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偉 通訊員 蕭 蕭 餘肖瑩
廣東省開平市世遺風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重點專案——“夢迴開平·僑海華韻”日前正式開業,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品嚐美食、遊玩打卡。
中國著名僑鄉開平,濃郁的僑鄉文化概括起來有“四多”:華僑多,全市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103萬人,分佈在90個國家和地區;榮譽多,這裡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建立名單,第二批廣東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碉樓多,開平碉樓與村落是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全市現存中西合璧的碉樓1833座,折射出嶺南文化、華僑文化特有的迷人魅力;名人多,開平這塊沃土哺育了一批歷史名人,愛國僑領司徒美堂、愛國華僑鄧蔭南、國醫大師鄧鐵濤、戰地記者沙飛、著名畫家司徒喬、粵劇一代宗師紅線女等。
赤坎街市夜景
百里潭江,迤邐穿行。近年來,開平市把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作為重要抓手和重大發展機遇抓緊抓實,以守正創新的姿態積極探索,深入挖掘自然珍寶和文化瑰寶,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農文旅經濟快速增長,深度融合“詩”和“遠方”新天地,向各地遊客展示獨特魅力。
“夢迴開平·僑海華韻”點亮夜經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世遺風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內商戶雲集、遊人如織,盡顯開平夜經濟的蓬勃活力。夜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城市夜晚的繁華與熱鬧,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和享受。作為開平市首個免門票大型文旅夜間消費集聚區,開業當晚,絡繹不絕的遊人在街區內欣賞表演、品嚐美食、購買商品。商家的吆喝聲、買賣的喧囂聲、人群的談笑聲縈繞耳邊,熱鬧鮮活的眾生相里升騰的煙火氣,正是城市夜經濟蓬勃生命力的生動註腳。
“夢迴開平·僑海華韻”街區由開平市僑城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開平市僑海華韻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委託西安錦上添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專案策劃及運營。街區佔地約3萬平方米,精心設定幻影風情街、浪漫花街、樂遊基地、夢迴1926、唐人街等五大主題場景,設有沿街商鋪107間、主題演藝舞臺和互動娛樂裝置數十處,預計全年可開展各類演出2萬餘場。西安錦上添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表示,街區把“守護僑鄉根脈,煥新嶺南風華”的宗旨貫穿始終,以濃郁僑韻為脈絡,透過點狀式互動遊樂打卡美陳設施,為廣大遊客提供場景化、沉浸式遊園體驗。開平市僑城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堅念表示,街區最大的亮點是免門票、美食多、表演多、夜景美。“我們希望透過打造這個街區,豐富市民和遊客的夜生活,進一步促進‘引客來開平、留客在開平’工作,助力擦亮‘江門三點三精彩之旅’品牌,刺激旅遊消費,點亮城市經濟,為開平市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工作賦能。”
作為開平文旅的“雙子星”,赤坎華僑古鎮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遊客深入瞭解華僑文化、嶺南文化的重要場所;“夢迴開平·僑海華韻”街區則以夜經濟為特色,預計每年可吸納500萬人次以上的客流,為遊客提供夜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與赤坎華僑古鎮形成業態互補效應,更好地滿足遊客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
赤坎華僑古鎮煥新出彩
自清朝順治年間開埠以來,開平市赤坎鎮便屹立在開平市中部、潭江之畔,以儲存完整的僑鄉騎樓建築群吸引著無數遊客。近年來,透過開平政府、CPE源峰基金(原中信產業基金)和頂度集團(烏鎮團隊)的“資源+資本+智力”三方合作模式,赤坎華僑古鎮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範圍內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旅新地標和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重點專案和典型範例。在此基礎上,赤坎鎮提出了“保老城再現古鎮輝煌,建新區融合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思路。赤坎新區的高標準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不僅在保留華僑特色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完善了基礎設施,還透過圩鎮風貌塑造和僑鄉文化建築的營造,不斷壯大文旅產業。新區與古鎮的業態融合互補,共同打造出一個集文化、商業、旅遊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新型社群。
漫步在赤坎華僑古鎮,綠樹繁花裝點著綿延3公里的600多座騎樓和精心修復的僑派古建築,遊客們穿梭其間,欣賞著高科技音樂水舞秀和舞龍、國潮醒獅等非遺文化表演,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逛累了,還可以品嚐一下地道的“一盅兩件”,體驗赤坎早茶文化的韻味,感受歲月靜好與文化沉澱的交融。
近年來,赤坎鎮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把握深中通道“大橋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文旅產業的引領作用。古鎮內已引進新業態、新場景20餘種,形成了文保展示、非遺文創、酒店民宿、特色餐飲和文藝表演等多元化的業態佈局。同時,古鎮還舉辦了泮村燈會、舞龍、國潮醒獅等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活動,併成功承辦了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和“中國僑都·紅線女粵劇藝術周”等大型文化盛會。如今,古鎮的活動愈發豐富,業態更加完善,“打鐵花”、泮村燈會、英歌舞等非遺文化活動紛紛走進古鎮,與遊客們共同分享文化的盛宴。
展望未來,赤坎鎮將透過加強與主流媒體和網路新媒體的合作,加大專案營銷推廣力度,進一步完善景區業態佈局,打造更具沉浸感的互動體驗特色街區,為遊客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消費體驗。
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作為開平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龍頭專案,集嶺南文化、華僑文化、鄉村文化、休閒文化於一體的赤坎華僑古鎮,以其蔚為壯觀的僑鄉建築群和特色活動專案讓遊客流連忘返;塘口鎮依託廣東省首處且目前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先鋒天下糧倉書店和特色市集活動等,持續吸引遊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大沙鎮以其“嶺南生態氣候標準·城市天然氧吧”的美譽,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徜徉,享受山水田園之美……近年來,開平市堅持把資源稟賦優勢變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整合優勢資源,以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加強與台山市聯動,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以僑文化為特色的開平—台山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借鑑工業園區和產業叢集思維,構建“5+3+N”農文旅產業體系,抓好產業配套、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規劃建設以塘口、赤坎等“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範帶四鎮為載體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產業園。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中,開平市堅持示範引領、典型帶動,以點帶面促進整體提升。以“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範帶為主抓手,開平市強化對沿線村莊的整體規劃和農房管控,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帶動全市鄉村風貌整體提升,成功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紮實開展綠美開平生態建設,推動鄉村“顏值”提升。聚焦典型鎮村培育,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成立強鎮(村)富民公司55家、富民工坊15家,以馬岡紅豐村、塘口強亞村等為代表的典型村增收效應突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開平市依託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赤坎華僑古鎮“雙引擎”,引入先鋒書店、糧語·藝術公社、裡苑·稻香碉樓民宿、鄉遇民宿等鄉村旅遊業態,鄉村民宿、鄉村文創、鄉村書店、鄉村劇場、田園咖啡、休閒農場等專案紛紛湧現,農文旅融合發展按下“狂飆”鍵。據統計,2024年1—10月,開平市共接待遊客872.96萬人次,同比增長45.4%,旅遊收入52.38億元,同比增長58.62%。
此外,開平市連續9年被評為廣東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連續3年被評為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2017年被評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開平市“山水茶鄉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大沙鎮大塘面村、赤水鎮林屋村與沙洲村入選江門市鄉村旅遊示範村。目前,開平全市共有5A級旅遊景區1家、3A級旅遊景區3家。除了傳統的農文旅專案,開平還積極探索科技賦能文旅融合的新路徑。大力打造“數字碉樓”,上線“開平碉樓數字化展示平臺”,實現了遊客足不出戶即可“雲遊”世遺的新體驗。依託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這一“大國重器”,全力建設中微子科普館、科普基地,將科普旅遊與農文旅融合發展。
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一步彰顯了春節所蘊含的全球價值。春節期間,赤坎華僑古鎮以“中國年 看赤坎”為主題重磅推出新春系列活動,透過花牌、醒獅、舞火龍、打鐵花、煙花秀等非遺民俗以及花燈、創意佈置、網紅打卡點等,將傳統年俗、非遺文化與創新潮流形式相結合,打造可看性、互動性、趣味性的僑鄉文化盛宴。遊客在古鎮還可品嚐煲仔飯、豆腐角、赤坎牛雜、腸粉等百種老廣美味,“一站式”採購江門優品、開平優品、各式文創等地道手信。
“夢迴開平·僑海華韻”專案以夜經濟為特色,為遊客提供了夜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春節期間,“夢迴開平·僑海華韻”夜經濟專案共有17家開平本土特色美食店,10家粵式餐飲店,63家網紅美食店,讓遊客透過味蕾的滿足,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此外,還有邑間陶藝、赤僑鄉印·文創商店等多家文化創意商家,透過搭建文化、生活、藝術等元素相結合的綜合體驗場所,讓文旅更活、街區更“潮”,滿足年輕遊客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需求。
泥雞一響,黃金萬兩,鎮濠泥雞吹響美好年味;鼓點起、醒獅活,百年手工技藝,金聲獅鼓響徹南粵大地。早茶點馬岡瀨粉、鹹湯圓、塘口家餈,午餐選馬岡鵝配煲仔飯,“三點三”去月山、百合吃下午茶,晚餐來一圍疍家菜,宵夜安排赤坎豆腐角……獨特的僑鄉文化,別樣的非遺體驗,豐富的特色美食,開平正不斷釋放“旅遊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