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又稱臨安,和南宋時期杭州的名字相同,因此建水明清時期的府署門口匾額上寫的便是“臨安府署”四個金色大字。
建水臨安府署是滇南明清兩代的吏治府衙,相當於現在的州級行政中心。在元、明、清時期,建水一直是西南重鎮,是滇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滇南鄒魯”之稱,因此臨安府署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
從大門進入,經過樸素的石牌坊,眼前便豁然開朗起來。臨安府署佔地面積極大,一水的明清建築,高脊飛簷,褐瓦朱門,古樸大氣。這一院落左右兩邊一邊是吏、戶、禮三科,另一邊是兵、刑、工三科,體現了左尊右卑、左文右武、重文輕武的儒家思想。
府衙佈局嚴格按規制而成,中軸線上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宜門、大堂、二堂、內宅門、三堂、後堂,功能劃分清晰明瞭,方正規矩。
從前官員辦公、生活的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的遊覽打卡地,許多建築另闢成展廳,詳細介紹了建水的歷史、名人和臨安府署的變遷情況。
府署建於明洪武十五年,明朝平定雲南後將府治移到建水,屬雲南布政使司。這座府署從明清一直沿用到清末,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雖然在明清時屬於西南偏遠地區,臨安府署卻也出了不少名臣名宦。據建水地方誌記載,從明洪武十五年至清宣統三年,臨安府出任知府者共184人,明清兩朝對這裡的治理是相當重視的。
看過古裝劇的人對府署大堂一定不陌生,這裡是知府升堂審案的地方,空間很大,高度也足夠,卻依然給人很強的壓迫感。
建水府署吏、戶、禮、兵、刑、工六科齊備,展廳內有詳細介紹。刑科前面擺放著一個枷鎖,一見而知,是負責處理刑事案件的,類似於現在的公安局和司法局。
兵科這裡是一個批戴盔甲、手拿盾牌計程車兵,其主要責任是組織軍事訓練、製造維修武器裝備,制定戰爭策略,還有軍隊調配和管理等工作。
惠宣堂又稱二堂,是官員審閱案卷、辦公議事的地方。二堂前蓮池的設立別有深意,蓮池諧音“廉恥”,白色蓮花又有“清白”之意,因此在此處建池,就是為了提醒為官者要時刻保持清醒,保持清正廉潔。
二堂同樣也有審理案件的作用,只不過這裡負責審理的多是比較重大私密的案子。面積比大堂略小,威懾感卻絲毫不減。
明時建立,後代擴建的府署因戰亂等原因早已損毀了許多,如今人們看到的是近些年重新修建的,佈局、陳列等復刻了原版府署,完美再現了明清時期官員的辦公、生活場所。如果來建水古城,這座有歷史底蘊的府署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