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承認自己是緬甸人,但他們堅持自己是漢族。
果敢地區,歷史上雖然屬於大國,但是歷史不能倒退,他們終歸是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老緬無數次想要將他們同化,在果敢地區去中文用緬文,讓果敢的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緬文。
他們這樣做,也沒問題,畢竟果敢現在屬於緬甸,統一課本,統一思想這條路線沒錯,但是老緬卻不承認漢族,不認可漢人。
在緬國,他們將135個民族的人民,分成三六九等,唯有大緬族才是135個民族的龍頭,唯有大緬族才能享受到好待遇,好福利。
而其它的,就靠後吧,漢人想辦個身份證都難。
這次果敢同盟軍攻佔的大勐宜,也叫大勐穩,這個地方曾經都是漢人,大約有10萬人,他們為了融入緬甸,主動要求放棄漢族身份,尋求加入大緬族,但是經歷了幾十年,都不被認可。
幾十年都拿不到合法身份證,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後來,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加入大緬族,拿到了身份證。
從此,這個世界上又少了十萬漢族人。
我比較欣賞果敢同盟軍的是,他們堅持講漢語,寫漢字,不願被緬化,也沒有哀求緬政府,要求加入大緬族。
儘管同盟軍曾經也幹過一些不好的事,現在網路上各種黑同盟軍的博主,一 抓一大把,人無完人,就算是“聖人”,也可能存在汙點。
果敢的社會秩序,現在基本恢復正常,一位同盟軍烈士家屬身體不舒服,拿著後勤部的批條,去就醫。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批條
上面寫的民族:漢,而不是果敢。這說明他們內心更願意承認自己是漢族,而不是果敢族。
有人說,他們本來就是漢族,幾百年前就是,這有什麼稀奇的。
但是他們現在生活在果敢地區,這個地區的人被外界統稱為果敢族,而果敢又隸屬於緬甸,在海外,能夠不忘初心,是非常難得的。
有很多人去了海外,就忘記了自己的根,甚至有意淡化自己的出身。
這張單子蓋的章,是後勤部,說明是同盟軍內部統一使用的表格,而不是家屬自己列印的。
從這張單子來看,軍人或者烈士家屬去看病,都有一點特殊的照顧,否則就不需要專門去開這張單了,也不需要蓋上同盟軍後勤部的大紅印。
你看備註那一欄,寫著特批。
從這一點來看,同盟軍的管理還是比較人性化的,烈士家屬被照顧也是應該的,畢竟他們這次戰鬥,如果沒有這些烈士的犧牲,沒有軍人的英勇奮戰,也不可能光復果敢。
這就好比我們去火車站買票一樣,有一個視窗上寫著軍人優先,很多人還表示有意見。
這個其實不應該有意見,他們在揮灑青春,揮汗如雨的保衛著我們,在某一方面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也是應該的。
我怎麼感覺同盟軍跟我們一樣一樣的,基本上都是照搬我們的,懂得取長補短,非常不錯。
最後,我看到這位家屬的名字,我樂了。她是女的,取這個名字,也許是在家中排行老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