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街頭,行人匆匆,無人不為生活奔波。你或許正為股市曲線焦慮不堪,又或許在為黃金的漲跌而揪心不已。恰在此時——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的水族同胞們歡聚在端坡,策馬奔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捫侗寨的村民在鼓樓唱起“不插電的大合唱”侗族大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巖魚村的布依族村民則熱鬧地打著雪白的餈粑。
你在為世界而焦慮,世界卻在為貴州的神奇而驚歎。貴州就是這樣一塊神奇的寶地,民族文化的奇趣、屯堡文化的奇融、紅色文化的奇偉、史前文化的奇蹟,皆與貴州共時共生。這種妙處是貴州人的地道日常,只有親自來過的人才能領略。
這個秋日,一扇通往文化奇旅的窗已推開。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與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共同推出的“文化奇旅·在地漫遊”風物之旅於10月26日啟幕。
風物之旅嘉賓合照。
6天5晚的尋奇之旅穿遊在侗寨、苗寨、布依村寨和水族村寨間,輻射黔南、黔東南、貴陽、安順、黔西南多地。來自抖音的短影片內容創作者,@會飛的皮皮豬、@王小潮、@葉知青,攜手微博知識型大V博主,@蘸鹽、@開水族館的生物男,踏上深入地道日常,尋萃文化奇旅的行程。
端宴、賽馬、神秘水書……
節慶歡場還有多少奇觀?
水族過年,別有所“長”。
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年節的水族端節能持續多久?——49-62天。端節在水族各地分七批輪流進行,從水歷十二月持續至次年二月(農曆八月至十月)。它在水語中意為吃年,有慶賀豐收、祭祀祖先之意。
喝罷攔門酒,坐入長桌宴,嘗過魚包韭菜,抖音大V @會飛的皮皮豬與水族鄉親一起喊著“呦呦呦”舉杯共飲糯米酒。端節是展現水族民族文化奇觀的醒目舞臺,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馬尾繡技藝、青年男女交流情感的水族雙歌、水族美食與節慶文化等都聚集於此,響徹鄉野的銅鼓聲、馳騁如飛的賽馬更將節慶氣氛推向高潮。
水書,是水族人用來記載天文、地理、宗教、民俗等文化資訊的文字。水族人愛馬,在神秘而古老的水書中,竟有一個字特地表達“飢餓如馬”的狀態。
在水族文化博物館,微博大V@蘸鹽、@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就水書的奇趣和網友展開“無獎競猜”。例如水書中的象形字“人”有多種變體,躺下代表什麼?倒吊又代表什麼?神秘而古老的水書蘊含著古老水歷、星象等民族文化底蘊,成為他們撬動民族文化趣味傳播的奇妙支點。
日落時分,黔南水族端坡上的歡騰未散,黔東南黎平縣地捫侗寨的千三鼓樓燃起了篝火。身著盛裝的村民唱起侗族大歌迎賓,在“中國最早的阿卡貝拉”的悠揚合聲裡,大自然中的鳥鳴流水彷彿都披星入夜。抖音大V @王小潮在歌聲中加入舞蹈,也融入了自然的環抱。吊腳樓聽雨入眠。
在地捫侗寨鼓樓中,受邀參與風物之旅的抖音創作者@王小潮伴著侗族
次日清晨,漫步侗寨,嘉賓們在晨光中與撈浮漂餵鴨的耄耋老人問好,在水邊偶遇黑眶蟾蜍、澤路蛙,于山林間撿拾到奇特的拐棗,還隨村民找到了何首烏、野蕎麥等侗家草藥。這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依的原生態村落。村民喝著從紅豆杉下流出的山泉水長大,敬畏自然與山林。
豐收時,寨外400餘座幹欄式禾倉儲滿稻穀。添丁了,老宅門外要貼賀喜對聯與“弄璋之喜”的橫批。“禮失求諸野。”@蘸鹽感慨道,“不少傳統習俗在漢族地區尤其城市中已漸漸少有堅持,在少數民族中還儲存著。”
如今,以地捫、登岑等侗寨為核心組建而成的“地捫生態博物館”,既保留了由花橋、古樓、禾倉等傳統建築構成的傳統村落格局,又以村史館、圖書館等新場所展現出一個鮮活的活態村寨文化社群。這恰是@開水族館的生物男期待能在旅途中發掘的亮點,“希望能展現基層鄉村的變遷,讓城裡的朋友理解少數民族老百姓嚮往更好生活、改造居住環境的需求”。
盛裝,是少數民族文化中一道絢麗的奇觀。抖音大V @葉知青先後體驗了四套少數民族盛裝。今天還是身著飄逸馬尾繡盛裝的水族公主,明日就成了把民族遷徙之路繡在裙邊的苗家姑娘。最後一套天藍色的布依族服飾最為秀雅。在黔西南貞豐縣巖魚村,她坐上織機、手握遊梭,體驗了布依族手工織布的樂趣。在這座依山傍水、有著600餘年歷史的布依族村落,靛染、蠟染、楓香染等傳統染織技藝仍活態傳承。
“多元、神秘、豐富”,@會飛的皮皮豬描述著這次風物之旅中他領略到的民族文化魅力。在一個人們兩秒鐘就會劃過一條影片的短影片平臺傳播這次風物之旅並不容易。透過設計開場、轉場以及對每一幀畫面的精準把控,抖音嘉賓們希望能將神秘的民族文化、質樸的風土人情傳遞給廣大的短影片受眾。
地道風物
,贊235
貴州非遺高定有多震撼!
@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已連續15年探訪貴州,談及如何以微博傳播行旅中的新感觸,他希望“挖掘獨特的縣域民俗與傳統建築,在當地原住民與希望探索與開發古寨風光的朋友之間牽線搭橋”。
悟屯堡小鎮之奇融
仰紅色歲月之奇偉
衛城鎮位於貴陽清鎮市,是一座地處黔中腹地的古鎮。
當嘉賓們漫步在寧靜的古老衛城,屯堡文化以奇融的特質緩緩拉開歷史長卷。它曾是明朝為節制水西彝族設立的軍屯,原名鎮西衛,建於明崇禎三年(1630)。長3.2公里的城垣依山巒起伏建於城外,形成外陡內緩、易守難攻的防禦之勢。今日僅剩的一段殘垣,作為貴州屯堡文化的遺蹟,是明代貴州大規模開發、民族格局變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見證者。
歷經明清兩代與民國時期,衛城從枕戈待旦的軍屯逐漸發展成商賈雲集的黔中貿易重鎮。彙集了辣、麻、甜、酸多種風味的“衛城八大碗”(鹽菜肉、酸辣魷魚湯、火夾蘭片、雞茸蹄筋、清蒸肚片、鑲碗、八寶飯、清蒸塊雞)是黔菜的融會貫通之作。它從湯水碗碟中映照出貴州文化多元、包容的氣度,讓衛城增添了“味城”之美譽。
懸壺濟世的藥味,也是小鎮的獨特韻味。老藥鋪菖蒲堂由譚姓人家於清代同治九年(1870)修建。雙天井、二進的四合院,建築風格頗有江西、安徽民居的特點,雕刻裝飾呈現出漢族農耕文化與儒家文化的影響。80多歲的老中醫鍾家榮仍在坐堂,常常勸人“白膽”(衛城方言,意為看淡)方可養身。堂內懸掛的書法詩文“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相傳這位唐代詩人恰曾受貶謫入貴州。屯堡文化的奇融特質,在小小藥堂從容流露。
如今的小鎮祥和安寧。午後,老人們聚在賀龍廣場曬暖閒聊,其樂融融。廣場得名於1936年賀龍、蕭克率領紅二、六軍團在衛城駐紮這一歷史事件。他們召開千人大會,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傳播革命火種,29名清鎮青年由此參軍擴紅、揮灑熱血。近代以來,貴州就是一片湧動著紅色浪潮的熱土。出生於荔波縣的水族革命先烈鄧恩銘,順著都柳江走出了黔南,在更遼闊的天地投身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事業。
奇山奇水、奇光奇詩、奇人奇食……
流光山水之中還有多少奇遇?
早上九點,格凸河仍掩映在薄霧和綠林之間。@葉知青一身白衣,撐船緩緩向前,劃入水中央的瞬間,“天神光”從天而降,穿過高聳的大穿洞,投入江心,灑在人身。山水寂然無聲,一切生靈沐浴天光,長河峰巒始現生機。這樣的奇遇只在每年十月份的格凸河晨間乍現,約20分鐘後就驟然消逝。
位於安順市紫雲縣的格凸河是一條神秘又多情的河流。它在貴州高原上明暗流交替,暗河深入大地,無人知曉根底,明河如一條柔婉的絲帶,將山、洞、石、林牽連,讓奇、險、幽、雄相會,與時光攜手,雕刻出天生橋、天坑、地下洞廳、穿洞等地質奇觀。
“格凸”在苗語中意為跳花聖地。歷史上,這一處山水聖地曾有神秘苗寨世代避世洞居。如今,上游的大河苗寨保留著古老的亞魯王文化。“東郎”(歌師)頭戴斗笠、手持苗王劍,對著高山流水吟唱亞魯王史詩,紀念曾帶領部落一路征戰落腳此地的部落首領亞魯王,也引渡族人的靈魂翻山越水歸鄉。
“戈若”也是苗語,意為蜘蛛,它也用來描述在懸崖峭壁上徒手攀巖的苗族“蜘蛛人”。蜘蛛人的徒手攀巖絕技最初是因在崖洞間安置懸棺而練就——為了魂歸故里,格凸河的苗人不願土葬,形成了奇特的懸棺洞葬。洞穴中格凸鷹燕棲居,他們還會採集燕窩中的鳥蛋果腹、收集鳥糞做肥料。這份奇絕技藝仍在現代絕壁舞者身上傳承,成為讓遊人驚心動魄的表演。貴州先民在對自然山水探索中積累下的生存經驗,堪稱奇道。
苗家人形容格凸河的天神光是“徐霞客也沒見過的美景”。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未見過格凸河的水,卻識過萬峰林的山。他在萬峰林曾留下詩文讚譽這處西南奇勝,“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
萬峰林是世界錐狀喀斯特峰林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區域。圓錐狀峰林與峰叢間密佈著喀斯特溶洞、漏斗、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多種地質遺蹟景觀。考古學家在萬峰林一帶還發掘出多處古生物遺址、人類早期活動的遺址。
山系生活有聲有色。被譽為“聲音活化石”的布依族八音坐唱,流傳於貴州南北盤江跨流域。它的歌唱內容體現了被稱為“水稻民族”的布依族典型的山地稻作文化,樂器製作(如牛骨胡、竹鼓、木葉)取材於山地環境,皆質樸古雅。山系美食則因原生態、純天然的取材,以僅限在地的清鮮出彩,例如用山筍製作的小吃“刷把頭”、布依族名菜酸筍牛肉。
沖沖糕是一道斑斕又清甜的小吃。興義市大佛坊在清嘉慶年間曾是滇、黔、桂三省交匯處的商貿中心,如今是熱鬧的民族文化街區。沖沖糕店鋪就在其間。店堂上空懸掛著曬乾的密蒙花,這種溢著花香的植物是染制糯米飯的天然染料。沖沖糕的製作會用到野生孛薺、紫番藤、楓香葉等山地植物做主材或染料,還會以水壺蓋上放竹筒的方式用蒸汽衝熟米糕。它從清同治年間流傳至今,遊人們口口稱奇的各種妙法早就化入了興義人的舌尖日常。
無論是徒手行走在絕壁間的蜘蛛人,奇特的懸棺洞藏,還是五彩晶瑩的沖沖糕,它們都是巧妙的線索,引人破譯貴州山民與山水相處的奇道,捕捉到更多隱在黔山貴水之間的多種文化元素。今天,透過峰林布依、陽光谷等山系文旅專案,現代貴州文旅讓每一位走入貴州山水的來客,都有機會與天人合一的奇道相逢。
“除了不靠海之外,貴州在旅遊景點型別、民族文化沉澱等多個領域都屬於國內頭部,且經過之前十幾年的基建沉澱、文化提煉、景區提升,可看可玩可吃方面都相當優秀”,旅途收尾,@開水族館的生物男評價道。
在文旅復甦甚至內卷的當下,對寶藏貴州的挖掘需多方努力、多層次的合作。此次風物之旅,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與短影片頭部平臺抖音的攜手、與多種媒體方式的聯動,既是一次啟發文旅奇思的先行探索,也是風物之旅系列活動的升級。當“流量王者”與“文旅探險家”組成文化奇侶,助力貴州文旅出奇制勝,多彩的貴州山水更有潛力在更為廣泛的受眾中以奇出圈。
多位知名嘉賓將與我們共同探求貴州之“奇”。
製圖/魚一條,九陽
“文化奇旅·在地漫遊”風物之旅落幕,旅途中的美妙瞬間光影不滅。這本納奇錄異的貴州寶藏圖集,未完待續。它將喚起更多人對貴州文旅心生好奇。更多隱匿在黔山貴水間的奇妙,待您來探索。
文 | 陶然
編輯 | 歐寒天、貓騎士
圖片編輯 | =G
設計 | 九陽,魚一條
頭圖 | 陳偉紅
封圖 | 潘軍翔
未署名圖片來源| 陳偉紅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