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7080後的小時候都有玩泥巴的經歷吧!
那時候的我們沒有什麼電子裝置,也沒有什麼娛樂工具,農村的孩子放學之後都是在外面玩。抽陀螺、滾鐵環、打彈珠、釣魚、抓蟲子、跳房子......小夥伴多,大家玩得都盡興。不像現在的小孩,家長管制到連門都不能出,家裡有一堆玩具卻找不到小夥伴玩。
小時候我們都喜歡玩泥巴,用泥巴做出各種造型。還真別說,那時候的人創造力和想象力都不錯,我們做出了各種汽車、房子、象棋、人物、小鳥......的造型,然後偷偷放在一個乾燥又隱秘的地方藏起來,過段時間過來拿就已經幹了。
當然了,那時候泥巴最經典的玩法就是這樣的:
要是你有一把小刀或者匕首的話,那就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戳刀分田地”。玩法非常簡單,就是畫一個框,然後用匕首在框邊緣插下去,成功之後順著痕跡劃出一條線,而這就是你分到的田地了。
多年後,我們在遊戲廳玩到了一款名為《天蠶變》的遊戲之後才發現,這種玩法和當年我們玩到的“戳刀分田地”幾乎是如出一轍啊!看來開發這款遊戲的人,沒少玩過泥巴啊!
那麼問題來了,劃線遊戲最初的開發者到底是哪家公司呢?
沒錯,正是如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TAITO(太東公司),1981年發行了一款名為《QIX》的遊戲開啟了劃線時代。
沒想到這款遊戲的年齡比我還大。
《QIX》是遊戲的基礎名字,發行的世界版有一個比較高階的名字《電腦病毒防衛戰》,此時雖然有電腦技術了,但還沒有普及。使用這個名字,在當時來說也算是高大上了。
想不到吧!沒想到後期大名鼎鼎的《天蠶變》系列的鼻祖,發行時間竟然是最早的,此時其他大部分遊戲公司都還在經營其他業務吧!當然了,後期我們玩到的《天蠶變》系列和太東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借鑑了遊戲玩法,其他的內容都是自己創新的。
《QIX2》發行時間已經是在六年後,名叫《超級電腦病毒防衛戰》,這款遊戲是太東和一家名為Kaneko(金子製造所)的小公司一起開發的。此時遊戲已經加入了背景,不過都是一些建築城堡和風景,沒有什麼不堪入目的畫面。當然了,這種玩法卻給了Kaneko不小的靈感。
Kaneko其實是一家代工廠,曾經為不少遊戲公司開發遊戲。後期則自己做遊戲。《天蠶變》系列則是他們開發的獨立遊戲。這家工廠似乎對人性的把握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人的思維,他們將劃線遊戲和世界模特融合在一起,於是就有了我們接觸到的大尺度天蠶變系列遊戲。
那時候哪家遊戲廳要是不準備那麼一兩臺天蠶變,估計人氣會降低很多的。在縣城當街擺遊戲廳的老闆得收斂一點,往往都是藏在裡屋的,除了《天蠶變》還有《中國龍》,那些相對偏僻的遊戲廳則沒有那麼多顧忌。鄉鎮上也是如此,大多都是直接擺出來,每天都有一群人圍觀。
當年我們這邊的老闆膽子大到擺出了《野球拳》,被抓包的家長髮現了,結果遊戲廳被迫整頓了一個星期之後才重新開門。
Kaneko發行的第一款《天蠶變》型別的遊戲,名叫《GALS PANIC》。背景人物使用的是動漫人物。九十年代,這種畫面讓很多少男都無法抵抗的,甚至比真人的還過癮。
如果我說《GALS PANIC》是健康的遊戲,你信嗎?
如今我們玩到的版本都是比較徹底的版本,但早年的版本有很多,其中就有健康版本的。
畢竟是一款益智遊戲,即使沒有那些不堪入目的畫面一樣會有很多人玩的。因此發行在日本以外的地區,很多都是以觀看美女為主,沒有什麼脫衣服的環節。Kaneko也曾經純情過啊!
後期Kaneko玩的比較大,放棄了動畫背景,直接使用真人。這些模特全都是有來歷的。要身材有身材,要顏值有顏值。有意思的是,發行的世界版尺度和韓版港版完全是不同的。
世界版的尺度是可以直接讓遊戲倒閉那種,而韓版和港版則都是正常欣賞美女,衣服儲存比較完整,最多也就是泳裝養眼,不會出現什麼讓人不適的畫面。當年我們這邊的遊戲廳都不講武德,全都是日版和世界版的,真正意義上的原汁原味啊!
而讓《天蠶變》系列一戰成名的,則是《天蠶變:世界小姐96》,也是遊戲廳時期出現最多的。這款遊戲讓Kaneko的事業進入了巔峰時期。一直很好奇,這些遊戲公司是怎麼說服世界小姐經紀公司的,每一位都是可以查到真實身份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劃線遊戲後期被統稱為《天蠶變》呢?是不是和早年那款武俠電視劇有關呢?
還真是!
“天蠶變”這名字來源於中國臺灣省,當時劃線遊戲傳入寶島之後,為了給遊戲取一個響亮的名字,於是結合遊戲中抽絲剝繭的玩法,以及總是出現蜘蛛網的特徵,聯想到了當前大火的《天蠶變》電視劇,於是就直接使用了這個名字。
如今我們只要開啟寶島版的劃線遊戲,裡面基本上都有《天蠶變》三個大字。我們在網上搜索《天蠶變》電視劇時,彈出來的結果往往都是劃線遊戲。這就尷尬了。
其實這裡也看得出來該系列人氣之高啊!即使如今我們見慣了各種高畫質的影片和圖片,但仍然懷念那個畫質不清晰的年代,畢竟那裡有我們最純真的美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