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上週米粒媽在群裡看到有人發的詞彙表,想讓孩子年後再抓緊時間背背單詞。
看見很多爸媽爭相求分享,米粒媽坐不住了,決定趕緊寫這篇。
英語咱們不能這麼學了,單詞不能這麼背了。
今年北京小學英語考試題,是一個明顯的風向標。
英語考察的重點,越來越偏向理解和應用。
米粒媽來對比一下傳統的試卷和今年的試卷,大家就明白了。
下面這個是16年的試卷。聽力第一題是,選出聽到的單詞或者句子:
換成中文,就好比給孩子們三個選項“白馬”“捱罵”“大媽”,咱們讀其中的一個,看孩子們能不能聽出來。
這是在單純考察單詞的發音,和“理解”一點兒都不沾邊兒。
孩子們不知道“白馬”是啥意思,也不耽誤做對題,只要能聽透過發音判斷出是這個詞兒就行。
我們再來看看今年的聽力第一題:
聽句子,判斷圖片是否和聽到的內容一致。
比如圖片是兩個小女孩兒玩兒球,聽力放的是“兩個小女孩兒在放風箏”,讓孩子判斷。
想做對題,孩子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聽懂聽力裡整句話的意思,即“理解”;
第二,能用英語簡單描述題目裡的圖片,即“應用”。
米粒媽這樣給大家對比後,是不是對小學英語考試的側重點有直觀感受了?
很多人說小學英語中考化了。
確實有的題型和中考題一脈相承。
比如下面的聽力部分,聽一段對話,完成2-3個題:
和中考聽力第一部分的形式一模一樣:
不只能看到中考題的影子,還能看到劍橋考試題的影子。
下面這道題,根據英語解釋選擇單詞:
“你可以用它點餐”“沒有它我們不能生存”“我們用它們畫畫”。
孩子得讀懂整個句子,才能從給出的單詞裡面選出正確的那個。
這個題型完全就是劍橋少兒二級考試的題型:
這個東西里面有很多綠色蔬菜,但是不需要烹飪;
這個人可以幫助牙齒受傷的人;
這個人在田間工作...
這一屆小學英語考試,除了像中考,像劍橋考試之外,甚至還能看到雅思的感覺。
下面這道題是,聽一段對話,看看能不能聽懂細節資訊。
比如這個邀請函是誰發給誰的,邀請對方參加什麼活動,時間地點是什麼:
你們看像不像接下來的雅思聽力題:
聽力內容是填寫保險申請表所需要的資訊,名字,地址,國籍等。
米粒媽估計有的姐妹看到這兒有點焦慮了。
現在小學校內死記硬背的東西,孩子還沒完全弄明白呢。
這又像中考,又像劍橋五級,還像雅思的,還讓不讓人活了。
姐妹們別急,米粒媽給你們蒐羅了這麼多考題,也發現了一個規律。
小學英語考試,雖然看上去有這麼多考試的影子,但其實,這些考試都是一個共同的思路:偏重理解和應用。
收到一封用英語寫的邀請函,能不能看懂是邀請我們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去,要穿什麼衣服;
別人用英語說怎麼去超市,我們能不能聽懂在哪兒拐彎兒,往哪個方向拐;
去國外旅遊丟了東西,能不能說清楚在哪兒丟的,怎麼丟的,丟的什麼;
報名參加一個英語旅遊團,能不能問明白什麼時候出發,從哪裡出發,費用怎麼收。
“能理解,會應用”本來就是學英語最本質的意義,現在的改革就是在慢慢迴歸到這個本質。
其實2022年出臺的英語新課標,對英語“理解和應用”的定位已經非常明確了。
從教學方法上多次強調“在語境中理解詞彙和語法”“避免機械記憶”“避免脫離語境”:
2024年的新版英語教材,就是根據2022年這版新課標研發的。
現在,課標,教材和考試都一致指向了“理解和應用”,而不是“機械訓練”。
之前一直在“apple,apple,蘋果 ”“banana, banana,香蕉”這樣學英語的孩子們,儘快調整方向,不要和大趨勢背道而馳。
米粒媽也給孩子們幾點之後學習英語的“三要三不要”。
詞彙:要在閱讀中學,不要脫離語境學
開篇讓米粒媽坐不住的詞彙表,就是缺乏語境,機械操練單詞:
這樣背單詞的方式,米粒媽只在出國前備考託福的後期用過。
照著詞彙表,每天快速刷幾百個,把不認識的做好標記,直到不認識的越來越少。
但是米粒媽非常不推薦孩子們這樣學詞彙,因為這樣脫離語境背單詞缺點太明顯。
第一,枯燥低效。
幾歲的孩子,誰願意每天記“my,我的,your,你的”呀!
沒有圖片,沒有故事情節,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兒的,真是硬記。
單詞一定要放在閱讀裡和情境裡記。
情境,既可以是圖片,比如下面的繪本:
(這是我的食物,這是你的食物)
也可以是上下文。
比如:“I will keep your secret.You need to keep my secret, too.”
(我會保守你的秘密,也請你保守我的秘密。)
哪一個都比直接記中文意思更有趣更有效。
第二,單調低效。
比如孩子照著單詞表背:draw,畫畫;draw,畫畫。
就算背得很熟,也只是記住了這個單詞的意思:畫畫。
但是在閱讀中學,維度就多多了:
I draw with a pencil. 知道用... (工具)畫,介詞是with.
I drew a picture yesterday. 知道draw的過去式是drew.
從下面圖片中簡單的標題裡,我們就學到了still life drawing是靜物寫生的意思:
看下面這段文字,我們就知道了drawing和painting的區別,一個是用鉛筆畫,一個是水彩畫:
Drawing is done using mainly dry media like pencils and charcoal, while painting uses wet media like oil, watercolor paints.
同樣一個單詞,在詞彙表裡學,只能學到中文意思。
透過閱讀學,單詞的時態,搭配的介詞,相關名詞等等都涉及到了,而且接觸到了很多其他詞彙。
這效率高太多了。
第三,中文翻譯不一定能準確體現單詞的意思。
咱們用母語,尚且不能把自己腦子裡的所想100%表達出來,更何況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只要翻譯,就有損失。
比如see,look,watch三個詞,中文意思都是“看”,但其實這三種“看”是不一樣的,只有放在閱讀裡,才能解釋清楚。
比如:
“Come and look at this photo Ben sent me!” (過來看看Ben發給我的相片。)
“Has anyone seen my glasses? ”(有人看見我的眼鏡了嗎?)
“I watched the sunrise.”(我看了日出,watch一般指看一段時間移動的東西)
米粒媽給大家舉了這麼多例子,就是希望大家能從不同角度感受到,詞彙一定要在閱讀裡學。
給孩子找感興趣的,大概能理解的英語讀物,讓孩子去閱讀吧!
語法:要理解意義,不要死記硬背
米粒媽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英語筆試的第一部分一直是單選題,專門考語法規則。
現在高考題已經取消了這一部分。
姐妹們先別高興太早。
單選題取消了,不代表不考察語法了。
語法在兩個部分考察。一個是填空,第二是寫作。
下面這篇考察語法的高考題,包括了不定式,詞性變化,代詞等等。
考察得很靈活,難度一點兒也不低:
所以語法要學,要系統把規則學明白。
但是不能靠下面這樣脫離語境機械刷題:
要先在閱讀裡,句子裡,充分的上下文裡,理解這個語法點的使用場景和表達的意思。
比如學現在完成時,會學到“already”這個詞,一般老師都只講它是“已經”的意思。
但其實它有“before you/I expect 比預想的要早”這一層意思。
真正理解了這一點,時態就不會混淆了。
當我們想說“我今天早上跑了5公里”,就是單純表示過去的一件事兒,就用一般過去時。
當我們想說“才早上7點,我就已經跑完5公里了”,暗含意思是“我沒想到我跑這麼快”,就用現在完成時。
很多孩子做語法題,很容易犯重複的錯誤。
同樣的考點,有時候能做對,有時候做不對。
大機率是不真正理解語法點的意義和場景,就靠機械刷題。
那怎麼能理解一個語法點的使用場景和意義呢?
還是要靠大量閱讀,而且是閱讀原版讀物。
中文寫的語法書上面的例句不算。
最好是小說,或者一個完整的故事,上下文語境很充足的那種。
比如學了現在完成時,在讀書的時候,讀到現在完成時的句子,就停下來分析。
這裡為什麼用了這個時態?為什麼不用其他時態?它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大量分析之後,對不同時態之間的細微差別,體會的就越來越深了。
口語和寫作:要在主題中練,不要碎片地練
口語和寫作屬於輸出,米粒媽放在一起寫。
米粒媽之前看到有朋友為了讓孩子練習日常用語,把家裡的傢俱,電器,用具上,都貼上英語單詞。比如 “closet衣櫃”“oven烤箱”。
米粒媽有一個更有效的建議。
這個建議來自《Word Power Made Easy》這本書的作者Norman Lewis。
他提出,詞彙只是知識/思想/概念/資訊呈現的符號,想提高詞彙量,不要去單純學習詞彙,而是去學習詞彙背後的知識/思想/概念/資訊。
米粒媽自己實踐下來覺得非常有道理。
比起碎片化的讓孩子蹦單詞,姐妹們可以試試讓他們針對某個主題輸出。
比如“怎麼做一個香蕉蛋糕”“講一講蝴蝶的生命週期”“你每天的睡前準備都有什麼”“植物是怎麼給自己製造食物的”“蘋果是怎麼長出來的”等等。
在準備這些小主題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詞,孩子們可以查字典。
主題化的輸出能快速提高這個主題相關的詞彙。
比如講蘋果是怎麼長出來,孩子要用到的表達有:
挖一個洞,播種,澆水,長出小樹苗,陽光,葉子,長出果實等等。
而且因為這些詞彙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所以關係密切,很適合聯想記憶。
孩子講過一次之後,印象特別深。
今天這篇掏心窩的乾貨有點長,米粒媽給大家總結下:
以後英語課標,教材,中高考的方向一致,注重理解和應用。
如果之前一直是機械操練為主,那儘早調整學習方向。
詞彙:要在閱讀中學,不要脫離語境學;
語法:要理解意義,不要死記硬背;
口語和寫作:要在主題中練,不要碎片地練。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