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併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
一起來學習新版“健康素養66條”,提升健康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第41條
保護口腔健康,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口腔疾病和很多全身性疾病息息相關,保護口腔健康,減少口腔相關疾病的發生。
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推薦成年人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兒童可以使用圓弧法刷牙。如佩戴活動假牙,應在每次飯後取出刷洗乾淨。餐後、吃零食後、喝飲料後要及時漱口,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提倡使用牙線清潔牙間隙。
建議成年人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牙齒缺失3個月後,及時進行義齒修復。
口腔清潔從孩子出生開始做起。家長應及時帶適齡兒童到醫療機構做窩溝封閉。學齡前兒童每6個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檢查,發現口腔問題及時治療。
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和刷牙杯,牙刷要保持清潔,一般每3個月更換一次,出現刷毛卷曲應立即更換。
第42條
科學就醫,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理性對待診療結果。
科學就醫是指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選擇適宜、適當的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防治疾病、維護健康。
生病後要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既可以減少疾病危害,還可以節約看病的花費。生病後要選擇有“醫療機構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就醫。遵從分級診療,避免盲目去大醫院就診。就醫時攜帶有效身份證件、既往病歷及各項檢查資料,如實向醫生陳述病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等,配合醫生治療,遵從醫囑按時按量按療程用藥。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配飲食、確定活動量、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不要有病亂求醫,不要使用幾個方案同時治療,不要輕信偏方,不要憑一知半解、道聽途說自行買藥治療,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醫學所能解決的健康問題是有限的,公眾應當正確理解醫學的侷限性,理性對待診療結果,不要盲目地把疾病引發的不良後果和藥品自身存在的不良反應簡單歸咎於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如果對診療結果有異議,或者認為醫護人員有過失,應透過正當渠道或法律手段解決,不得采取擾亂醫療秩序或傷害醫護人員的違法行為。
第43條
合理用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遵醫囑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必須注射或輸液時,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任何藥物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要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藥店,處方藥是指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方可購買、調配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是指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佈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非處方藥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分別標有紅色或綠色的“OTC”標識,紅底白字者為甲類,綠底白字者為乙類。甲類非處方藥可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但須在藥師指導下使用;乙類非處方藥既可以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也可以在經過批准的普通零售商業企業購買。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無需醫師或藥師的指導即可購買和使用。
抗微生物藥物即抗感染藥物,包括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滴蟲、原蟲藥物,抗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藥物,抗寄生蟲藥物等。只有明確或高度懷疑是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菌藥物。一般針對細菌感染的抗菌藥物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無效。為有效進行治療,避免藥物濫用和耐藥的發生,減少不良反應,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第44條
遵醫囑使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等易成癮性藥物,預防藥物依賴。
成癮性藥物是指不合理使用或濫用後會產生藥物依賴的藥品或物質,一般包括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可用於鎮痛、鎮靜、抗抑鬱、抗焦慮、治療失眠等。常見的成癮性藥物主要有阿片(嗎啡)類鎮痛和鎮靜催眠類藥物。大量使用含麻醉、精神藥品成分的複方製劑(如含有可待因、福爾可定等成分的止咳藥)也可導致成癮性。
遵醫囑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可以治療或緩解病痛。不合理地長期、大量使用可導致藥物依賴。藥物依賴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因此,任何人都不要擅自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
出現藥物依賴症狀後,應去綜合醫院精神科或精神專科醫院接受治療。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1.
2.
3.
4.
快點“一鍵三連”,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