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健
11月22日,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310項,其中,浙江科技大獎1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299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項。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年度省科學技術獎成果體現了浙江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有機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個強省”建設的新成效,為湧現更多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標誌性成果、推動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奠定了紮實基礎。
綜觀此次省科技獎獲獎成果,從“混凝土微觀結構解析與強韌化設計基礎研究”到“視神經疾病微創治療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等,研究內容廣泛,覆蓋各個領域,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有力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均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且全部實現了產業化或推廣應用,覆蓋了“315”科技創新體系重點領域,有力支撐“415X”先進製造業叢集建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均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或填補國內外空白,並經過具體產業場景的驗證,具備從“書架”走向“貨架”的堅實基礎。
從創新主體上看,科技企業日漸成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和轉化的主體。獲獎成果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成果共286項,佔95.7%。國有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牽頭或參與的獲獎成果共90項;民營企業獲獎比例持續提高,牽頭或參與的獲獎成果共207項,佔69.2%,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
教科人一體貫通加快推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出。一等獎成果中,浙江大學牽頭33項,省屬高校牽頭12項,其中浙江工業大學牽頭8項,為爭創“雙一流”大學築牢基石;十大省實驗室、十家省技術創新中心“雙十”平臺牽頭或參與的一等獎成果12項,較上年度增長71%;青年科學家牽頭16項,較上年度翻了一番;女科學家牽頭6項。
這些成果進一步體現我省統籌推進“雙十”平臺建設和“雙一流196工程”建設明顯成效。此外,浙江省持續推進人才互聘、成果互認,教科人一體貫通取得實效,湧現出一批“編制在高校、科研在平臺、轉化在企業”的重大成果。
本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還遴選了一批在生命健康、社會科普等領域的優秀成果。醫療衛生領域獲獎成果共33項,其中一等獎成果6項;4項科普成果獲獎,起到較好的科普引領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