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產機構CoreLogic公佈了最新的“Pain & Gain”報告,一套位於奧克蘭傳統“富人區”Remuera的房子,買入價和賣出價相差了340萬紐幣,成為2023年“賺最多”的一套物業。
持有20年
業主大賺340萬
這套物業建於1920年,目前佔地1150平方米,建築面積339平方米,4房4廳3衛浴,帶泳池和雙車庫。
1996年,這套物業的成交價格是66萬紐幣。隨後物業歷經多次翻修和加建,由本次交易的賣家在2003年以210萬紐幣價格買入。
2021年,奧克蘭議會對這套物業的估價升至530萬。
去年11月物業上市出售,最終成交價為550萬,較賣家20年前的買入價升了340萬,相當於平均每年漲價17萬。
Corelogic首席房地產經濟學家Kelvin Davidson表示,毛利340萬紐幣(未扣除中介費及其他費用)表明,持有高階物業20年之久可能會讓資本收益十分可觀。
房市低谷或已過去
CoreLogic資料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有93.3%的房屋轉售實現了盈利,高於第三季度的92.4%,是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增長。
收益中位數也較2021年底以來首次增加,從去年第三季度的29.7萬升至30.5萬紐幣。
而轉售損失中位數也從上個季度的5萬紐幣,跌至4.5萬紐幣,這部分交易的市場佔比也出現了回落的趨勢。
Davidson表示,這組資料顯示房地產市場的低谷可能已經過去了,不過目前數字仍然比長期平均值要低,而且全國房價還是比峰值時期低 了11%。
資料顯示,本季度轉售盈利的物業平均持有時間為8.5年,而虧損的物業的持有時間中位數為2.3年,剛好就是在房市迅速攀升時期成交的那批。
“可能這些賣家本想持有更久一點,但由於各種個人狀況所以被判虧損賣房。”
在賣家型別方面,無論是自住和投資型業主,在盈利方面的比例都十分接近(92.9%和92.8%)。
Davison分析,這可能是在去年底賣房的投資者持有物業的週期更長,也有可能是自住型買家眼看市場下行,所以願意以較低價格出售現有物業,再以較低價格升級到下一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