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最有神話氣質的茶,普洱必然有其姓名。
普洱茶本身就是一部神話,圍繞著這片神奇東方樹葉的,有人,有江湖,有癲狂,有眾生相……
許多人或許是從馬幫突然出現在北京馬連道開始聽說普洱茶的。
2005年春天,一支現代馬幫駝著貢茶,效仿古人踏上了茶葉“絲綢之路”。這趟朝聖之旅,起點是人們心中的普洱茶“故鄉”,終點是首都享譽盛名的馬連道茶城。
由40多名趕馬人、120匹馬和騾子組成的隊伍,一路浩浩蕩蕩,跨越了5個省、走了1200公里路……此般陣仗,給見過許多世面的北京人留下了深深震撼,也在茶葉市場降下一道“驚雷”——
△ 這塊馬幫普洱茶餅由演員張國立捐贈。(圖/社交媒體截圖@1902165962)
5個月後的拍賣會上,一筒非同尋常的普洱茶從兩萬起拍,最終以16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一時間,馬連道市場裡,“人人都想著要賣普洱茶了”。
這還只是普洱茶神壇之路上的一個小插曲。在它從雲南隱秘的村落,走向全華語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千餘年裡,還有許多故事可講。
茶圈江湖
在茶圈,喝普洱,更嚴謹的說法是“品”普洱,要能品出茶葉來自於哪一個村莊、寨子的,才是真行家,嘴上才有真功夫。
△行家喝茶,憑口感判斷產地。(圖/unsplash)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張靜紅在《生熟有道》中,是這樣寫一名茶商的功力的:“僅憑指點小小一張地圖,即便並沒有在喝茶,阿文也能描摹出各個小村寨所生產茶葉在滋味氣息上的異同。”
這位名叫阿文的茶商,在喝到知名茶鄉——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鎮瑤族丁家寨和颳風寨的大樹茶時,是這樣形容的:“具有易武中心區的茶葉所不具有的一股涼涼的氣息,直衝鼻喉。喝一口,嘴巴里津液立生,甘甜綿延到肺腑,整個身體變得滿是茶氣充盈。”
△茶道里自有江湖。(圖/《飲食男女》)
一個個茶商和行家,組成了普洱茶的江湖。人人都像俠客般身懷絕技,一張茶桌就是各自較量的比武大賽。阿文口中的茶氣,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刀劍一般,都帶著一股不可捉摸的劍氣,只可意會。
除了自己,俠客們誰也不信。像張靜紅曾遇到過的一位普洱老饕:“我什麼都不相信,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嘴巴,只要我嘗一口,我就能知道這個茶的來歷,甚至能嚐出這個茶有沒有加過化肥農藥,它做茶的工序我都可以推測出來。”
圍繞著普洱茶這種作物的種種,早已形成高深莫測的學問。依製作工序來劃分,普洱有生茶和熟茶;依存放時間來劃分,它又有新茶和老茶;而在同樣的工藝和口味標準下,每個地區又會根據當地人偏愛的口味,修煉出自己的獨門絕技。這才讓整個江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起來,唯有普洱茶葉,是江湖客們唯一的信仰。
△ “普洱茶館兩面牆,市值廣深兩套房。”(圖/茶葉交易平臺截圖)
時間則負責給這片本就高深莫測的江湖,再蒙上一層“迷霧”。比如一塊來自上世紀80年代的358克重的普洱茶餅,當年價格在1000元左右;來到上世紀90年代,其身價可漲至萬元;再跨過普洱茶價格瘋狂飛奔的2000年,它很有可能會被人以100多萬的價格拍下。
成功拍下的人往往不會真把茶喝掉,他們在等待時間流轉,給茶餅再添上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價值。
村莊、茶樹、古道
說普洱茶,絕對繞不開的是普洱市外的一個地方,易武。
易武不大,在2007年時仍是一個小鄉鎮,面積864平方公里,人口僅有13000人。當地人以彝族居多,歷史上,早在漢人到來前,他們就已至少種植了5000畝茶樹。
以易武為中心,還坐落著“古六大茶山”,自清朝時便是京城貢茶的生產地,以及雲南茶葉貿易的出發點。當茶民採摘茶葉後,原料由馬幫運送自當時的普洱府(如今的普洱市)進行加工,再運往北京、西藏和東南亞。
△茶山景色。(圖/視覺中國)
由此,也催生出了茶馬古道。沿途,馬背上的鈴鐺聲響徹了幾個世紀。
三個方向的茶馬古道,以西藏方向的茶葉需求量最高,但讓普洱茶在當代揚名的,則是東南亞方向的茶馬古道。
“產在雲南,存在香港,發揚光大在臺灣。”這是江湖上一直流傳的一個說法。事實上,香港、臺灣,都是東南亞方向茶馬古道的重要站點。
△ 香港是茶葉出口的重要節點。(圖/unsplash)
香港人長期習慣在飲食之餘,用普洱茶解膩,加上香港作為國際港口城市的地位,其成為普洱茶往外銷售關鍵集散地,是順理成章的事。
上世紀90年代,大量香港人拋售自己存放的普洱老茶,臺灣茶商成了接手的一方。他們其中一些人甚至因為太愛普洱茶,萌生了想去原產地一探究竟的想法,並最終付諸行動。而正是這次出行,長遠地改變了普洱茶江湖的格局。
為了深入大山間的易武村,臺商們一路跋山涉水,他們同時也帶來了當地人沒喝過的普洱味道。尤其是當臺商報出一塊茶餅1.5萬的價格時,易武人的世界觀可以說幾乎被顛覆了。
△圓餅茶是常見包裝方式。(圖/視覺中國)
易武人萬萬沒想到,普洱茶在外地的聲望如此之高。藉由這一契機,易武政府找來了從前在老字號做茶的師傅,成立了一個班底,以臺灣茶商帶來的老茶餅為“原型”,再次開始製作精製圓餅茶。
普洱茶命運的齒輪,也在這一刻開始轉動。
“瘋狂的普洱茶”
故事回到2005年,馬連道落下的“驚雷”,響徹整個茶圈。
一年時間裡,中國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廣州芳村茶葉市場有99%的店鋪都在銷售普洱茶。在這裡,茶葉是按件賣的。一件普洱茶,有12筒七子餅,即84片茶餅。茶商們只要聽到有人問“一件賣多少”,就會笑呵呵地拉把椅子過來:“來來,請坐,我們慢慢談!”
一些從前主打銷售鐵觀音的店鋪,也開始販賣普洱茶。2006年,這個市場的茶葉銷售總額為6700萬,普洱茶佔了三分之一。
△普洱成為茶葉市場的大頭。(圖/圖蟲創意)
普洱熱,成為了那陣子媒體報道的熱門話題。2005到2006年,全國主營普洱茶銷售的店鋪就增加了三倍,且在第二年還在增加。“全民皆茶”的局面,使得普洱茶成為了資本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一轉手就能升值。
普洱茶的神話仍在繼續。2007年,思茅市改名為如今的普洱市,還聲勢浩大地舉行了一場迎接清朝人頭貢茶“回家”的儀式。
這件人頭貢茶重達2.5公斤,已有150年曆史,是現今留存最老的普洱茶。它原本存放於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為了這次改名而特意運回來,存放至普洱當地的博物館供人瞻仰。
△中國茶葉博物館(圖/視覺中國)
後來奇聞出現了。普洱一家本地茶葉公司製作了999件限量版仿品,每一件售價竟高達9999元。
那一年的春天,易武也熱鬧非凡。全世界的茶商、茶友紛至沓來,擠滿了每一個客棧。村民們採完了茶後,便迅速進入到了製作、包裝的流程。前一年秋天每公斤的毛茶最貴也就130元,兩季過後同樣的品已經上漲到了300元,足足漲了一倍不止。
隔壁的老班章,甚至賣到了800元一公斤,傳聞更高的還有1200元一公斤,可謂天價毛茶。
△高額利潤吸引大量茶商。(圖/視覺中國)
狂熱裡,更多人進入了江湖。隨之而來的,是人的慾望、癲狂在江湖裡翻湧,直至大浪襲來。
2007年6月初,普洱發生了一場地震。這場天災,似乎成為了半個月後茶圈震盪的預兆。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廣州芳村市場普洱茶的價格就下跌了一半。
媒體紛紛報道普洱茶神話泡沫破滅,央視也在《瘋狂的普洱茶》節目中揭露了市場炒作的秘密——經銷商購入大量普洱茶,卻只向市場放出20%的量,由自己人高價回收後,再放出更多同等價格的量。層層加碼後,普洱茶價格來到最高位,直至崩盤。
△央視揭秘茶葉交易內情。(圖/社交軟體截圖@央視財經)
芳村市場裡,普洱茶堆積如山。節目裡,一位茶界人士公然放話:“從現在開始,一克普洱茶不進,廣東這個市場在5年甚至8年內喝現在存有的普洱茶都喝不完。”
大廈傾倒後,崩潰的還有高位接手的散戶,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曾經寄託著致富夢的普洱茶,成為了一時難以跨越的噩夢。
震盪來到雲南,當地力求挽救一時陷入負面輿論的普洱茶形象,但仍阻止不了普洱茶市場的下行。
△普洱隨著市場遇冷逐漸迴歸本質。(圖/unsplash)
易武開始變得冷清,曾經的熱鬧景象不再。秋茶的價格也低至谷底,春天被賣到400元一公斤的大樹茶,到了秋天,只賣100多元。
從神壇走下,褪去金身後,普洱茶似乎恢復了它本來該有的味道——是大眾的口糧茶,潤澤千家萬戶的喉嚨。
在普洱茶產業的多年發展中,易武也早已不再是古村落的模樣。磚瓦民房變成了鋼筋水泥,古道西風瘦馬的景象也留在了從前。
△寧靜依舊的易武茶山。(圖/視覺中國)
但普洱茶樹仍然深深紮根於雲南的泥土裡,如今的易武,依然是普洱茶的朝聖之地,茶圈裡的“耶路撒冷”。每年的三四月,春茶採摘前後,還會有茶商、茶友和旅遊愛好者掐點趕來,帶來一陣熱鬧景象。
根據中國普洱茶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普洱行業市場規模已超200億元。到了2026年,這一數字更是預計達到311億元。在普洱“歲月靜好”的風景背後,蘊藏著歷史的暗流,未來會否再度翻湧仍未可知。
參考文獻: 《生熟有道》. 張 靜紅 . 華東師 範大學出版社.
編輯:道喵嘰;校對:楊潮,排版:哈哈
西武
你喜歡喝普洱嗎?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