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028期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 內參君
實地探訪!開業一個月
第一批“海淀食堂”怎樣了?
“2000平米的大食堂!”“人均20元!”“日均客流近千人!”“連開7家,年底要開到60家!”
在北京,“海淀食堂”憑藉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創新的運營模式和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在幾個月迅速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餐飲“超級新物種”。
今年9月底,“海淀食堂”的首家樣板間在寶盛廣場二樓開業後,持續引起眾多媒體和網友的關注,打破了人們對社群食堂的傳統印象。
內參君多次聽聞“海淀食堂”的名字,懷著幾分好奇和期待,如今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一番。
開業一個月,消費者初期的“嚐鮮”熱潮逐漸退去,食堂本身也在運營中不斷調整,逐步磨合並改善了服務細節,傳說中的“海淀食堂”呈現出更真實穩定的狀態。
1.美食選擇多樣,中午時段能提供多達120個SKU。
餐廳的佈局分為三個主要區域:小份菜區(菜品量少而精,包括葷素搭配的家常小菜)、稱重自選菜區(這是食堂內相當人氣的區域,葷素同價,主食另計,湯粥則免費供應),以及風味特色小吃檔口(包括驢肉火燒、坡子街米粉、炒河粉、滷肉飯、拌麵等地方特色小吃)。
此外,還有特別為老年顧客設定的無糖餐區,提供熱量、升糖指數等參考資料。
2.人均消費僅需20元,讓人感覺物超所值。
小份菜的價格在10-15元不等,葷菜如雞腿、魚肉等約15元,而素菜如茄子、土豆則約12元,部分菜品甚至只需6元。自選稱重區則每兩2.98元,葷素同價的定價方式讓顧客不必為高價菜而糾結。至於風味小吃,價格與外面快餐店相似,如牛肉飯23.8元。
當天,內參君也嘗試了一份特色小吃——米粉,僅需17.8元,既實惠又飽足,算是切實感受到了其所倡導的“平價美味”。
3.裝修敞亮,滿足各年齡段需求。
寶盛社群餐廳目前面積1600平方米,整體設計簡約而現代,食堂設有多個特色專區,比如內建了適合兒童的娛樂設施,又或者是配備了便捷設施的老年人專區,小推車方便輕鬆攜帶菜品,服務呼叫器方便有需求時可以呼叫服務人員。
據悉,在海淀食堂其他門店,引入了刷臉支付功能和智慧自助稱重區域等,這些科技設施不僅提升了食堂的服務效率,還帶來了更為智慧化的用餐體驗。
4.日均客流有所回落,老年顧客佔比高。
儘管開業初期吸引了大量客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海淀食堂的日均客流有所回落,迴歸到更加平穩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顧客在海淀食堂的顧客群體中佔有相當比例。有報道說老年顧客的比例達到了30%,但那天內參君看到的似乎不止。
海淀食堂的新升級
能拯救“尷尬”的社群食堂嗎?
相比於普通的社群食堂,海淀食堂無疑已經達到了一個“Next Level”的水準。
一、“大店”悄悄迴歸!社群食堂進化超級門店模型。
社群食堂從誕生到興起,也經歷了店型的“迭代”,前兩年,不少社群開出夫妻老婆店版本的社群食堂、老年食堂,面積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規範化和體驗感也不盡相同。隨後,一批社群食堂以600平米左右的面積存在,已是較大的店型。
然而首批海淀食堂面積卻普遍接近2000平米。例如青龍橋街道“海淀食堂”大有尚品社群餐廳十月初正式運營,總面積1950平方米,分接待區、取餐區、就餐區、咖啡茶飲區等,同時可容納500人就餐。
這種升級,顯然跳脫了傳統社群食堂的單一就餐功能,希望給消費者帶來更深層次的市場與服務價值,與社會餐飲品牌形成了明顯的分界,尤其是家庭消費崛起的背景下,海淀食堂的模式為傳統社群食堂開闢了新的思路。
二、“政府支援+專業團餐公司操盤”的模式,兼具公益性與市場化運營。
探店過程中,內參君注意到食堂內“滿座兒”的品牌標識十分顯眼。據介紹,滿座兒餐飲集團是中國團餐百強企業,此次團餐企業進軍社群食堂市場,反映著團餐行業在新興場景中的潛在發展機遇。
鼓勵超市發、滿座兒等商超、社會餐飲企業參與“海淀食堂”建設,不僅保證了食堂能夠更好地服務社群,滿足居民的用餐需求,也使得海淀食堂展現出更強的規模化、品牌化潛力。
“接下來,我們還將規範標準,統一品牌展示度,希望將‘海淀食堂’打造為城市會客廳,整合聚餐、會友等多元功能,不斷提升助餐服務品質。”海淀區民政局局長王雙全表示。
三、在擴充套件客群方面,推動其服務從“老齡化”向“全齡化”擴充套件。
海淀食堂除了寶盛廣場店,還有超市發華光商廈店、超市發玉泉路店、京東科技大廈店……
目前,首批7家“海淀食堂”已陸續對外營業。
可以看見,這些食堂不僅面向老年顧客,還想要吸引到更多人群——從寫字樓白領到周邊的家庭顧客,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客群結構。
以前,大多數社群食堂由社群主導,引入第三方公司承包經營。社群食堂由於客群、定價等問題,都很難賺錢,甚至大部分會陷入持續的虧損,只能靠補貼維持。從去年到今年,各地社群食堂熬不過三個月就傳出了虧損關店的訊息不絕於耳。
而如今再看“海淀食堂”這樣的餐飲模型,客群拓寬了,盈利性也有所增強。
四、超越單純的社群食堂定位,努力成為兼具盈利潛力和社群功能的公共餐飲空間。
以大有尚品社群餐廳為例,海淀食堂會在非就餐時間定期舉辦一些美食活動、健康講座和手工坊活動。
“插花要注意材料選擇、剪裁技巧、色彩搭配……”近日,大有尚品社群餐廳在非就餐時間“變身”手工坊,插花老師在“海淀食堂”為居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藝術插花課。
青龍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表示,食堂為了滿足不同的居民的需求,還設定了兒童的讀書區以及成人咖啡區、中式茶飲區,供不同居民享用。
這樣的創新讓“海淀食堂”跳脫出傳統食堂的單一功能,以社群服務為導向,不斷豐富場景和服務內容,有助於餐廳引流。
社群食堂“卷”出新高度
加入社群餐飲客流爭奪戰!
在上海,據上觀新聞《1公里就有3家,菜品上百種,連遊客也來打卡》中報道,社群食堂集體在“卷”老人友好服務,定製軟糯飯菜、送餐上門……甚至連空間設計也考慮到了適老化。
在杭州,大運河社群食堂以“寶寶餐”與“幸福茶館”服務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而到了下午,食堂還會“變身”為茶館,更有杭州評話老師胡達的精彩演出,用純正的杭州方言講述歷史故事。
此外,還有社群推出9.9元“青年專屬”套餐,面向在轄區工作和生活的18-35週歲年輕人推出,有葷有素有米飯,購買前需出示身份證。
在重慶,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大興社群食堂有意打造成網紅“打卡地”: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圓桌和摺疊椅、復古的暖水瓶和印花玻璃杯、牆上刷著“為人民做好飯”的標語……
然而,儘管一些社群食堂經營者努力透過商業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事實是:目前大部分社群食堂仍離不開財政支援。
據人民日報報道,目前大部分社群食堂的建設、運營、服務背後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援和輸血,有的是減免房租,有的是政府購買服務,還有的是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或者定期發放運營補貼。
一位社群食堂負責人表示,他自己經營一家還算成功的連鎖餐飲企業,因為想做公益回報社會,與社群合作在現有餐飲店裡增加了社群食堂業務。“雖然社群幫忙減免了部分房租,還經常組織活動幫助引流,但社群食堂還是虧損。”
與此同時,當前的社群餐飲已是群雄爭霸的狀態。
近幾年,越來越多連鎖餐飲企業進入社群尋求市場增量,現在的中式快餐已經在往大食堂發展。前幾天,內參君在《小區開了一排南城香、紫光園、超意興,夫妻老婆店怎麼辦?》就介紹過:
當前,“快餐坪效王”的南城香、“社群餐飲代表”紫光園已經“山東快餐大佬”超意興,正在社群市場上穩步擴充套件,一個小區的客流不斷被瓜分。除了這些知名連鎖品牌之外,常見的還有各類地方特色品牌,如蘭州牛肉麵、杭州小籠包等,一些小區甚至容納了多家不同的快餐品牌。
隨著這些餐飲品牌的下沉佈局,社群餐飲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並逐步向多元化和差異化方向發展。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此時社群食堂還能夠安然運營,還得各憑本事。
小結
海淀食堂能否成為社群食堂發展的新出路?
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潛力但尚未完全解答的問題。儘管其創新模式為社群食堂提供了啟示,但社群食堂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長期的運營才能真正檢驗其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
例如,食堂是否能夠在保持價格親民的基礎上穩定提供高質量的餐飲服務,是否能夠持續吸引各類居民群體光顧,都是需要長期觀察的核心問題。
此外,還有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在引入市場化運營的同時,如何確保食材質量、衛生標準、服務水平的穩定,確保食堂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仍然能夠切實為社群服務。
還有精細化管理的跟進。例如精準的菜品調控、智慧化的管理系統、細分人群的服務等,以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很重要的一點是,社群食堂要逐步脫離對財政的依賴。一方面,這種支援保障了食堂能夠在低價位提供餐飲服務;但另一方面,行政干預也可能限制食堂的創新,甚至影響其長遠的生存能力。
找到更加穩定、可持續的收入模式,依舊是社群食堂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