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原文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三九三年)
氐帥楊佛嵩叛,奔後秦,楊佺期、趙睦追之,九月,丙戌,敗佛嵩於潼關。後秦將姚崇救佛嵩,敗晉兵,趙睦死。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九年(甲午,公元三九四年)
六月,壬子,追尊會稽王太妃鄭氏曰簡文宣太后。群臣謂宣太后應配食元帝,太子前率徐邈曰:“宣太后平素之時,不伉儷於先帝。至於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國學明教東莞臧燾曰:“今尊號既正,則罔極之情申;別建寢廟,則嚴禰之義顯;系子為稱,兼明貴之所由。一舉而允三義,不亦善乎?”乃立廟於太廟路西。
八月,己巳,尊皇太妃李氏為皇太后,居崇訓宮。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二十年(乙未,公元三九五年)
二月,甲寅,尚書令陸納卒。
三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皇太子出就東宮,以丹楊尹王雅領少傅。
時會稽王道子專權奢縱,嬖人趙牙本出倡優,茹千秋本錢唐捕賊吏,皆以諂賂得進。道子以牙為魏郡太守,千秋為驃騎諮議參軍。牙為道子開東第,築山穿池,功用鉅萬。帝嘗幸其第,謂道子曰:“府內乃有山,甚善;然修飾太過。”道子無以對。帝去,道子謂牙曰:“上若知山是人力所為,爾必死矣!”牙曰:“公在,牙何敢死!”營作彌甚。千秋賣官招權,聚貨累億。博平令吳興聞人奭上疏言之,帝益惡道子,而逼於太后,不忍廢黜,乃擢時望及所親倖王恭、郄恢、殷仲堪、王珣、王雅等,使居內外要任以防道子。道子亦引王國及國寶從弟琅邪內史緒,以為心腹。由是朋黨競起,無復向時友愛之歡矣;太后每和解之。中書侍郎徐邈從容言於帝曰:“漢文明主,猶悔淮南;世祖聰達,負愧齊王。兄弟之際,實為深慎。會稽王雖有酣媟之累,宜加弘貸,消散群議,外為國家之計,內慰太后之心。”帝納之,復委任道子如故。
有長星見自須女,至於哭星。帝心惡之,於華林園舉酒祝之曰:“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何有萬歲天子邪!”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公元三九六年)
乙卯,以散騎常侍彭城劉該為徐州刺史,鎮鄄城。
甲子,以望蔡公謝琰為尚書左僕射。
納故中書令王獻之女為太子妃。獻之,羲之之子也。
帝嗜酒,流連內殿,醒治既少,外人罕得進見。張貴人寵冠後宮,後宮皆畏之。庚申,帝與後宮宴,妓樂盡侍;時貴人年近三十,帝戲之曰:“汝以年亦當廢矣,吾意更屬少者。”貴人潛怒,向夕,帝醉,寢於清暑殿,貴人遍飲宦者酒,散遣之,使婢以被蒙帝面,弒之,重賂左右,雲“因魘暴崩”。時太子闇弱,會稽王道子昏荒,遂不復推問。王國寶夜叩禁門,欲入為遺詔,侍中王爽拒之,曰:“大行晏駕,皇太子未至,敢入者斬!”國寶乃止。爽,恭之弟也。辛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癸亥,有司奏:“會稽王道子宜進位太傅、揚州牧,假黃鉞。”詔內外眾事動靜諮之。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飢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母弟琅邪王德文,性恭謹,常侍左右,為之節適,始得其宜。
初,王國寶黨附會稽王道子,驕縱不法,屢為御史中丞褚粲所糾。國寶起齋,侔清暑殿,孝武帝甚惡之;國寶懼,遂更求媚於帝而疏道子,帝復寵暱之。道子大怒,嘗於內省面責國寶,以劍擲之,舊好盡矣。及帝崩,國寶復事道子,與王緒共為邪諂。道子更惑之,倚為心腹,遂參管朝權,威震內外,併為時之所疾。
王恭入赴山陵,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憚之。恭罷朝,嘆曰:“榱棟雖新,便有黍離之嘆!”緒說國寶,因恭入朝,勸相王伏兵殺之,國寶不許。道子欲輯和內外,乃深布腹心於恭,冀除舊惡;而恭每言及時政,輒厲聲色。道子知恭不可和協,遂有相圖之志。
或勸恭因入朝以兵誅國寶,恭以豫州刺史庾楷士馬甚盛,黨於國寶,憚之,不敢發。王珣謂恭曰:“國寶雖終為禍亂,要之罪逆未彰,今遽先事而安,必大失朝野之望。況擁強兵竊發於京輦,誰謂非逆!國寶若遂不改,惡布天下,然後順眾心以除之,亦無憂不濟也。”恭乃止。既而謂珣曰:“比來視君一似胡廣”。珣曰:“王陵廷爭,陳平慎默,但問歲晏何如耳!”
冬,十月,甲申,葬孝武帝於隆平陵。王恭還鎮,將行,謂道子曰:“主上諒暗,冢宰之任,伊、周所難,願大王親萬幾,納直言。放鄭聲,遠佞人。”國寶等愈懼。
《資治通鑑》譯文
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393年)
東晉的氐族首領楊佛嵩叛變,逃到了後秦。楊期、趙睦追趕他。九月,丙戌(疑誤),在潼關附近將楊佛嵩打敗。後秦將領姚崇出兵搭救楊佛嵩,擊敗了晉軍,殺死了晉將趙睦。
太元十九年(甲午,公元394年)
六月,壬子(疑誤),孝武帝追尊自己的祖母,元帝司馬睿的妃子鄭氏為簡文宣太后。很多大臣都說宣太后的牌位應該被尊放在元帝之側,與元帝一起享受香火,太子前率徐邈卻說:“宣太后活著的時候,並沒有被作為先帝的婚配正室,到了作為子孫的人,我們怎麼可以為祖先們做主安排妻室呢?”國學明教東莞人臧燾說:“現在,宣太后的尊號已經扶正,作為後代的無窮的孝思已經得到表達;為宣太后另建一座祭廟,尊重先輩祭廟的心情就已可以顯現;把兒子的諡號加在母親的諡號前面,能使人明白母親得以榮耀尊貴的原因。這一個舉動可以符合三方面的意義,不也是一件應該做的好事嗎?”於是,在太廟路的西側建立一座宣太后的祭廟。
八月,己巳(十六日),孝武帝尊封皇太妃李氏為皇太后,居住在崇訓宮。
太元二十年(乙未,公元395年)
二月,甲寅(初四),東晉尚書令陸納去世。
三月,庚辰朔(初一),出現日食。
東晉皇太子司馬德宗從皇宮遷到太子東宮居住,孝武帝任命丹楊尹王雅兼任太子少傅。
這時,東晉會稽王司馬道子獨攬大權,奢侈放縱,不可一世。他的親信趙牙本來是優伶的出身,另一個親信茹千秋本來是錢塘地方的負責抓賊緝盜的小吏,他們都依靠賄賂、諂媚等得到提升。司馬道子任命趙牙為魏郡太守,茹千秋為驃騎諮議參軍。趙牙為司馬道子另建東第,堆積假山,挖掘水池,人工和資金,都耗費十分巨大。孝武帝曾經到司馬道子的府邸,對司馬道子說:“住宅之中竟然有山,當然很好,但是修整裝飾得太過分了。”司馬道子無言以對。孝武帝走了之後,司馬道子對趙牙說:“如果皇上知道這山居然是用人力堆積成的,你一定就得死了!”趙牙說:“有您在,我趙牙怎麼能夠死呢?”他為司馬道子營建居所遊宮越來越嚴重。茹千秋更是賣官鬻爵,招權納賄,搜刮的錢財加在一起竟有上億。博平令、吳興人聞人上疏奏說出了這些情況,孝武帝便更加討厭司馬道子,只是迫於母親的壓力,沒有下定決心罷黜。於是,他擢升那些在當時較有聲望和與自己關係親近的王恭、郗恢、殷仲堪、王珣、王雅等人,任命他們擔當朝廷內外的重要官職,用來防備、牽制司馬道子。司馬道子也把王國寶和王國寶的堂弟琅邪內史王緒等人作為心腹。從此東晉朝廷內外黨派、集團等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再也沒有過去那樣友愛團結的歡樂景象了。太后經常對孝武帝和司馬道子進行勸解。中書侍郎徐邈心平氣和地向孝武帝進言道:“漢文帝劉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還後悔自己處死淮南王劉長的事。世祖司馬炎聰明豁達,也不能不對齊王司馬攸深負愧疚。兄弟之間的關係,實在應該更加慎重。會稽王司馬道子雖然有嗜酒好色的壞毛病,但也應當加以寬容擔待,使大家的議論逐漸消失。對外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對內可以安慰太后對兒子的一片愛心。”孝武帝採納了他的勸告,對司馬道子恢復了與過去一樣的信任。
有長尾彗星從須女星座出現,劃到主哭泣、死喪的虛、危宿下。晉孝武帝心裡很討厭它,便在華林園捧著酒杯祈禱上天說:“彗星,我勸你喝了這杯酒吧!自古以來,哪有活到一萬歲的天子呀?”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公元396年)
乙卯(十三日),東晉任命散騎常侍、彭城人劉該為徐州刺史,鎮守鄄城。
甲子(二十二日),東晉任命望蔡公謝琰為尚書左僕射。
東晉太子司馬德宗,娶原中書令王獻之的女兒為太子妃。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
孝武帝非常喜歡喝酒,他經常在內殿裡流連迷醉,頭腦清醒的時間少了,宮外的人很難也很少能被允許進見。張貴人是後宮裡最受寵幸的,後宮中人人都非常害怕她。庚申(二十日),孝武帝和後宮的嬪妃們一起宴飲,美女和樂隊也都來在一旁侍候。這時張貴人年紀將近三十,孝武帝故意調笑她說:“你如果按照年齡來說,也應該廢黜了,我的心意是更喜歡年輕的。”張貴人心中暗自氣憤。到了晚上,孝武帝大醉,在清暑殿就寢。張貴人則拿酒賞賜所有的宦官,打發他們走開,然後,讓貼身的服侍婢女用被子矇住都孝帝的臉,弒殺了孝武帝,又用重金賄賂左右的侍從,聲稱是“睡夢中驚悸窒息突然死去”。當時太子司馬德宗愚昧懦弱,會稽王司馬道子也昏庸荒淫,便都不追究查問。中書令王國寶深夜前來,叩打禁宮的大門,打算進去替孝武帝撰寫遺詔,侍中王爽拒絕了他的請求說:“皇上去世,皇太子還沒有趕到,膽敢闖入的人,格殺勿論!”王國寶才打消這個念頭。王爽是王恭的弟弟。辛酉(二十一日),太子司馬德宗即皇帝位,宣佈大赦。
癸亥(二十三日),有關部門上奏道:會稽王司馬道子應該晉升為太傅,任揚州牧,賜予黃鉞,詔令朝中朝外的一切大小事務都要請示司馬道子。
晉安帝司馬德宗小的時候便不聰明機敏,有嘴不會說話,甚至到了連冷熱飢飽也都不能分辨的程度,他喝水、吃飯、睡覺、起床都不能自己料理。他的同母兄弟琅邪王司馬德文,卻性情謙恭謹慎,他經常在司馬德宗的身邊幫忙照顧,替他安排排程,使他的行事才勉強合理。
當初,王國寶作為死黨依附於會稽王司馬道子,驕橫放縱,不依法禮,幾次被御史中丞褚粲糾舉彈劾,王國寶建築自己的私房,可以和清暑殿相媲美。孝武帝很討厭他。王國寶非常害怕,於是他便轉而向孝武帝大獻其媚,而對司馬道子逐漸疏遠,孝武帝因此又重新寵信親近他。司馬道子曾經為此怒不可遏,一次在朝見時當著大家的面直接指責申斥王國寶,甚至拔出佩劍,擲向王國寶,他們之間的多年的密切關係完全破裂。孝武帝駕崩後,王國寶重又投靠司馬道子,與王緒一同邪佞、諂媚,司馬道子再一次受到他的迷惑,把他當作心腹。於是,王國寶開始管理朝政大權,聲威震動朝廷內外,同時受到了當時人的痛恨。
兗、青二州刺史王恭回來參加孝武帝的葬禮,經常面色嚴肅地直言告誡、勸諫,司馬道子非常忌憚他。王恭退朝後,嘆道:“房屋的梁椽雖然是新的,我卻有了國家將亡的嘆息!”王緒向王國寶建議說,趁王恭上朝,讓相王司馬道子伏兵殺了他,王國寶沒有答應。司馬道子也曾經想多方調解,使朝廷內外團結一致,於是,對王恭推心置腹,希望能盡釋前嫌,但是王恭每次談到朝政時,經常是聲色俱厲。司馬道子知道王恭已經不可能妥協合作,於是便有了圖謀陷害他的念頭。
有人勸說王恭趁前去朝見皇帝的機會,動用部隊殺了王國寶。王恭因為豫州刺史庾楷兵馬精壯強盛,他與王國寶結為死黨,對他心存顧忌不敢冒然動手。王對王恭說:“王國寶雖然最終一定會成為禍亂,但是他的罪惡和倒行逆施還沒有大白於天下,現在如果先對他發動攻擊,一定會使全國上下大失所望。況且你如果統領強悍的部隊偷偷地在都城起事,誰能說你不是叛亂呢?王國寶如果仍然不思悔過自新,他的罪孽一定會很快地傳遍全國,到了那時候,我們順應民心來除掉他,也就不用憂慮不會成功了。”王恭停止了除掉王國寶的準備。後來,王恭對王珣說:“最近以來,我看你太像胡廣了。”王珣說:“王陵因為在皇帝面前爭執,陳平經常在一旁謹慎小心,沉默不語,你只看結果如何罷了。”
冬季,十月,甲申(十四日),將孝武帝埋葬在隆平陵。王恭準備返回京口鎮守,臨走的時候對司馬道子說:“主上守喪,相國身上的任務更加繁重,恐怕即使是伊尹、周公也都難以做得很好。希望您親自料理軍政要務,聽取接受忠直坦率的不同意見,放棄對淫靡之音的愛好,疏遠奸佞小人。”王國寶等人更加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