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司馬懿內心猜忌而外表寬厚,好猜疑而有權術。
幾十年以後,東晉明帝司馬紹問王導,晉朝取代前朝統一天下的原因是什麼?
王導就把司馬懿的所作所為講了出來,還講了司馬昭是如何對待高貴鄉公曹髦的事,晉明帝聽說後,把臉貼在床上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晉的天下豈能長遠呢!
《晉書》: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晉書》還對司馬懿有個總結,大概意思是說:
司馬懿
天子身在京城之外,而城內興起戰事,君主的墓土未乾,立刻就相互誅殺,忠貞大臣的行為,難道是這樣!
其征討的策略,難道不是在東線明智而在西線愚弱?輔佐君主之心,為什麼前忠而後叛?所以晉明帝掩面而聽,以其用欺偽詐騙獲得成功而感到恥辱;石勒大膽地講述,嘲笑他用奸詐邪惡的方法奠定了帝業。
《晉書》很巧妙地借用晉明帝和石勒之口,來評價司馬懿用欺偽詐騙、奸詐邪惡的方法成功奠定了帝業。
後世對於司馬懿的評價不太好,主要在於兩件事:
1、高平陵政變。
《晉書 帝紀第一》: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桓範等援引古今,諫說萬端,終不能從。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曹爽帶著魏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司馬懿趁機以三千死士佔據洛陽城,以太后名義給曹爽下了一封奏章,要求曹爽兄弟交出兄弟並投降,還能保證曹爽兄弟的富貴。
司馬懿派出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見曹爽,對曹爽說只是免官而已,並說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
高平陵政變
桓範勸曹爽挾制皇帝到洛陽徵發天下之兵討伐司馬懿,但曹爽沒有聽從,曹爽認為:司馬懿只是想奪我的權力而已,我還可以保留侯爵的身份退休,到時候還是個富有的人。
曹爽前腳投降後,司馬懿後腳就弄個謀反案把曹爽涉及進去,曹爽三族及其親信同黨三族全部被殺,司馬懿一次性誅殺五千多人。
後世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又反悔自己的誓言,出爾反爾,這就是史書上說的“恥欺偽以成功、笑奸回以定業”。
其實後世真正在乎的不是司馬懿的出爾反爾,政治鬥爭爾虞我詐是很正常的,後世在乎的是:曹爽專權只是奪取權力,並未對司馬懿下死手,而司馬懿專權則是大搞肉體消滅,一次誅殺五千多人。
連政治對手的三族都不放過,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誅殺,心思之狠毒、手段之殘忍,世所罕見,直接導致政治生態的惡劣。
2、司馬昭弒君。
《三國志 三少帝紀 高貴鄉公傳》裴松之注引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魏帝曹髦為世人貢獻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幾乎成為權臣篡位的代名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也死於司馬昭部將之手,而且死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街被殺。
《資治通鑑》:帝遂拔劍升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鼓譟而出......濟即抽戈前刺帝,殞於車下。昭聞之,大驚,自投於地。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甚哀,曰:殺陛下者,臣之罪也!
自秦始皇后,歷史上第一個弒君的人是趙高,後人對趙高的評價是非常惡劣的,王莽代漢,同樣全是負面評價,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一直不被承認。
曹操靠自己能力打下江山,還沒有篡位就已經被人罵了,更何況是當街弒君。
從秦始皇到曹魏,在大街上公開弒君的就只有司馬昭了,曹魏代漢,善待漢獻帝,司馬代魏,罷免一位皇帝,弒殺一位皇帝,為後世所詬病。
到了西晉晚期,兩位亡國之君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都被漢趙皇帝劉聰所殺,弒君到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時期成了家常便飯,這恐怕有司馬懿的一份功勞。
司馬懿的後人建立的晉朝是華夏曆史上最拉垮的大一統朝代之一,也是被外族禍害得最嚴重的朝代,晉武帝司馬炎一死,先是外戚楊駿專權,然後是皇后賈南風專權,接著是司馬氏諸王相互攻伐,最後就是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也拜司馬氏所賜
從炎黃二帝世居中原開始,到西晉末年,數千年中,華夏族頭一次被胡族趕出中原,晉室衣冠南渡,而留在北方和中原的華夏子民慘遭屠殺,幾乎滅種。
司馬氏皇族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司馬氏諸王相互殘殺,一大幫親戚你殺我,我殺你,殺到最後亡國了,東晉開國後,沒有一個皇帝不是受制於世家大族的,司馬氏皇帝一直就是傀儡,直到劉裕建宋代晉。
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是這麼個結局?他是否後悔自己的行為?
《三國志注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父防,字建公,性質直公方,雖間居宴處,威儀不忒。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誦者數十萬言。......養志閭巷,闔門自守。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年七十一,建安二十四年終。有子八人,朗最長,次即晉宣皇帝也。
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喜歡讀漢書名臣列傳,司馬防是這樣教育兒子的:不說進就不敢進,不說坐就不敢坐,不指有所問就不敢說話,父子之間嚴肅到這個地步。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他教出來的子孫卻精通權謀,司馬懿厚黑、隱忍、城府極深、善於偽裝,做起來心狠手辣,斬草除根,不留一絲隱患。
司馬孚也是影帝
司馬懿有個弟弟叫司馬孚,堪稱奧斯卡影帝,而且活得特別長,活了92歲,司馬孚直到死的那一天還在演戲,他說:
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我直到死的這一天,一直就是大魏的臣子。
魏帝曹髦被殺的時候,司馬孚枕著曹髦的屍體痛哭流泣:讓陛下被殺是我的過錯啊!
那你看看司馬孚一生幹了些啥事?
249年,司馬孚同司馬懿一起參與高平陵政變。
253年,司馬孚率軍20萬抵禦吳將諸葛恪的進攻。
254年,與司馬師一起聯名廢除魏帝曹芳。
255年,司馬孚率軍鎮守長安,準備抵禦蜀將姜維。
260年,與司馬昭一起上奏太后將曹髦以王侯之禮安葬。
265年,司馬代魏,司馬孚握著魏帝曹奐的手,淚流滿面地說道: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請問司馬孚這個曹魏之臣,為曹魏做過什麼事?
司馬氏參與的奪權之事,司馬孚幾乎都參與了,司馬氏掌權的時候,司馬孚也曾手握重兵。
司馬家族擅長權謀
這就是司馬防教出來的“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的兒子們,你敢相信嗎?
司馬氏的家教顯然是出了問題,傾向於精緻的個人主義,善於用權謀不擇手段地來完全自己的目的,八王之亂中,司馬氏祖孫三代人自相殘殺,把一個好端端的王朝殺到奄奄一息,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中提供了榜樣,司馬昭在弒君事件中提供了事例,後世子孫只不過是有樣學樣。
司馬懿會後悔發動高平陵政變嗎?
不會,他只會自己權謀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至於這麼做是不是值得,就不是他所能考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