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還有新年、大年、新歲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
傳統年俗多是具有儀式感的活動,比如,辦年貨、掃塵、貼春聯、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燃放煙花爆竹、逛廟會、賞花燈等等,這些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第30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場景式彩燈《歡樂中國年》,以中國各地春節民俗活動、風土人情為元素設計製作,把古老民族的年節歷史、年節傳統、年節風情和年味迴歸活,用彩燈藝術語言鮮活地呈現出來。
大年三十·年夜飯
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正月初一·拜大年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後,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們要紛紛去給岳父、岳母拜年。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利是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
正月初三·貼赤口
古時在中國南方民間,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正月初四·迎灶神
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因此也不宜遠出,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接財神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正月初六·送窮鬼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迎人日
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在文字記載上,漢朝開始便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
在此辭舊迎新之際,
痛快旅遊恭祝大家:
萬事如意,龍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