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金華磐安櫸溪村的孔氏家廟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後裔聚居地,據瞭解:“世上孔廟逾千所,但家廟只有三座,只有孔子子孫所建祭祀先祖的,才能稱為孔氏家廟。如今在全國範圍內只有山東曲阜、浙江衢州、磐安櫸溪有孔氏家廟。”可惜我在路過櫸溪的時候,卻被“冷沙線”一側山坡上的小廟吸引,從而浪費了一點時間,因為著急在天黑前到大山深處的懸崖村打卡殺人橋,路途尚且遙遠,便又只能順理成章地忽略了“孔氏”。
小廟有名,為“大禹廟”,白牆灰瓦馬頭牆,依稀有些徽式建築的風範,加上其身後一樹碩果累累的柿子樹與之相互映襯,畫面極其唯美,甚至透露出幾分莫名的禪意氛圍,若說有什麼缺憾,唯那些煙霧繚繞和青煙嫋嫋的情境吧。
鐵門緊閉,但並沒有鎖死,所以我在招呼一聲後,便開啟走進去走了一圈。有點出乎意料的是,正中央供奉的好像是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然後才是武財神及一系列仙聖,跟“大禹”似乎沒任何關係。
頭頂之上,赫然有兩幅引人入勝的畫卷映入眼簾:一幅是栩栩如生的“八仙出海圖”,只見八位仙風道骨的仙人,各自駕馭著奇珍異獸,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破浪前行,雲霧繚繞間,透出幾分超凡脫俗的仙韻;另一幅則是清雅幽靜的“松柏山水圖”,畫中松柏蒼翠欲滴,山巒疊嶂,溪流潺潺,彷彿能聽到那遠離塵囂的自然之音,引人無限遐想。這種看似隨意卻又充滿靈性的組合,透出一種難能可貴的樸實無華。
最後輕道一聲“打擾了”,我便悄然關門恢復原狀,退了出來。雖然這座大禹廟很小,沒有精雕細琢,也沒有刻意追求完美,卻以一種最真摯、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著民間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福。在這小小的空間裡,每一處細節都彷彿在低語,講述著一個個關於希望、關於夢想的故事。或許,正是這種不拘泥於規則、敢於打破常規的“大雜燴”,才最能觸動人心,成為我們民間文化中一抹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分享轉發、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人帳號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關於這間大禹廟的位置,在地圖並沒有明顯標識,但離“孔氏家廟”景點不遠,又因為它就在馬路邊,所以只要經過“冷沙線”,一般都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