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有話說:插播一則直播預告。明天中午11點,我邀請了我家孩子的閱讀寫作老師-袁堅貓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閱讀寫作的講座。
講座將聚焦期末考試的作文題目拆解,帶大家瞭解如何科學地為孩子的期末作文複習做好準備。
在新課標要求下,貓老師還會逐一分析孩子在閱讀與寫作中常見的難點,並分享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讓家長和孩子都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期末備考!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儘早掌握閱讀與寫作策略和方法,可以直接在直播間下單報名貓老師的閱讀創作訓練營!
課程介紹:《》
記得週二中午11點來直播間聽課!
無論是想看直播回放,還是有相關問題想要提前瞭解的,可以掃碼新增我們的小助手。
下面進入今天的正文~
“河水解凍是什麼意思?”
這是我週末在輔導一個三年級小朋友的語文作業時,她提出的問題。(關於我輔導小朋友作業的前因後果, )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愣了一下——她把“春天來了,河水解凍”理解成了“河水凍起來了”。
還沒從“解凍謎題”中緩過神來,小朋友的另一道閱讀理解的答案又讓我哭笑不得。
被問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她信心滿滿地指著一段文字說:“就是這個!”但仔細一看,居然是文章的開頭描寫,和主題毫無關係。
看著小朋友認真的表情,那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她明明會讀字,為什麼就不理解文章呢?
這種感受其實並不陌生。今年暑假,我在幫不少孩子做學情分析時,就多次被類似的現象觸動。
你看,這個小朋友對“絕”的理解,是不是和對“解凍”的理解一樣呢?他不是完全不懂,而是對詞語的理解產生了偏差。
再比如這一題,用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內容,其實考察的是孩子的總結能力——如何從繁雜的文字中提煉核心資訊。
還有這道題,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閱讀理解和運用,看似簡單,卻對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最後這一題,相似詞語的填空,重點考察孩子對詞意的準確把握,以及在語境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還有考察孩子提煉文章核心內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也很容易出錯。
我們都知道,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它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直接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
更重要的是,它還關乎邏輯思維、語言表達,以及獨立思考的深度。
但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閱讀理解上總是栽跟頭?是智商不夠?是閱讀量不夠?
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訓練和引導。
今天,我們就來剖析幾個關鍵問題:
1. 為什麼孩子在閱讀理解中頻頻丟分?
2. 如何破解這些丟分點,讓孩子不再畏懼閱讀題?
3. 閱讀理解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01.
孩子閱讀理解
丟分的四大原因
翻開小學生的語文試卷,閱讀理解題往往是丟分“重災區”。為什麼會這樣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
理解力不足
“河水為什麼凍起來了?”——這樣的提問在輔導過程中屢見不鮮。孩子們往往能把字念得清清楚楚,但一旦問到具體含義,他們就抓瞎了。而這通常與對文章框架的理不清、詞彙量不足、修辭手法的陌生以及背景知識缺乏有關。
2
審題不清
你有沒有發現,閱讀理解遇到“說說劃線句的作用”時,孩子的答案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有人抄句子,有人隨便編故事,總是離出題人希望孩子分析的文章作用,差那麼一點點,
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孩子審題馬虎或沒有標記關鍵資訊,所以才常常讓答案偏離題意。
3
缺乏邏輯思維
我家孩子有段時間特別害怕這類問題:“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後,孩子就容易亂抄文章中的句子。可惜,他的答案看似內容豐富,實際毫無邏輯,根本沒扣住主旨。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邏輯能力不足,缺乏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區域性迴歸整體的思維鏈條。
4
缺乏答題技巧
“標題的作用是什麼?”
“標題很好!”
“你贊同這個想法嗎?為什麼?
“不贊同,因為個行為是錯的!”
類似這種回答都容易丟分,很好在哪裡,不贊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沒有給出答案。
出現這種情況的 關鍵還是在於未掌握答題套路,例如如何分析句子作用、修辭手法的意義等。
02.
破解丟分點
讓孩子不再畏懼閱讀理解
以上四個問題幾乎涵蓋了90%的閱讀理解丟分點。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該如何破解呢?
我不禁想起之前貓老師的閱讀創作訓練營裡學到的一個方法。
當時,孩子們透過系統的拆解閱讀+分階寫作策略,在短時間內顯著提升了閱讀與寫作能力,解決了許多看似棘手的問題。
比如,針對“理解力不足”這個常見問題,貓老師提出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解決思路——5W1H法。
也就是圍繞以下六個關鍵問題展開:是什麼、什麼人、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為什麼、怎麼樣/怎麼做。
受這個思路的啟發,我即興帶著小朋友一起設計了一張思維導圖,直接用在週日的課堂輔導中。
以下是我帶她梳理“河水解凍”這一概念的具體過程:
☆ 是什麼?解凍是指冰融化變成水的過程。
☆ 什麼時候?通常發生在春天,氣溫逐漸升高的時候。
☆ 什麼地方?比如北方的小溪、河流或湖泊。
☆ 為什麼?因為天氣變暖,冰的溫度上升,逐漸融化。
☆ 怎麼樣? 冰層破裂,露出流水,重新恢復活力。
而對於孩子們審題不清和缺乏答題技巧的問題,貓老師一語中的:“這些題型看似五花八門,但其實完全可以透過分類歸納和專項閱讀技巧的訓練迎刃而解。”
這個想法也啟發了我。要不,我把小學階段的常見閱讀題型系統地整理歸類,做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吧!
說幹就幹!
從週日到週一,我一邊翻閱教材和試卷,一邊埋頭整理,過程雖然緊張,卻充滿成就感。終於,今晚大功告成!一份精心製作的40頁PPT新鮮出爐!
這份PPT涵蓋了小學階段最常見的閱讀題型,包括歸納段意、概括文章主旨、理解字詞句子含義等12大題型。
每種題型都配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和得分關鍵,讓家長和孩子一目瞭然,輕鬆上手。
不僅如此,我還額外找到了一份常考題型的答題模板,專門為孩子們提供“緊急備用方案”。
不論是平時練習還是考試現場,這些模板都能幫助孩子快速理清答題要點,甚至在考試緊張的“臨門一腳”時,直接套用,輕鬆應急!
閱讀理解的訓練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特點,進行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學設計。
資源的領取方式在文末。以下內容結合這兩份資源,我跟你講解下如何從不同年級的訓練重點入手,逐步遞進,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
你不妨也試試呢!
一二年級:基礎感知與理解能力
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的語言感知能力,注重對詞句的理解和文章內容的初步概括。
重點內容與訓練型別:
1
聯絡上下文,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
例如這道題問: 結合上下文,說說“工筆細描”的意思 。
這類題的解題方法是引導孩子透過上下文找到關鍵詞,理解詞義,然後逐字解釋(原本意思+文中意思)。具體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答題模板:
2
文章某某段落寫了什麼
例如這道題問: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①自然段的大意。
解題方法是讓孩子抓住段落的核心句,進行簡要概括。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法進行答題:
3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類題型常見的問法還有:
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簡要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用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具體的解題方法可以參考以下思路:用“事情發生背景——誰做了什麼——結果如何”**的結構進行總結,邏輯清晰,一目瞭然。
另外兩種實用的方法也可以用在此類題型,幫助孩子更全面地掌握解題技巧。
4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這個是閱讀理解必考題:找出表達全文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考察的本質是透過標記中心句培養孩子尋找核心內容的能力。可以從以下5個關鍵地方去找:
三四年級:深化理解與簡單分析能力
核心目標:從理解詞句擴充套件到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與作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內容與訓練型別:
1
理解加點字、詞,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例如下面這道題,透過選擇題的形式讓孩子選出與詞相符的思想感情。
選擇題降低了不少難度,如果是問答題的形式,則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解題:
2
加點字、詞是否可以替換?
例如,在《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是否可以替換為“吹”字?
對於這類題型,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解題:
解題核心在於透過詞義對比理解詞語的精準性,哪個好,好在哪,或者是哪個不好,不好在哪。
3
劃線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例如這道題,在傳統的考察形式上,給了孩子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但考察的本質依然是分析文章中某個句子。
解題的關鍵是識別修辭手法,分析其作用和生動性。 具體可以按照以下思路來解 題:
4
文章某某段用了什麼敘述方式?
一看到這類提問,就要讓孩子心中有數,迅速鎖定思路。
解題方法是幫助孩子理解順敘、倒敘或插敘的寫作意圖。具體答題模板可以參照以下思路:
五六年級:全面分析與主旨把握能力
核心目標:訓練孩子對文章的深層分析和整體把握能力,提煉文章主旨與情感內涵。
重點內容與訓練型別:
1
劃線句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是否可以調換?
例如這道題: 文中第③段畫線句子中加點詞語“綠茸茸”“綠蔭蔭”能否交換位置?
解題關鍵是分析句子的語法和邏輯,理解順序表達的效果。具體答題步驟可以參考以下思路:
2
文章標題的作用是什麼?
例如這道題:標題“逍遙遊”的作用是什麼?
考核的本質是從標題的點明主旨、吸引讀者和揭示內容入手分析。具體答題步驟可以參考以下思路:
如果文章標題是借用經典文章的名字,例如上述所舉的例子“逍遙遊”,可以嘗試聯想莊子《逍遙遊》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往往兩篇文章之間是有關聯的。
3
概括文章主旨
例如 : 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麼?
解題關鍵是結合全文內容,歸納核心思想。但解題的時候還可以進一步細化至具體體裁。
例如記敘文類的文章主旨一般是懲惡揚善、正向積極的主題,寫景狀物的文章要注意是否隱藏了作者託物言志的思想等。
具體解題思路可以參考下圖:
4
全文讀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的啟示。
讀完《落花生》一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解題關鍵在於聯絡自身生活經驗,提煉文章寓意。
03.
閱讀理解的核心
——理解與表達
一邊梳理這些題型時,我也一邊在想:技巧與核心並不矛盾。
按照這些題型進行針對性練習,確實能幫助孩子提高熟練度,確保他們在考試中將會做的題都做對。
但我們不妨再深入一步思考:閱讀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孩子真正的閱讀能力,究竟指向什麼呢?
我想起貓老師之前分享過的一段話,那就是:“孩子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義,還要透過細讀與分析,抓住深層次的含義,並學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
理解和表達細掰開來看,其核心能力包括以下三點:
細讀與思考:結合上下文,提煉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
這項能力是考察孩子對文字資訊的提取及理解能力,對於陌生、複雜的概念梳理,剛剛提到的5W1H法就是一個很好用的梳理方法。
邏輯分析:從整體到細節,再從區域性迴歸整體,形成完整的思維鏈條。
無論是單篇文章還是一本書,都有寫作的邏輯結構在。
陪孩子閱讀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梳理文章的結構,並幫助他們積累和歸納常見的文章框架。
例如,在小說類文字中,“起承轉合”的結構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敘事方式。
透過清晰地劃分起因、發展、轉折和結局,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故事的脈絡。
再比如,“雙線並進”的結構也是故事文字中常見的一種。
文章可能包含兩條故事線,這時可以引導孩子分別梳理兩條線的內容,再找出它們的交匯點或關聯處。
這樣一來,文章的結構就會更加清晰,邏輯也會更容易理順,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分析能力。
還有一種常見的結構是三段式結構。
這類文章通常以提出問題作為開頭,引出故事的背景或衝突;中間部分則聚焦於具體的行動,是故事的主要情節展開;最後以解決問題作為結尾,為整篇文章畫上句號。
這樣的結構清晰明瞭,既便於梳理,又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邏輯和發展脈絡。
透過結構的梳理,孩子更能理解文章的邏輯,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語言表達:用準確、有條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思考。
這意味著,孩子需要在形成自我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用清晰的語言條理分明地表達出來。
在練習時,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的分點方式,幫助孩子梳理邏輯,逐步完善答案,例如下圖所示:
總之,閱讀理解不僅是考試中的重要部分,更是孩子思維訓練的關鍵環節。
透過分年級的訓練策略、系統的邏輯梳理和語言表達練習,目的是希望孩子不僅能掌握閱讀的技巧,還能逐步建立深度思考和表達能力。
閱讀不丟分,理解不焦慮,這才是我們希望孩子從閱讀中獲得的最大禮物。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啦。
文中提到的閱讀解題技巧,我已經為大家整理成了一份完整的答題模板。
如果你也想獲取這份實用的“閱讀理解答題寶典”,記得在文末點贊和在看,並在“萌芽研究所BUD”公眾號後臺回覆“閱讀理解”,就可以領取啦!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儘早掌握閱讀與寫作策略和方法,可以直接在直播間下單報名貓老師的閱讀創作訓練營!
瞭解貓博士的閱讀創作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