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將iPad說成是生產力工具,但iPad到底算不算電腦?
你可以說妙控鍵盤又貴又炫,很多人也入了,看起來確實像那麼回事。但用起來,真的有電腦的感覺嗎?它能做到電腦能做到的一切嗎?答案說出來可能有點扎心。
iPad算電腦?
雖然iPad用起來更像是PC,而不是安卓平板,但因為缺少重要的專業軟體和純正的桌面體驗,它還是差點意思。
iPad上的Safari確實有書籤欄,預設以桌面模式載入網頁,這比很多安卓平板強,但這只是表面功夫,實際體驗上還是有差距。
很多網站在iPad版Safari上要麼出錯,要麼根本跑不起來。更煩人的是,不少網站一檢測到你是用移動裝置訪問,就直接給你推自家APP,或者彈窗讓你下載,而不是讓你直接用網站。
移動瀏覽器在這方面就是不夠給力。我試過iPad上的很多瀏覽器,結果也差不多,甚至更糟。
總結一下,沒有一個好用的桌面級瀏覽器,iPad就達不到PC的標準。雖然可以靠移動應用彌補一些網站功能,但頻繁切換應用真的很不方便。
讓人抓狂的“儲存空間已滿”
很多人用iPad剪影片,確實挺順手的。缺點就是老是碰上儲存不夠的問題。
不只是存滿了那麼簡單,iPad在算儲存空間和處理已刪檔案上也挺讓人頭疼的,這個問題在最新的iPadOS裡依然存在。
每次一到匯出影片的時候,總跳出來個提示說儲存空間不足,匯出失敗。這時候我們就得去檔案管理器裡刪點東西騰地方。
可笑的是,有時候明明是要刪檔案騰空間,卻還跳出個提示說因為儲存已滿所以刪不了檔案。這邏輯也太扯了吧?存滿的時候刪檔案不是理所當然的嗎?iPad能不能改改,直接讓人徹底刪掉檔案,別再複製一份到“最近刪除”裡去了?給人點許可權吧!
如果你好不容易搞定了從iPad的“檔案”應用裡刪除一堆照片、影片和檔案,接下來就得鑽進“最近刪除”資料夾裡,把它們徹底刪掉。因為這些檔案雖然看著沒了,其實還佔著空間,只是被系統打了個標籤,等著將來自動刪除。
你滿懷希望地跑到“Files”應用裡的“最近刪除”資料夾,準備徹底清理,卻發現裡面空空如也。啥情況?
你剛刪了一堆大檔案,急需騰出空間來繼續幹活,但這些檔案卻不在“最近刪除”裡露面。明明佔著位置,卻找不到蹤跡。
可以,那就重啟iPad。等它緩過神來,那些消失的檔案就會重新出現在“最近刪除”裡。這時,我們才能把它們徹底刪掉,釋放出寶貴的空間。這過程,真是夠讓人抓狂的,而且還不止一次兩次。
更讓人無語的是,每次刪完檔案後,“設定”裡的“iPad儲存”部分經常會顯示錯誤的資訊,好像你根本沒動過一樣。又得重啟一次,才能看到真正的儲存變化。這操作,簡直了。
實話實說,iPad的檔案管理依然是個大坑,特別是當你儲存空間告急時,各種bug讓你頭疼不已,還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你可能會想:“那我乾脆買個儲存空間更大的iPad,一勞永逸。”但你考慮過這得多花多少錢嗎?
蘋果的儲存定價可是出了名的貴,不掏腰包,你只能接受那可憐的64GB。這年頭,這點空間實在不夠看。直到最近,iPad Air才把基礎儲存提升到了128GB!
而且,蘋果根本不給你其他選項——iPad上沒SD卡槽,所以如果你想拿它做點專業的事,只能認命接受這高昂的儲存價格。
多工處理和外接支援差點意思
蘋果在iPad上引入類似桌面的多工處理功能算是姍姍來遲。現在,你可以透過設定裡的“多工和手勢”選單開啟Stage Manager。
Stage Manager就像是iPad的“桌面模式”,有點像三星平板的DeX。它可以讓你以彈窗形式開啟應用,還能調整大小和位置。但這一切都受限於蘋果設定的框架內。
比如,蘋果自家的設定應用就不支援隨意調整大小,只有兩種預設尺寸和全屏模式。而且,視窗管理起來既麻煩又慢,遠沒有Windows或三星DeX那麼流暢和直觀。
更讓人頭疼的是,把iPad連到電視上當第二屏,這事兒得看運氣。有的電視能順利連線,有的卻不行,有時候解析度太高,字都看不清。
更氣人的是,你沒法調整外接顯示器的解析度,也沒有相關設定。就連控制外接顯示器的音量都做不到。
而且,你不能只用外接顯示器工作,關掉iPad。一關iPad,外接屏也跟著黑屏。這些都是在Windows筆記本或MacBook上不會遇到的問題。
假設你已經把iPad連上了外接顯示器,還能接受那些限制,幸運的是,螢幕解析度剛好合適,能看清上面的文字。這可真是幸運。
接下來,你肯定得接個藍芽鍵盤和滑鼠吧?沒問題。但iPad上的滑鼠體驗可不太一樣,它不是傳統的小箭頭,而是一個圓圈一樣的東西。
這樣一來,用滑鼠點選的精準度就大打折扣了。但這還不是全部,iPad對外部滑鼠的適配簡直就是故意讓人抓狂。比如,滑鼠的加速感設計得很不合理,滾輪方向還是反的。
真的,能不能給個更準確的移動和正常的滑鼠指標呢?
對於某些專業人士來說,單靠iPad就能應付大部分工作。我自己試過不少專業iPad應用和工作場景,發現一些藝術家、影片編輯和作家確實能用iPad玩得轉。只要你捨得投資,買個大容量的iPad,你就能用iPad版Final Cut Pro、LumaFusion或者其他滿意的應用來剪輯影片。
對於這些特定的專業需求,有些人確實能只靠iPad就搞定。雖然釋出作品時可能還是需要一個“正經”的Web瀏覽器,但在創作階段,iPad已經足夠用了。
蘋果似乎希望你不僅得有個iPad,還得再買臺MacBook才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