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te莫特 FBIF創始人(微信:motechan)
提示:本文為121個全球食品企業出海案例的第77篇,文末可掃碼一次性領取41萬字的FBIF航海書《121個食品全球化與出海案例》。
日清是全球市場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以其“杯麵”(Cup Noodles)而聞名。自1971年推出杯麵以來,日清食品已將產品擴充套件至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多個國家設立了生產設施。
截至2021年,日清杯麵已在全球100個國家銷售,累計銷量突破了500億份。在2023年,日清公司的收入達到了50.4億美元(人民幣約為357.84億元)。
一、起步於饑荒中的啟示:安藤百福與日清的創業故事
日清食品的創立要追溯到二戰後日本的艱難時期。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1910年出生於日本統治下的中國臺灣。早年喪失雙親的他由祖父撫養長大,並早早展示出商業才能。22歲時,他在中國臺灣成立了一家針織品公司,並迅速取得成功。
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陷入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安藤百福親眼見證了飢餓的日本人為了獲得一碗麵條,在黑市裡排起長隊的情景。那個時候,美國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小麥,用以緩解糧食短缺,而麵條——一種用小麥製作的食物,迅速成為了黑市的熱門商品。
1948年,安藤百福在大阪創辦了日清食品公司(當時稱為中交總社),最初業務包括鹽業生產等食品相關業務。受到飢餓現象觸動的安藤百福意識到,現代社會需要一種既便捷又能提供溫飽的食物,於是他決定發明一種人們可以在家裡輕鬆製作的食品。於是,他在自家後院建起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開始了一次次的失敗與嘗試。
二 、改變世界的發明:雞味拉麵的傳奇誕生
安藤希望發明一種既營養又方便的食物。他設定了五個目標:麵條必須好吃且不易變質,製作簡單、價格低廉並且安全衛生。
真正的靈感來自於他的妻子——有一天,安藤觀察妻子炸天婦羅時,突然意識到油炸可以去除食物中的水分。受此啟發,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他終於在1958年成功發明了第一款即食拉麵“雞湯拉麵”(Chikin Ramen),一種用油炸脫水技術儲存的麵條。這款即食拉麵可以透過簡單地加水復原,成為戰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雞味拉麵的推出徹底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儘管初期售價為35日元,比傳統的烏冬麵高出許多,但其便捷性和獨特的味道讓其迅速佔領了市場。安藤還在電視廣告中大力推廣該產品,成功將雞味拉麵打造成家喻戶曉的品牌。
三、跨越太平洋的啟迪——美國之行中的意外發現
“雞湯拉麵”雖然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到1960年代中期,市場逐漸飽和,銷售開始下滑。安藤百福決定將目光轉向更大的市場——美國。1966年,他帶著“雞湯拉麵”來到了美國,希望將日本的即食麵帶到這個陌生的市場。
然而,當他觀察到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時,感到極為驚訝。美國人並不像日本人那樣用鍋煮拉麵,而是直接將乾麵打碎,放進杯子裡,再倒上熱水,這種簡單的操作令安藤百福大受啟發。他意識到,美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與日本人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快速、便捷且無需過多準備的食品。於是,回到日本後,安藤決定開發一款專門針對這種飲食習慣的新產品——他開始構思一種包裝在杯子裡的即食麵。經過多次實驗,團隊最終設計出一種獨特的發泡塑膠杯,既能保溫又便於攜帶。同時,他們還在杯子中間放置了乾麵,頂部放上調味料和配料,使麵條在加水後能夠迅速膨脹並保持口感。這款產品就是後來風靡全球的杯面。
四、文化與營銷的雙重碰撞——杯麵的日本時尚化之路
1971年9月18日,杯麵正式在日本上市。與傳統的即食麵不同,杯麵不僅僅是一種食品,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當時的日本,城市化程序迅速,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人們渴望便捷的飲食選擇。日清食品抓住這一機遇,將杯麵打造成了一種時尚與便捷並存的產品。為了推廣杯麵,日清舉辦了多場試吃活動,最成功的一次是在東京銀座舉行的品嚐會。銀座步行街,作為當時日本最時尚的購物區,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在這場活動中,杯麵不僅以其獨特的發泡塑膠杯設計和金色條紋包裝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更是透過提供配套的塑膠叉子,改變了傳統的用筷子吃麵的方式。短短四個小時,超過2萬份杯麵被搶購一空,杯麵一夜之間成為了日本都市年輕人追捧的“時尚食品”。
除此之外,杯麵還憑藉偶然的媒體曝光迅速火爆全國。1972年發生的淺間山莊事件中,警察在寒冷的氣溫中吃杯麵的畫面被媒體廣泛報道,杯麵因此成為“戰鬥中的溫暖”,銷量猛增。杯麵的便捷與快速為當時的日本社會帶來了新的飲食體驗,甚至成為了軍隊、辦公室職員等一群快節奏人群的必備食品。
五、全球化征程——因地制宜的本地化策略
日本市場的成功為杯麵進軍全球鋪平了道路。1970年,日清食品成立了子公司日清食品(美國)有限公司,在美國銷售泡麵。1973年,日清食品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開設了首家海外工廠,開始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然而,面對美國消費者,日清很快意識到,單純的“移植”並不能奏效。為了迎合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日清對杯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本地化調整。
首先,安藤發現美國人不習慣用筷子,於是將杯麵的麵條剪短,以便用勺子更方便地食用。同時,杯麵的口味也進行了簡化,原本在日本銷售的多種口味在美國縮減為經典的牛肉、雞肉和蝦味。甚至連品牌名稱也從最初的“Cup O’Noodles”改為了更加簡潔的“Cup Noodles”(中文品牌名:合味道)。這些改變使杯麵迅速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
到2016年,杯麵的全球銷量突破400億份,其中70%的銷量來自日本以外的市場。如今,杯麵已經成為全球速食文化的象徵。今天,杯麵已經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日清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包括巴西、印度、泰國、德國和中國等,並根據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推出了本地化風味,例如泰國的冬陰功味、中國大陸的海鮮風味、中國香港的蟹肉味以及巴西的燒烤風味等。
六、從日常餐桌到太空探索:產品創新與技術突破
宇航員野口聰一在空間站上享用太空拉麵(©NASA/JAXA)
日清食品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於產品的全球化擴充套件,還源於其持續的創新精神。從最初的雞味拉麵到杯麵,再到近年來推出的多種創新產品,日清始終走在食品科技的前沿。
例如,2005年,日清推出了專門為太空旅行開發的“太空拉麵”,這一創新產品讓太空中的宇航員也能享受到熱騰騰的泡麵。此外,日清還透過引入新技術,如物聯網(IoT)技術改進工廠的自動化和效率,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在營養方面,日清推出了“完全營養餐”專案,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含有33種必要營養素的均衡飲食,以應對全球範圍內肥胖和營養不良問題。這些創新措施體現了日清對消費者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七、文化符號的跨越與全球品牌塑造
隨著杯麵在全球市場的擴充套件,它不僅僅是一款方便食品,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在日本,杯麵象徵著便捷、時尚和懷舊。為了慶祝杯麵在日本的成功,日清食品在橫濱和大阪建立了杯麵博物館,展示杯麵的歷史和安藤百福的創業故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遊客。在博物館中,參觀者可以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定製杯麵,體驗杯麵從創意到生產的全過程。
而在美國,杯麵的文化符號同樣強大。1996年至2006年間,紐約時代廣場矗立著一個60英尺高的巨型杯麵霓虹燈廣告牌,成為美國人心目中對速食文化的視覺象徵。這不僅代表了杯麵在全球的影響力,更彰顯了日清食品在全球速食市場中的領導地位。透過精心設計的廣告和營銷策略,杯麵成功打入各大國際市場,成為全球速食產品中的佼佼者。
八、麵條之父:安藤百福的精神遺產
安藤百福不僅是即食麵的發明者,更是一個以創新和堅持為標誌的企業家。在他去世前不久,95歲的安藤還領導開發了適用於太空的“太空拉麵”,成為全球首個將速食食品送入太空的人。他的創業精神和對食品創新的執著激勵了日清不斷追求新的突破。
安藤百福於2007年去世,享年96歲。紐約時報在其訃告中稱他為“Mr. Noodles”,高度評價了他對全球飲食文化的影響。安藤的精神如今依然透過日清食品的全球化擴充套件和持續創新得以傳承。他堅信食品不僅是滿足飢餓的基本需求,更應該透過便捷、創新的方式豐富人們的生活。
[1] Nissin Foods - Wikipedia
[2] Our Founder | NISSIN FOODS GROUP(日清官網)
[3] History | NISSIN FOODS GROUP(日清官網)
[4] Using Its Noodle for Success: Nissin Food Products(2013年6月27日,Nippon.com)
[5] How Cup Noodles became one of the biggest transpacific business success stories of all time(2021年12月8日,THE CONVERSATION)
[6] Nissin Foods says 50 billion Cup Noodles have been sold worldwide(2021年8月25日,Kyodo News)
[7] How are Nissin Cup Noodles created?(2018年9月22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8] 設計創意|累計賣出500億份杯麵的日清,不折不扣的細節狂魔(2022年9月16日,首席品牌智庫)
[9] 62歲的日清,泡麵背後的熱血故事(2020年4月12日,胖鯨研究所)
[10] 極致寵粉,瘋狂自黑,最狂泡麵「日清」,為何能賺500億?(2021年9月24日,金錯刀)
[11] Cup Noodles - Wikipedia
九、FBIF航海書
《121個食品全球化與出海案例》釋出!
策劃:Mote莫特 FBIF創始人
為幫助中國企業更順利地“出海”,我花了2個月時間,寫了41萬字,彙集了121個全球化與出海案例,涵蓋了94個全球品牌。這些品牌包括雀巢、可口可樂、百事、達能、紅牛、億滋、百威英博、嘉士伯、日清、三得利、龜甲萬、必品閣、三養食品、農心、海特真露、艾雪、澳優等。
他們是如何全球化?如何成功進入中國、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巴西、歐洲、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市場的?(檢視完整目錄、長圖介紹)
下方海報掃碼一次免費領取121個案例,41萬字的FBIF航海書《121個食品全球化與出海案例》(如需購買,499元一份)。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