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歷史上,越是優秀的詩人,往往官做得不大,比如李白,只做過翰林供奉這樣的閒散官職,杜甫的官職也很低,最高只做到了七品官。不過,有一位詩人卻很厲害,他不僅詩寫得好,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還做到了宰相的高位。不過,他在政治上卻遭到了人們的鄙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仕途坎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它的作者元稹正是本文主角。元稹字微之,是河南洛陽人。從他的姓氏就可以看出,他是北魏皇室的後裔。由於年幼喪父,元稹早年間的生活十分貧苦,但他在母親的教育下,九歲時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
十五歲那年,元稹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判入等,補校書郎”。到了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又參加了制科考試,“對策第一,拜左拾遺”。不過,此時的元稹年輕氣盛,“性明銳,遇事輒舉”,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遭到了朝中重臣以及宦官的排擠,接連遭到貶謫,先是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接著又被貶到通州司馬。
二、巴結宦官
與元稹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劉禹錫、白居易。經過長期的貶謫後,劉禹錫依然鋒芒畢露,白居易則隱遁於官場,而元稹的變化最大,他開始巴結宦官。在江陵任職期間,荊南監軍、宦官崔潭峻對元稹還不錯,“不以掾吏遇之”,兩人的關係還不錯。於是,元稹透過崔潭峻的關係,讓自己的詩歌流傳到了宮中。
宮中很快有了元稹的忠實“粉絲”,此人就是太子李恆!當時,東宮的妃嬪們傳誦元稹的樂府詩,李恆也覺得很好,於是宮中稱元稹為“元才子”。唐穆宗李恆繼承皇位後,崔潭峻返回長安,向皇帝進獻了百餘篇由元稹寫的詩歌。唐穆宗非常高興,當即詢問元稹現居何職,接著就任命其為祠部郎中、知制誥,一舉成為朝中重臣。
三、官至宰相
這件事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因為任命的詔書是皇帝直接發出的,沒有經過宰相們,所以元稹遭到了鄙視。不久後,元稹又得到了晉升,歷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等職,負責擬寫詔書,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與此同時,元稹與宦官們的關係也更加密切,特別是樞密使魏弘簡,兩人甚至結為生死之交。有了宦官的支援,唐穆宗對元稹更加重視。
元稹與宦官勾結的行為,引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滿,河東節度使裴度三次上書,說元稹與魏弘簡勾結,“謀亂朝政”。迫於壓力,唐穆宗一度免去了元稹的內職。不過沒過多久,他又讓元稹擔任宰相。旨意下達之日,“朝野無不輕笑之”。也就是說,元稹仕途的發達,與他改弦更張,結交宦官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才遭到時人的鄙視。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