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為什麼叫"人日"?
這是個古老的習俗,據說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媧時期。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摶土造人時,最先造出並不是人,而是人類所豢養的諸多家畜及植物。
女媧先造出了雞,於是正月初一就屬於雞。然後,依次是狗、豬、羊、牛、馬、谷等動植物,第七天也就是正月初七,造出了人。故而把正月初七定為人日。人日,就是人類出生的日子,即人類的生日,民間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
後來,這種傳說,又和占卜聯到了一起。當時,人們是這樣占卜的:從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看天氣,占卜一項動物繁衍生息。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
漢代的東方朔曾說:如果對應的這一天,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也就是天朗氣清,陽光明媚,所對應的動物,就繁衍生息多,不容易生病。相反,如果遭遇雨雪天氣,那麼就不容易成活,繁衍生息艱難。
還有一個理由是:正月初七日為人的魂歸之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主人體安泰,無災無病;天昏酷寒,風雪交加,主人多罪孽,一年不寧。
今天(2024年2月16日,龍年正月初七),蘭州氣候好,陽光明媚,天氣溫暖,沒有大風,今年生出的孩子,肯定健康,不容易生病。要生三胎的抓緊了!
故而,清代的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人日》中就有記載說:“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明者則人生繁衍。”
人日,這個習俗至少在漢代就有,魏晉以後逐漸重視,明清時又逐漸衰落。實際上,人日是遠古時期生殖崇拜的遺風。
古人在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這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此外還有登高賦詩,懷念親友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高適在人日這天曾寫詩,懷念杜甫,“人日題詩寄草堂……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這說明,唐代人日,不僅僅與生殖有關了,也有祈祥祝安,思親念友含義。
人日的飲食比較有講究,《太平御覽》中說:荊楚一帶“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這個習俗至今流傳在廣東等地。
甘肅人過人日,也很有特色。此日講家人團聚,忌出遠門。習俗講究"七不出,八不進",“三六九,往前走”,就是說的這一天忌出遠門。
吃飯要臊子面。傳統美食——臊子面,在這個節日裡,也被賦予獨特意義。臊子面甘肅人也叫做長面。甘肅人人七日吃臊子面,卻叫拉魂面,意思是過年過得差不多了,也該收心了。還有一重意思,把人的魂魄留住。
其實,民間更有一重含義。此日清晨,不僅家家都吃拉魂臊子面,並在大門之外煨火,迎接魂歸。說是魂在路上受了凍,在此烤火取暖後回到家裡。忌做針線,怕"扎壞了靈魂"。忌響炮,怕"詫了魂"。忌動刀,怕"切"了魂。所以臊子面必須在初六日就準備好。
人日就是人類的出生之日,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