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冬天,我們總以為迎來了一個可以安心添衣保暖的季節,殊不知,這多病的冬天,感冒卻成了不少人的“常客”。奇怪的是,即便是天氣寒冷,寒風凜冽的冬季,很多人感冒後的症狀卻更像是“熱”出來的——發燒、喉嚨痛得如同火燒、痰黃涕黃、舌質紅得像櫻桃、口乾得恨不得整天抱著水壺。冬季為什麼反而得了熱感呢?本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馮偉峰來為我們解惑。
冬季熱感冒的三大誘因要注意
1.外界環境因素
在現代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下,不像以前冬天人們受寒多,現在很多人反而是更易“受熱”。天氣一冷北方供暖,南方開空調暖風制熱,冬天多長期呆在室溫較高的室內,空氣又不流通,外界的寒冷被隔絕在外,但體內的熱氣卻無處散發,就很容易出現頭腦昏沉、口乾咽痛、發熱頭疼等症狀。這些症狀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與護理,將可能進一步惡化,最終誘發風熱感冒。
2.飲食不當
冬季天氣寒冷,不少人喜歡透過食補來增強體質,羊肉湯、火鍋、桂圓紅棗粥……這些溫補性熱的食物雖然美味,但如果過量食用,容易內熱叢生,這種內熱狀態在外界環境刺激或原有風寒感冒的基礎上,可能促使病情發生轉變,由風寒轉為風熱,形成所謂的“寒包火”感冒。風熱感冒的“熱”源,在此情境下,不僅源於外界環境的侵襲,更與個體飲食不當導致的內熱生成密切相關。
3. 體質因素
體質差異也是影響個體對感冒型別易感性的一個因素。陽虛或虛寒體質者,對寒冷環境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更易罹患風寒感冒。相反,陽熱體質者,其體質特徵表現為體質壯實、怕熱、易上火、性情急躁等,這類人群對“熱”的耐受性較低,更易在秋冬季節因內外因素共同作用而誘發風熱感冒。陽熱體質者體內“熱”的積累,加之外界環境的刺激,使得風熱感冒成為其秋冬季節的常見病種。
冬季感冒,又該如何識別是否是風熱感冒?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風熱感冒的根源在於體內熱邪的鬱積。當寒氣閉塞毛孔,體內熱邪難以發散,一旦遭遇外界風邪侵襲,便可能引發風熱感冒。此時,常表現出咽喉疼痛、發燒、身體發熱出汗、小便黃赤、大便乾結及身體痠痛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風熱感冒的發熱出汗症狀既可表現為汗出淋漓,也可表現為汗出不暢,這與風寒感冒不易出汗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在識別風熱感冒時,觀察舌象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風熱感冒患者的舌苔常呈薄黃苔或黃膩苔,舌體通常比較紅,這與風寒感冒的薄白苔形成鮮明對比。此外,風熱感冒患者還可能出現咽喉紅腫、口渴喜飲、脈浮數等體徵,這些都是風熱感冒的重要識別標誌。
風熱感冒不要慌,試試這2個方法!
面對風熱感冒,我們不必過於恐慌,針對風熱感冒的治療,中醫的治療原則通常為清熱達邪、辛涼解表,可以用食療或者中成藥以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目的。
1、食療篇:白蘿蔔橘皮水,白蘿蔔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消食的功效,橘皮則能行氣寬中、燥溼化痰。兩者結合,既能清熱,又能潤肺,有助於緩解風熱感冒的咳嗽、咽痛等症狀。材料:白蘿蔔1個(中等大小),新鮮橘皮半個(或幹橘皮10克)。做法:將白蘿蔔洗淨切片,橘皮洗淨切絲,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
2、中成藥篇:廣東涼茶顆粒清熱瀉火王老吉廣東涼茶顆粒由五指柑、火炭母、淡竹葉等十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熱病發熱、咽喉腫痛、口乾尿赤等症狀。在這個多變的季節裡,稍有不慎容易感冒,但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就能遠離風熱感冒的困擾!記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合理搭配飲食,瞭解自己的體質,適時調整生活習慣,就不再怕風熱感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