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1月26日電 (記者 李曉偉)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訊息,透過2023年全面考古調查和勘探,結合歷年考古工作及文獻資料,初步探明東垣古城的城市基本形態、空間佈局,瞭解了古城城市規模、尺度和要素,確認東垣古城屬於太行山東麓冀中南地區戰國秦漢時期特別是兩漢時期最高等級中心城市之一。
2023年5月航拍的東垣古城遺址年中考古發掘工作現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東垣古城遺址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地帶,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北部,滹沱河南岸,遺址面積2.76平方公里,系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國時期,東垣是“中山四邑”之一;秦統一六國後,置恆山郡,郡治東垣;西漢初,置恆山國,都治東垣。
2023年東垣古城遺址考古工作包括東垣古城遺址考古勘探及東垣古城遺址博物館建設區域考古發掘。
2023年完成東垣古城遺址約200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探工作。發現遺蹟總數337處,其中官署基址區4處、夯土建築基址8處、夯土牆2處、夯土城垣1道、城門2處、城壕1道、道路27條、水系11條、居住址6處、手工業作坊31處、水井20口、灰坑216個、墓葬8座,遺蹟豐富多樣。
東垣古城遺址博物館建設區域發掘面積1680平方米。清理各類遺蹟200餘處,主要包括灰坑、道路、房址、冶煉爐、灶址、墓葬、水井等兩漢時期遺蹟。出土可復原文物258件,主要包括陶器、銅器、鐵器、骨器、石器等。
2023年4月拍攝的東垣古城遺址出土的“長樂未央”瓦當。(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圖)
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偉介紹,東垣古城經過戰國至兩漢、魏晉時期多次大的修築、擴建、改建,主體年代在兩漢時期。兩漢也是東垣古城最繁盛的時期,魏晉以後逐漸衰落。
同時,透過此次全面考古調查和勘探發現,東垣古城遺址地下遺存分佈非常豐富,特別是包括城門、城垣、路網、大型官署建築基址、手工業作坊區等反映城市執行的主要功能的遺存均有發現,重新整理了學術界對於漢代郡國城市制度的認知。
“此次考古工作是近年來石家莊先秦兩漢時期規模較大、發現較為豐富的城市遺址考古工作,為冀中南地區城邑考古提供新的實物資料。”陳偉說。(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