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來到中國內地,在北京前門開出中國內地第一家餐廳;1990年,第一家中國內地的麥當勞餐廳在深圳開業;2001年,第一家才在福建師範大學門口誕生。這些“洋快餐”品牌除了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炸雞、漢堡,還帶來了一樣全球風靡的小吃——薯條。
在洋快餐品牌入華之前,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都沒有吃過薯條。伴隨著薯條在中國遍地開花,“薯條巨頭”辛普勞、藍威斯頓、麥肯食品也相繼進入中國,在中國投資設廠。
其中,藍威斯頓選擇把2座工廠都設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這座城市有另一個名字——中國薯都。
烏蘭察布作為內蒙古的五線城市,知名度不高,消費者可能都對它不算熟悉,但這裡生產的薯製品,多數人可能都吃過。麥當勞、肯德基、華萊士的薯條,不同口味的薯片,各種造型的薯柱、薯餅,巴奴火鍋的涮制土豆片……它們很可能原料來自烏蘭察布,也可能就在烏蘭察布生產。
世界三大薯條供應商之一的藍威斯頓,兩家中國工廠均位於烏蘭察布;國內第一家成功“走出去”的企業希森的馬鈴薯種業公司在烏蘭察布,它在這裡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工作;將數萬噸薯條賣到海外的中國企業凱達恆業的工廠同樣在烏蘭察布,它們生產的薯條會從烏蘭察布運到全球各地。
如今,烏蘭察布已經吸引馬鈴薯加工企業37家,其中不乏凱達恆業這樣在外資林立的薯條加工領域,開闢出國產冷凍薯製品加工的“中國製造”企業。當藍威斯頓、凱達恆業的新建專案全部投產後,烏蘭察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薯條加工基地和馬鈴薯澱粉生產基地。[1]
目前,烏蘭察布馬鈴薯加工轉化率達到了45%,儘管對比歐美60%-70%的加工轉化率仍有不足,但相較國內部分地區馬鈴薯加工轉化率還不足12%,已是一個新突破。[2]
內蒙古的烏蘭察布,為什麼吸引瞭如此多的馬鈴薯企業,為什麼全球馬鈴薯相關製品都可能來自烏蘭察布?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一一介紹。
一、你吃的薯條,可能是這個五線城市制造
在2023年的“麥麥全席”上,一個種土豆的農戶從內蒙古趕到上海,他叫宋振華,是辛普勞中國合作土豆農戶,而辛普勞是麥當勞中國的薯條供應商。作為一個靠種植為生的農戶,宋振華在內蒙古種植的土豆會透過麥當勞的食物供應鏈製成薯條,被更多人品嚐到。[1]
麥當勞的消費者或許不知道他們吃的薯條原料可能來自烏蘭察布,但餐飲品牌巴奴的消費者很可能對烏蘭察布的土豆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巴奴的“18元5片天價土豆”曾引發熱議,巴奴創始人杜中兵曾帶領團隊前往烏蘭察布,開啟了一場原產地溯原地之旅。最終這款“天價土豆”保留了下來,但之前“富硒土豆”的名字變更成了“烏蘭察布土豆”。烏蘭察布的地名代替“富硒”來為消費者做種草,杜中兵表示這款土豆是:“最適合涮火鍋的土豆。”[2]
除了選取烏蘭察布的土豆做原材料,選址在烏蘭察布加工土豆的工廠也越來越多。
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三大薯條供應商之一的藍威斯頓,可以說這是一家改變了薯條行業遊戲規則的企業,它提升了整個薯條加工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和效率。
當土豆削皮完畢,下一步是切割為薯條時,這時候就需要用上Lamb水槍刀。這是藍威斯頓1960年的發明,是首款能在高速水流中切割薯條的裝置,透過不同的刀片組合,水槍刀能將一個完整的土豆切為不同形狀的薯條。
但切割後的土豆條可能仍有“缺陷”,形狀不規則的土豆可能還有部分表皮帶有凹陷、黑點。1983年藍威斯頓設計出的自動瑕疵清除系統,為整個薯條製作流程按下了“加速鍵”。薯條透過傳送帶被送到自動瑕疵清除系統中,透過搭載化學成像模組、專用旋切機、空氣動力刀片等裝置,把土豆的“黑點”被留在工廠。
水槍刀和自動瑕疵清除系統,推動了薯條加工的自動化,把薯條加工更高的利潤留在了工廠。
多次改變薯條行業遊戲規則的藍威斯頓兩家國內工廠都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產業帶之內。藍威斯頓的第二家工廠正式落成投產後年產冷凍薯條預估可達10.8萬噸。2021年中國薯條需求量為44.65萬噸,智研諮詢預計2023年中國薯條需求量將達到54.76萬噸,[3]也就是說藍威斯頓的兩家工廠足以滿足中國薯條市場接近1/5的需求。
而中國消費者的薯條需求仍在增長,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西式快餐市場規模為3687.8億元,同比增長36.3%,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277.8億元。藍威斯頓國際市場總裁Marc Schroeder也曾表示在薯製品消費領域,中國人均吃薯條數量比較少,中國人均消費市場還比較小。[4]
除了國際巨頭,烏蘭察布也不缺中國薯條的新玩家。
薯條作為“舶來品”,過去基本屬於歐美外資的主場,沒有中資企業。隨著中國消費者開始接受土豆作為第四大主糧,蓄勢多年的中國製造業也開始嘗試加工生產薯條,試試和外資“搶生意”。
剛剛拿到黑蟻資本、建發新興近4億元投資的凱達恆業就屬於其中之一,雖然2019年才開始做薯條,但已先後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和太僕寺旗建立起兩個冷凍薯製品產業園區,企業透露預計兩年內凱達有望擁有亞洲最大的冷凍薯製品加工能力。
凱達恆業創始人及董事長劉長安在接受FBIF採訪時表示,他2019年在荷蘭考察時發現當地企業生產的薯條數量非常多:“第一個薯條廠可以生產80萬噸薯條;第二個是兩個兄弟創辦的工廠,可以生產120萬噸薯條;第三個合作社,能夠加工40萬噸薯條,銷售馬鈴薯120萬噸。荷蘭的人口規模甚至不如北京,但能誕生三個規模如此之大的企業,想到當初我只想做十幾萬噸的產線,很受刺激。”
從荷蘭考察歸來,劉長安就決定在凱達的烏蘭察布工廠一期上三條大的法薯生產線。劉長安表示,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遠,除中國外亞洲對薯條仍有160~200萬噸需求。凱達產業園的產量只能滿足這個市場1/5-1/4的需求,市場依舊非常廣闊。
當產量已經到了一定數字,出海,也成了凱達這類高數控化程度的現代加工廠的選擇之一。劉長安表示:“中國市場是現成的市場,在亞洲市場我們也有很好的競爭優勢。因為供給端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印度產能相對不足,我們的產能對於這樣的(亞洲)市場來說,份額並不太大。”
凱達恆業冷凍薯品事業部總經理金亞麗表示:“我們的主要客戶包括西式快餐連鎖品牌、休閒零食品牌、連鎖零售渠道等等,服務的客戶已達1000餘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受馬鈴薯收購量的限制。”[5]
2022年,對於凱達這類中資薯條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全球薯條大缺貨,在這個賣方市場中,凱達內部不同的部門也開始“搶薯條”。最終,劉長安對3個不同的薯條部門做出了平分的決定,即便是當時佔比不大的出海業務部門也得到了1/3的貨源。在薯條緊缺時,這些薯條幫助凱達接入了諸多海外客戶的供應鏈,進一步打開了海外市場。
金亞麗告訴我們:“我們的困難就是過去客戶不瞭解中國產品,因此我們的產品需要比外資更好,在這樣的背景下,還要有更低的價格,透過極致的質價比才能打動客戶。海外市場雖然從0到1很困難,但是一旦突破,就很容易從1做到100。”
目前凱達海外銷售佔比約4成,已將國產冷凍薯條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與地區。
除了有工廠在烏蘭察布製作薯片、薯條、薯餅、薯泥這類加工產品,也有企業在這裡生產馬鈴薯澱粉。
為康師傅、好麗友、今麥郎、達利園、雙匯、統一、洽洽、盼盼、上好佳等200多家大型食品提供供給的福景堂也在烏蘭察布建有產業園。福景堂專案建成後,將實現年生產馬鈴薯澱粉20萬噸、馬鈴薯調和粉10萬噸,年回收食品級馬鈴薯蛋白粉1萬噸,年回收食品級馬鈴薯膳食纖維粉5000噸。[6]
福景堂的澱粉佔全國澱粉總產量的35%,而2022年我國馬鈴薯澱粉的產量約為48.82萬噸。也就是說烏蘭察布專案建成後,這個福景堂宮產的澱粉產量將滿足國內馬鈴薯澱粉需求的2/5。
福景堂馬鈴薯澱粉;圖片來源:上海福景堂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2022年,烏蘭察布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已經達到了63億元以上。等到藍威斯頓、福景堂加工專案落地,烏蘭察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薯條加工基地和薯澱粉生產基地。[7]
二、內蒙古五線城市,吸引了37家馬鈴薯加工企業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
當你進入烏蘭察布,大機率會收到烏蘭察布市政府辦的簡訊宣傳——四季旅遊好去處,馬鈴薯、燕麥、酸奶之都歡迎您!
如果說中國薯都吸引工廠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內蒙古和北京的對口脫貧攻堅關係,為烏蘭察布吸引諸多薯製品公司創造了“人和”的條件。
劉長安表示,自己當時選擇在烏蘭察布建廠就是響應中央脫貧攻堅的號召。“市區兩級政府都得到了支援。當時買了200畝地,建了休閒薯產線和博物館。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500畝地,是國家級馬鈴薯產業發展示範園。面積從200畝到了1500畝;投資從5億元到30億元,產值從5億元到了40億元。”
政策的扶持不僅給了企業家選擇烏蘭察布建廠的信心,也給了農戶擴產、迴歸烏蘭察布種馬鈴薯的勇氣。給種植戶提供貸款,給種植戶提供“價保”,實現了烏蘭察布種植者的“人和”。
種植大戶師有明就說:“我種了1800畝馬鈴薯,預計畝產3.5-4.5噸,按照現在的行情除去成本每畝至少淨賺3000元。年初原打算種植1000畝,後來郵儲銀行主動為我增信至100萬元幫助擴大種植規模。貸款隨用隨借隨還,收穫期結束後就可以提前還貸,明年春耕備耕期間再貸,能省不少利息。”[5]
除了主動提供貸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烏蘭察布監管分局還會為農戶解決“看天吃飯”的後顧之憂。四子王旗東八號鄉種植戶李忠介紹,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讓他不用擔心馬鈴薯賣不上價:“只要市場平均價格低於1.2元/公斤,不論馬鈴薯是否賣出,保險公司都直接按合同賠付。”[5]
不斷擴大的馬鈴薯原料需求,已被驗證的高產馬鈴薯種子,則是烏蘭察布吸引薯製品公司在此建廠的“天時”。
馬鈴薯需求不斷增長,這種農產品能賣上價,這才能吸引種植戶回鄉種植。而烏蘭察布完善的產業鏈,這裡16家的種薯企業雖然不起眼,但在更早之前就開始為種植戶保駕護航了。
希森是國內第一家成功“走出去”的馬鈴薯企業,它的薯種已經成功出海。“希森6號”的馬鈴薯曾達到單季畝產9.38噸、9.58噸的產量,兩度重新整理了畝產世界紀錄。高產的薯種在烏蘭察布得到了種植戶認同,產出更多的馬鈴薯,足夠的馬鈴薯產量才能讓猶豫不決的建廠決策者認為“是時候了”。
黃素芳是一個種植大戶,她同時負責代理經銷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培育的種薯。“起初推廣的過程很難,就算種薯再好,大家沒看到收益就是不相信。”黃素芳只能自己先試種,產量豐富後周邊的薯農也開始向她購買薯種。[8]
“希森6號”的薯種,讓選擇它的種植戶把一季銷售變成了四季銷售,產量高、出苗時間短都是這個薯種的優點。僅靠賣馬鈴薯,黃素芳一年的收入就能超過20萬元。她見證了烏蘭察布商都的變化,從以前地荒了沒人願意種,到現在的需要招人種地:“在家門口就有活幹,好多當地人生活好了不願意吃苦,我們還要從外地招工”。[8]
而烏蘭察布本身的地理條件則是它吸引諸多工廠的“地利”。
某個烏蘭察布土豆加工廠產業鏈的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公司生產的薯條主要供應樂事、肯德基、華萊士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受馬鈴薯收購量的限制。”[5]
藍威斯頓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張晨則表示,烏蘭察布豐富的原料和成規模的產業鏈是藍威斯頓選擇它的重要原因:“烏蘭察布是中國的馬鈴薯之都,是中國重要的馬鈴薯種植區。不光是這裡的氣候條件,烏蘭察布圍繞馬鈴薯也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4]
凱達恆業的金亞麗也表示,烏蘭察布的原料優勢能夠幫助下游客戶降低成本。“烏蘭察布地處北緯41-43黃金種植帶,是公認的‘薯都’,包括太僕寺旗壩上地區,都是很好的產薯地帶。”
除了原料優勢,金亞麗介紹內蒙古的原料優勢也幫助凱達降低了成本。“從用電來說,內蒙的能源成本在國內具有很大優勢。內部電力4毛多一度,北方一線城市至少9毛到1元。相較北方一線城市的一噸蒸汽價格330~350元,我們在烏蘭察布使用的價格降低近一半。”
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凱達還引進了包材廠等供應鏈的配套服務,產業園集聚降低了運輸的成本。凱達恆業的成本不斷降低,品牌也可以相對降低售價,具備價格優勢的產品在出海時就走上了“高速公路”。
三、“中國薯都”烏蘭察布,從種土豆、加工土豆,再到做土豆品牌
或許每個行業都在努力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像凱達恆業、蒙薯食品這樣的公司,在把生產的薯製品賣到海外後,它們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直接觸達消費者。
2021年,蒙薯食品第一次出口薯條,把總重約50噸,4個集裝箱的薯條出口到了日本。當時,蒙薯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薯小皇,這個品牌還請了演員邢菲作為新的代言人,推出了蘋果泡泡、辣麼嗨鴨兩種新口味,產品主打主打集營養、健康、還原食材本真味道。
除了薯小皇,蒙薯還有自主品牌嘟嘟薯。品牌宣傳稱嘟嘟薯一體化生產線保證馬鈴薯從育種到入廠清洗,去皮後整顆切條,全部在可控的安全環境下操作;加工上採用先進的日式低溫VF技術,在鎖住馬鈴薯原生新鮮的風味和營養成分的同時,確保生產出的每一根薯條色澤金黃,口感酥脆。
為了更契合消費者的消費場景,嘟嘟薯有袋中袋獨立包裝和袋裝計量稱重兩種不同的包裝形式,滿足消費者不同場景的消費需求。
“和高溫油炸相比,低溫油浴薯條含油量低、致癌物少,也能保留更多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蒙薯總經理盧文兵介紹道:“我們生產的薯條有合作品牌‘薯小皇’和自主品牌‘嘟嘟薯’,目前正在佈局抖音、天貓等線上平臺,努力開啟全國市場。”[9]
嘟嘟薯薯條產品;圖片來源:嘟嘟薯
2022年,凱達也開始嘗試做休閒食品版塊的自有品牌——薯都薯。
凱達休閒食品事業部總經理劉根對我們表示,在當時市場已經較為飽和的情況下,薯都薯選擇了兩條路。“一是要做適當差異化,二是跟隨市面成熟產品。
“總體來說,第二條路不太好走,陷入了內卷,競爭太激烈;反倒是第一條差異化的路走得不錯,透過創新口味,推出了有差異化味料的產品,再透過達人渠道內容的差異化,跑了出來。這個過程也有挑戰,如果有差異化的產品,競爭對手也會很快推出一模一樣的產品。”
除了因地制宜,找到工廠生產的產品差異化打造品牌,還有敏銳的從業者在烏蘭察布看到了農產品品牌化的可能。
在熱門綜藝《再見愛人4》中,嘉賓在內蒙古住進了火山民宿。這個火山民宿的創業者郭晨慧不僅打造了民宿品牌,也打造了土豆品牌——烏蘭土寶。透過電商運營,郭晨慧把家鄉察右後旗的後旗紅土豆賣出了蘋果的價格。
郭晨慧家鄉所在的烏蘭哈達蘇木七傾地村面朝火山群,她把得天獨厚的產地作為賣點,創立了“烏蘭土寶”品牌,透過精挑土豆、精細包裝、精準營銷,每年售出500噸以上的土豆,銷售額可達300+萬元。
同時,內蒙古盛產的土豆也被一些內蒙古當地品牌做成了點心,讓土豆也有了甜蜜的可能。蒙式糕點開創者娃姐食品就推出了“薯小酥”這樣的特色糕點,這家公司一向以內蒙古優質的馬鈴薯、牛奶、麵粉、燕麥等食材融合的方式來創新的休閒食品,甚至在南方市場都很受歡迎。
但馬鈴薯不僅可以做零食,海外的馬鈴薯也是一種主食。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習慣薯條、薯餅、薯球類馬鈴薯產品,馬鈴薯已經成為中國的第四大主糧作物,也有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生產直接賣給消費者的馬鈴薯製品。
山姆近來上新的大薯餅就是其中之一,這款產品是由全球最大的冷凍馬鈴薯生產商麥肯製作的。
2023年,麥肯食品營業額為140億加元(約為726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對比國內剛剛開始生產薯條、薯餅的企業來說,依然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字。
劉長安也表示:“我們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想要追趕外資友商的規模,仍然需要相當的時間。”但國產品牌凱達目前已經開始C端薯條產品線的嘗試,今天凱達的自有品牌薯條已經進入了頭部的外資零售渠道。
金亞麗表示凱達C端薯條品牌的發力應該在明年。“原因和包裝硬體相關——菲律賓家庭都買1kg的包裝,因為他們當做主食來吃。國內情況不同,大家吃薯條更像吃零食,因此國內更需要小包裝。我們生產就需要專門設計小包裝的自動化生產線,快的話在12月,慢的話在明年1月份左右完成。另外,法薯電商部也將成立,未來進入家庭市場。”
中研產業研究院公佈的《2022-2027年中國速凍薯條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從馬鈴薯加工的產品結構看,中國馬鈴薯加工約佔總產量的15%,而美國超過60%的新鮮馬鈴薯用於加工。而在這15%的加工馬鈴薯中,大部分的加工產品也是土豆粉、土豆澱粉,中國的冷凍薯條產量較低。
中國大部分的馬鈴薯都變成了一種食材,或擦絲,或切塊,融入到了中餐的煎炒燜炸熗燴烤之中。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新品牌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想要在外資包圍的市場中打造一個國產薯條品牌、薯片品牌、點心品牌,烏蘭察布的馬鈴薯企業們還在努力尋找差異點,利用優勢打造出一箇中國品牌。
參考來源:
[1] 【烏蘭察布新名片】全力打造“雙百級”馬鈴薯產業發展示範區,2023年9月26日,活力烏蘭察布
[2] 高瑞:提升消費水平及加工轉化力度,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2019年6月20日
[3] 2023年全球及中國薯條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智研諮詢
[4] 謝小丹,每天在全球售賣超過1億份薯製品,這家“全球薯王”在中國擴產了,2023年12月5日,介面
[5] 冀文苗、王璐,把“小土豆”做成“大文章”,2023年10月20日,中國銀行保險報
[6] 李寧,【部門報送】內蒙古福景堂:致力打造中國馬鈴薯澱粉行業第一品牌,2023年9月29日,商都縣融媒體中心
[7] 冉冉升起的馬鈴薯產業——烏蘭察布全力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新高地!,2023年5月31日,世展網
[8] 石佳,烏蘭察布構建馬鈴薯全產業鏈 小土豆成“金蛋蛋”,2023年11月5日,中國青年報
[9] 趙慧陽、陳媛,烏蘭察布,“薯”你最棒 ,2022你那9月27日,實踐雜誌社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Sage,採訪:Sage、Bobo,編輯:Bobo,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