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冰冷,但要客觀看待
“為什麼明明旅遊人次在增加,但我旅行社的生意還是比19年差了一大截,是不是資料統計有貓膩?你幫我分析分析。”
西南某地級市經營旅行社生意的A總向我抱怨,事實上,類似的抱怨今年已經不止聽到過一次。
一邊是宏觀資料上,不斷上漲的旅遊人次和不斷走高的旅遊消費。
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出遊人次42.37億,同比增長15.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9%。
一邊是現實裡,越發艱難的旅遊生意。
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A股21家旅遊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營業收入下降的超過6成,利潤下滑的將近8成。
(資料來源:官網財報、ifind)
01
割裂的現狀,讓很多旅遊從業者一度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努力?旅遊的潑天富貴都砸到誰臉上了?
首先,2023年有報復性旅遊浪潮,市場存在非理性因素。如果和2019年的業績對比,截至今年前三個季度:
A股旅遊景區上市公司(自然+人工),總體營收較2019年增長了7.83%。
核心景區的生意基本恢復了,這代表國內旅遊市場整體比疫情前是有增長的——行業沒有崩潰,只是對比去年的非理性繁榮,有所縮水而已。
(資料來源:官網財報、ifind)
與此對應的資料是:今年二季度,旅行社國內旅遊的組織人次,超過了2019年同期。
文旅部《2024年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顯示:
2024年第二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遊組織4810.72萬人次,2019年同期為4645.72萬人次。相比之下,旅行社的組織人次還略有增長。
既然市場依然在上行,那生意去哪了?答案是被平均了。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旅行社總數為60833家,相比2019年同期的33794家,增加近3萬加,幾乎翻倍。
換算下來,平均每家旅行社的接待人次,幾乎減半,這也正是當下旅行社生意的困局所在。
對此,有業內人士調侃,“這多出來的三萬家,很多是線上旅行社,現在xhs上隨便一個司機,黑導,就能收客,既不要質保金也不要經營許可,連合同都可以不籤。”
還有業者抱怨,“廣場舞大媽也開始組團做全陪、領隊業務。”話裡話外滿是無奈。
02
事實上像旅行社面臨的內卷困局,在旅遊各行業都普遍存在。
尤其是近幾年“運動式”旅遊創業浪潮興起,商家擴張的速度,遠超遊客增長的速度,造成行業供給大幅過剩。
以民宿為例,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民宿相關現存企業達30.9萬家,相比2019年的7.59萬家,增長了3倍。
(資料來源:企查查,僅統計企業名稱、經營範圍、產品名稱包含關鍵詞“民宿”的企業)
有大理民宿老闆打趣說,現在大理民宿老闆都快比遊客多了,從過去一房難求,到今年國慶大量空房,民宿開業潮告一段落,民宿“倒閉、轉讓潮”也隨之來臨。
類似盲目擴張的情況,也發生在了“縣城古鎮”。
早在2012年,彼時中國古城與文化研究院院長林鵬就曾提到一個數據:“目前我國共有28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數量全球第一。”
現階段我國的古鎮數量可能遠超過2800個,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截至2021年底,全國縣城數量不到1500,換句話說平均每個縣城標配就有將近2個古鎮。
當然古鎮數量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量同質化、過渡商業化的古鎮,讓遊客失去了遊玩的興趣。
用網友的話來說,全國各地的古鎮除了地名不一樣,其他都長一個樣,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不是抄的麗江,就是抄的烏鎮。
一批又一批盲目跟風的“偽古鎮”由於缺乏合理規劃和地域特色,陷入嚴重虧損局面,甚至瀕臨爛尾,變成一座座“空城、鬼鎮”,成了壓垮景區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近的典型案例是張家界旅遊集團,雖然背靠張家界頂級景區資源,但它上半年卻爆虧了六千多萬,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旗下大庸古城的拖累。
從2021年試運營以來,大庸古城就連年虧損。
財報顯示,大庸古城累計投資超22億元。最近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其累計虧損已超5億元。
今年上半年,整個古城購票人數只有2300人,平均每天不到13個遊客,說是一座空城,絲毫不誇張。
(資料來源:張家界2024Q2財報)
03
由於旅遊業普遍供給過剩,加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導致整體旅遊消費也呈現降級趨勢。
直觀的體現是今年機票和酒店的價格普遍跳水。
機票:資料顯示,十一假期國內和出境機票價格同比下降超過20%,而國慶後的旅遊淡季,國內機票價格更是普遍大幅度下降,不少地方的機票價格甚至遠低於動車票。
酒店:從國內已公佈三季度財報的酒店資料來看,首旅、錦江、君亭三家公司 2024Q3 的 RevPAR 分別下滑了7.8%、8.38%和15.06%,平均房價(ADR)分別下滑了5.5%、10.49%、8.7%。
事實上,從宏觀層面資料來看,國內旅遊消費從今年春節過後,就呈現斷崖式下滑,並一直延續到了十月份。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旅遊CPI 在2月份創下峰值,同比上漲23.1%;到今年9月份首次轉負,同比下降2.1%,首次低於綜合CPI增幅。
近期公佈的資料顯示,包括國慶在內的10月份旅遊CPI同比下滑0.4%。
旅遊CPI走勢 vs 綜合CPI走勢
而與國內旅遊消費形成反差的是,在出境遊尚未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的海外消費已經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麥肯錫《中國市場簡報:中國消費市場的真相》資料顯示:
5月份中國消費者的海外奢侈品消費比2019年同期高32%,6月份實現22%的增長。
除了由日元貶值導致在日消費大幅增加之外,中國消費者在義大利和法國的消費也在上升。
發現沒?在整體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這一小撮消費力最強的高消費群體其消費能力並沒有下滑,且都向海外轉移了。
有業者認為,國內旅遊消費疲軟,高階消費向海外轉移,這一現象是旅遊業同質化競爭、惡性競爭種下的苦果。
但樂觀來看,國內旅遊人次增加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代表了國人精神消費需求增長的大趨勢。
即便在當下旅遊消費降級的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一年,旅遊業依然湧現出了許多新奇的旅遊體驗和旅遊產品。
從國賓館的翻紅、小區遊興起、泰山“陪爬”的流行,再到《跟著團長打縣城》的爆紅等等。
正如一位業者所說,“旅遊業從來不缺機會,這麼多人在滿中國跑,不可能都捂著錢包不花錢吧?與其抱怨生意難,不如多思考,遊客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