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牽牛崗”的海拔為1500米,對於喜歡自駕和戶外活動的杭州人來說都不陌生,它和海拔1557米的“太子尖”齊名,是個觀雲海、看日出的好地方。因為可以直接開車抵達山頂的氣象站前面,所以就算比前者“矮”了幾十米,卻更受“懶漢懶女”的歡迎,可以說常年、幾乎每天都有人上去搭帳篷過夜。有意思的是,前兩年還一度傳出其封閉管理的訊息,現狀卻並非如此,當地甚至還在山頂蓋起廁所和觀景平臺,為露營愛好者免費提供了更加舒適的環境。
我對這裡慕名已久,前兩天就帶足了裝備騎摩托車上來打卡,雖然天氣很一般,山頂“散落”在各個角落及觀景平臺的小車和帳篷,還是讓人大吃一驚。而觀景平臺前面的泥濘山路,也正好把本就喜歡安靜的我勸退,在稍作拍攝後,就回到之前留意到的“隱秘平臺”,準備在這兒“紮營”。
平臺其實是個在建的工地,第二天碰到施工人員打聽了下,未來可能是什麼科研中心。而我剛開始以為只是普通電力塔的巨大鐵架子,似乎也另有“身份”,只見它整體呈三角形,下面五層有鐵扶梯能直接上,第五層的外圍有一圈工作或觀景通道和護欄,再往上則需要攀爬幾十米垂直的鐵梯,頂點又有一個較小的工作平臺,一側還有風向標,總體高度近百米的樣子。
老實說如果無風環境,爬這樣的鐵建築對我來說毫無難度(單手,另外一手得航拍或者操控相機手機),可惜當天不僅大風還有大霧,加上驟降的溫度,竟然讓我還沒到第四層就放棄了!有點出乎意料,看上去十分穩固的三角結構,從第二層開始就能明顯感覺到它們在搖晃,到第三層時頭有微微的暈感,再想往上時,沒走幾步連手機都快握不住嘍,不僅是冷,腳步還會不受控制地發飄,就跟喝醉了似的。
於是等下到二三層好不容易讓身體“迴歸”,恢復後才繼續航拍了一會。不得不發自肺腑地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確實渺小,如果把它形容成是一個神,那麼我們不過是附著在它身上的塵埃或者細胞。當然,總結這次攀爬失敗的經驗教訓,主要還是沒有準備,無論心理還是身體,在保障和防護到位的前提下,想“征服”這座鐵塔應該並不難。
不過從它的四周環境上看,估計再過不久就會被“鎖”起來了,畢竟其本身就不是對外開放的景點。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能真正登頂,可能就會成為牽牛崗上最高的男人哦,哈哈。
我的帳篷就搭在鐵塔下面護欄邊的水泥平臺上,圖的就是安靜和乾淨,事實證明這也是明智之舉,因為一覺睡醒,到氣象臺的山路上已經停滿了車,交通狀況可謂擁堵,連這個小工地的門口都被帳篷擋住,早上施工人員的小貨車都差點開不上來(進來就別想了)。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分享轉發、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運氣不佳,只好用無人機飛高了看看雲海,其實個人對這種風景並沒啥感覺,只能說“來都來了”,拍過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