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平天國後期兩大頂樑柱,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均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征戰沙場,屢敗強敵,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其功業足矣彪炳史冊。對於陳玉成、李秀成兩人誰更厲害這問題,大夥歷來頗有爭論,各執一詞,難以達成一致。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是老鄉有困難時,英王陳玉成很夠義氣,忠王李秀成卻不夠朋友。陳玉成、李秀成均為廣西藤縣人,是如假包換的老鄉,李秀成在自述中曾說:“與英王為同鄉好友,在上下屋不遠處。”當李秀成遇到困難時,陳玉成下了血本幫助他,可陳玉成有需要時,李秀成就很不夠朋友了。
先看李秀成有困難時,陳玉成有多講義氣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死於內鬥,2萬多骨幹倒在血泊之中,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次年7月,翼王石達開一言不合就外出單幹,在安慶聚集10餘萬精銳,李秀成自述中說:“帶走合朝文武將士”,挖了洪秀全的根,使太平天國雪上加霜,陷入困境。此時,八旗、綠營兵再次復活,德興阿、勝保等開始攻打太平天國安徽基地,首當其衝的便是李秀成鎮守的桐城。桐城,往南可威脅安慶,往北可威脅廬州,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過,李秀成手中只有7000老弱病殘,如其在自述中所言:“盡為翼王帶走後留下”,戰鬥力不強,所以無法打破清軍包圍圈,城外營壘盡失,桐城岌岌可危。為此,李秀成想到了老鄉陳玉成,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去寧國給陳玉成。收到來信後,陳玉成立刻放棄攻打寧國,親率主力北上增援,先肅清長江沿岸敵軍據點,斷絕其外援,而後繞道桐城側後,與李秀成內外夾攻,大破清軍,兩人乘機挺進皖北,聯絡捻軍。對此,李秀成在自述中說:“盡撤寧國之兵,悉數來援”,對陳玉成十分感激。
陳玉成帶兵來打桐城之敵,李秀成得以守住自己的陣地,並趁機擴充勢力,拿下江北各城。如此一來,李秀成的地盤便與清朝“江北大營”轄區重疊,彼此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當時“江北大營”統帥為勝保、都興阿,士兵是早已腐朽沒落的南方八旗、綠營,戰鬥力非常差。但是“江北大營”就在浦口、江浦一帶,與天京近在咫尺,威脅還是很大。為此,肩負保衛天京重任的李秀成便連續與勝保、都興阿激戰,可硬是沒能取得勝利,還不時被敵軍水師截斷後勤,搞得相當狼狽。李秀成沒辦法,只能邀請陳玉成參戰,而後一舉摧毀“江北大營”,勝保馬隊在白雲觀一戰幾乎被全殲,勝保躲進草叢中,躲過一劫。後來,李昭壽叛變,江北告急,陳玉成再次來援;攻打“江南大營”時,陳玉成再次出動主力,追殺和春、張國樑,乘勝東征蘇常,建立蘇南根據地。
從上述可知,老鄉李秀成遇到困難時,陳玉成很夠義氣,親自帶主力為其攻殺敵軍,正如陳玉成臨刑前所言:“哪裡妖兵最多,哪裡最危險,我就到哪裡去”,很有英雄本色,值得敬佩。
再看陳玉成有困難時,李秀成在幹嘛,是否講義氣
1858年11月,陳玉成攻破“江北大營”後,聚集10餘萬兵馬,猛攻孤軍深入的湘軍精銳李續賓部,全殲其6000餘人,第一悍將李續賓陣亡沙場,曾國藩、胡林翼為此痛苦不已,湖南湘鄉更是家家戴孝,湘軍士氣大挫。此時,鮑超、多隆阿等為了避免後路被斷,從安慶城下撤軍到太湖、潛山一線,總兵力一萬餘,戰鬥力相當強。陳玉成,典型的戰鬥狂人,他決定乘勝進攻鮑超、多隆阿部,將湘軍全部趕出安徽基地。對此,李秀成強烈反對,不同意立刻開戰而是先休整隊伍,可礙於面子,還是答應協助。李秀成答應幫忙,陳玉成來勁了,在二郎河與鮑超、多隆阿展開激戰,並親自上陣督師殺敵,雙方打得過天地暗。然而,李秀成卻無心戰鬥,稍遇挫折便退出戰鬥,沒有猛攻鮑超後路,拿出必勝之決心。如此,陳玉成只能孤軍奮戰,但依然勝負難分。後來,鮑超調來所部“洋槍隊”,利用槍炮猛攻陳玉成所在陣地,打斷陳玉成帥旗,周圍親兵死傷殆盡,陳玉成被迫下令撤軍。當時,李秀成所部並未受到損傷,若能全力以赴,不達目的不罷休,與鮑超、多隆阿決戰到底,估計勝利就屬於太平軍了。
李秀成在二郎河之戰中不賣力,致使陳玉成無法擴大戰果,鮑超、多隆阿所部湘軍依然威脅這安徽基地安全,併成為大患,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1860年7月中旬,曾國荃、彭玉麟、楊載福、鮑超、李續宜、多隆阿等進犯安慶,總計兵力4萬餘人。聞知安慶告急,陳玉成從蘇常戰場返回,並邀請李秀成一起攻打安慶之敵,可李秀成以“蘇省未定,民心未服”為由,婉拒之。陳玉成沒辦法,只得請出洪仁玕,讓其做思想工作,李秀成才答應幫忙,同意“西征武昌”進而迫使湘軍回援之作戰方案。但是,李秀成銳意經營蘇南,對西征興趣不大,進軍速度拖拖拉拉,中途還在江西招兵買馬,擴充實力,遲遲不進入湖北。沒等到李秀成大軍,安慶又傳來急報,陳玉成只好撤兵回師決戰湘軍。李秀成到湖北後看不到陳玉成,立刻回師蘇南,並未救援安慶。後來,陳玉成退守廬州,繼續想辦法鞏固安徽基地,洪仁玕也希望李秀成再次爭奪上游,可李秀成就是不幹。對此,洪仁玕頗有怨言,在其自述中提到:“今棄上游不顧,徒以蘇省之繁華,一經挫折,必不能久矣”,對李秀成相當不滿。
從上述可知,老鄉陳玉成遇到困難時,李秀成可不太樂意幫忙,而是儲存乃至乘機擴充勢力,實在不夠朋友。就此而言,李秀成沒有陳玉成那種正義感,缺少哪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之精神。
陳玉成、李秀成這兩位老鄉,均為太平天國後期頂樑柱,陳玉成可以為李秀成赴湯蹈火,而李秀成卻不願意為陳玉成出死力。究其原因,李秀成懷有私心自然是其緣由之一,但更深層次原因不在此,而是在於太平天國軍事統一指揮體系早已崩潰。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在軍事上已沒了統一指揮,誰人都沒有能力向全軍發號施令。石達開作為“首義五王”之一,威望高,且戰功赫赫,若是不外出單幹,雖說沒能像東王一樣指揮全軍,可大夥出於敬畏,也不敢過去放肆。
東王死於非命,翼王外出,全軍亂成一鍋粥,洪秀全此時又搞“封地制”,明確劃分諸王勢力範圍,各自鎮守各自地盤,他人無法染指。如此一來,一方有難,只能透過“邀請”方式來解決,至於幫不幫忙,則看將領之間的感情如何了。試想下,若是東王楊秀清還活著,陳玉成遇到困難或需要來次大會戰,李秀成敢不拼盡全力嗎?想當年,石達開在樟樹鎮大捷後意氣風發,想乘機擴大戰果,攻破南昌活捉曾文正。此時,天京有難,東王令下,翼王乖乖帶兵東征,配合秦日綱、陳玉成等摧毀“江南大營”,解除長達三年之久的京圍。
綜上所述,老鄉遇到困難,陳玉成夠義氣,李秀成卻不夠朋友,這與將領個人因素有關,但並非主要。深層次原因在於,太平天國軍事統一指揮體系崩潰,將領之間各自為政,互相爭雄;沒了制度約束,一方有難,救或者不救,這幾乎取決於“感情”深與否,而不是需不需要。如此一來,太平軍已是一盤散沙,最終被湘軍各個擊破,大清得以再續命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