿活動是鋰礦形成的重要原因,海水中鋰含量僅為0.178毫克/升,含量特別低。如果能做到持續在海水中提鋰,全世界就不會缺乏鋰資源了,但從目前技術和成本問題上來看,從海水提鋰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