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88
生活自理是所有自閉症孩子家長對孩子的基本期望,有時候簡單到令人心疼:希望他們不再尿褲子。
僅僅是這個看似微小的願望,也成為很多自閉症家庭養育路上的”大BOSS“。大米和小米公號近期的報道《》中,三胞胎裡的老二6歲了,大小便依然無法自理,而給我們留言和講述的家長就更多了:
自閉症男孩又又4歲還在穿紙尿褲,在馬桶上待不了1秒,讓他坐馬桶就好像逼他坐榴蓮。又又媽媽最初以為是坐墊的材質問題,換了高矮軟硬無數個坐墊,連個屁都沒收到。
諮詢了無數家長,買了國內外的上廁所幹預書,都沒用。又又一坐上馬桶,尿就跟被封印了一樣,一下馬桶,尿也跟著下來了。
中度自閉症男孩浩仔,6歲前從來不在機構、幼兒園或者其他公共廁所大便,只願意小便,小便後又要坐到自己專用的坐便器上才會大便。無論去哪裡,浩仔媽媽都要帶著坐便器。
浩仔媽媽特地買了教自閉症孩子上廁所的書,可用到兒子身上就不靈了;買了教如廁的繪本,兒子讀得津津有味,就是不照做;浩仔媽媽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讓自閉症孩子學會上廁所到底應該怎麼做?
大小米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博士、上海卓正醫療兒童保健、發育行為專科醫生高崢為我們支招——
文 | 高崢
編輯 | 朱穀粒 王相明
阻礙孩子如廁訓練的因素
很多家長因為害怕、擔憂而著急教孩子上廁所,但實際上,如廁訓練也需要遵循適當的年齡和規律:
對於正常發育的孩子來說,從嘗試進行如廁訓練到完全脫掉尿不溼且白天基本不尿褲子,也可能需要3-6個月的時間。對大便的控制通常比小便更早或基本同期完成。
大資料研究表明,正常發育的孩子成功達到白天不尿褲子(stay dry during the day)的平均年齡是在30-33個月,也就是2歲半到2歲9個月之間。
一個正常發育的孩子已經做好準備進行如廁訓練的訊號包括:
能獨立行走並願意坐在小馬桶上、對小馬桶有一定興趣
能遵從簡單的指令、能自己表達想上廁所的需求
白天間隔1.5-2小時左右通常不會尿,或午睡醒來尿不溼經常是乾的
能自主脫下褲子或拉拉褲
有迎合家長期待的意願,例如被表揚後表現出開心
有一些自發模仿大人或大孩子的行為
可見,伴有一定程度粗大和精細運動、語言認知、社交能力落後的自閉症孩子,達到上述預備狀態的年齡,很可能晚於同齡人不少。打個比方,如果孩子的綜合發育和認知年齡都落後於生理年齡6個月左右,那麼Ta開始接受如廁訓練和完成的年齡,很可能也會推遲半年左右。
家長如果嘗試如廁訓練了一段時間(例如1-2個月)很少有進展,甚至成功排尿的次數少得可憐,就說明孩子很可能還沒做好準備,建議暫緩,以免增加焦慮感和挫敗感。對於譜系的孩子來說,在2歲3個月之前進行訓練的成功率可能是很低的。如果孩子到了3週歲左右還沒有很多能表達需求的短句子,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識別孩子的手勢或表情,才能捕捉到如廁訊號。
除了發育階段之外,還有哪些因素阻礙了譜系孩子的如廁訓練呢?
PART.01
感官過度敏感
閉娃的觸覺、嗅覺等都可能十分敏感,對廁所的氣味、馬桶的質地和溫度、沖廁所的聲音等,都有可能抗拒,但未必會自己表達出來。稍有些異味或洗潔精氣味的廁所、周圍嘈雜的聲音等,都有可能成為Ta們抗拒使用馬桶的理由,顯得對環境十分挑剔和苛刻。
PART.02
墨守成規、適應新環境能力差
就如孩子對於固定玩具或場所的痴迷、對於食物的固有習慣一樣,對於上廁所這種基本生理需求,也與特定的程式和環境暗示完全“繫結”在一起,造成如廁訓練不順利。
例如,一些孩子只接受帶著尿不溼大小便而拒絕脫掉,或只能在特定的房間/廁所而拒絕環境的任何改變,甚至有一些在家中或幼兒園已經可以自主上廁所的孩子,在親友家、商場、景點等堅決拒絕上廁所。Ta們可能憋尿憋便,也可能堅持要回家、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解決等,也給家長帶來很大的困擾和尷尬。
PART.03
不愉快體驗的影響
對於一些譜系孩子來說,焦慮的情緒可能無處不在。白天做干預、每日三次進餐、1-2次入睡、接觸陌生人、乘坐公共交通……等等,都可能是焦慮的來源。再額外增加主動上廁所(以及不小心尿褲子)帶來的壓力,Ta們其實也挺不容易的。
PART.04
便秘
因為飲食結構、排便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星娃發生便秘的機率遠遠高於普娃。而便秘導致結腸過度擴張的狀態,也會顯著影響控制小便的肌肉(膀胱括約肌)的自主控制。一些孩子長期深受便秘的困擾,已經形成對排便的恐懼心理。
對於習慣性排乾結大便的星娃來說,建議先積極地解決便秘的問題,讓排便變得十分順暢自然,再進行小便的訓練,也許是“事半功倍”的。
參照《布里斯托大便性狀量表》,4型(表面光滑無裂痕褶皺的條狀)是最理想的大便性狀。如果經常發生3型甚至2型和1型,或在排便時伴有不適或痛苦的表情,則建議先積極解決便秘問題後再進行如廁訓練。
除了積極地增加飲食中的纖維素攝入之外,常用的治療便秘的口服藥物還包括乳果糖和聚乙二醇等,它們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安全的。可以在兒科醫生等專業人士指導下短期或長期使用。
《布里斯托大便性狀量表》
如廁訓練的有效方法
我自己在門診接觸到的譜系兒童中,就有很多都伴有如廁訓練的困難或某個時期的“行為倒退”。在給這些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我們會採用一些有效的行為干預方法,包括:
01
建立固定程式
從每天一次主動上廁所開始(trip training),例如把上廁所設為出門前或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吃飯或睡午覺之前的固定程式。選擇一個孩子很可能有一定尿意的時段進行,提高成功率;明確告訴孩子“先上廁所再出去玩”、“上完廁所去睡覺”等等,希望形成固定的規律和“潛意識記憶”。
02
正面強化
任何情況下只要成功就予以表揚或獎勵,可以使用語言表揚或貼紙/小紅花。失敗了暫時忽略或淡化,不要強迫或苛責孩子。
03
減輕焦慮、降低期待
減輕焦慮、降低期待:不要總追著孩子詢問“想不想上廁所?” “想上廁所一定要告訴媽媽……”這可能加重潛在的焦慮情緒。
可以將某個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或遊戲規定為“廁所專屬的遊戲”(toilet-specific activity),例如吹泡泡、玩特定玩具等。允許孩子在廁所(尤其是大便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放鬆下來,並逐步開始對上廁所有所期待。這樣可以增進排便的習慣性、降低焦慮感。
注意,如果某個玩具入選成為“廁所專屬”,最好就不要在其他地方給孩子玩了。
04
逐步脫敏
讓敏感的孩子對一些感官刺激逐步脫敏,不可操之過急。例如特別抗拒進入廁所的孩子,可以先從在門外觀察家人上廁所、再到進入廁所但不使用馬桶、再到坐在馬桶上玩一會兒玩具……
05
視覺輔助
使用視覺輔助工具,如社交故事或圖片卡片,幫助孩子理解使用公共洗手間的過程。
06
在家練習
如廁訓練初期可先不要求孩子使用公共廁所,但儘可能模擬公共洗手間的體驗,在家中練習使用洗手間。考慮在孩子適應公共洗手間之前,在熟悉的環境中(例如自家車裡)使用行動式便盆座或尿墊以應對緊急情況。
可以使用獎勵計劃表給孩子正面強化
這些方法需要適當靈活運用,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比如6歲的譜系男孩小潘在家能自主上廁所,但幾乎沒有成功使用過家裡和熟悉的干預機構之外的公共廁所。他看到公共廁所會莫名抗拒,總說“害怕”,表現得很不安。他甚至會憋尿4個小時,只有帶回到車裡並帶上尿不溼,才能解決。
一開始家長以為是對光線比較暗的地方抗拒,後來發現對廁所的氣味、聲音等都敏感。小潘出遊、參加活動,都成了家長的“心腹大患”。
兒童心理醫生介入後,十分耐心地採用“系統性脫敏”的方式,先從只看廁所的圖片或影片開始,後來親自陪著孩子一起到廁所待一會兒、再由醫生沖廁所小潘看著、小潘沖廁所醫生看著、逐步進步到可以在廁所裡順利小便了。
對於如廁問題,家長還可以:
與孩子的老師或康復團隊積極溝通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進展和困難。Ta們很可能願意幫忙維持或加強已有的技能。
重視孩子的飲食習慣,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攝入過多乳製品。
給孩子讀跟上廁所相關的繪本或故事、看相關的圖片,增加趣味性和期待。
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人士(例如兒科醫生、心理醫生或治療師)的幫助。
公共廁所的挑戰
帶譜系孩子外出時上公共廁所也是很多家長的恐懼,有些譜系孩子在家裡上廁所沒問題,但一到外面就各種出狀況,這裡給家長提供幾個讓孩子適應公廁如廁的實操步驟:
PART.01
第一步 明確恐懼的來源:確定公共洗手間的哪些具體方面引起了兒童的焦慮。列出與使用公共洗手間相關的一系列情境,從最不引起焦慮到最引起焦慮進行排序。
PART.02
第二步 放鬆訓練:幫助孩子學習應對壓力環境下的應對方法,例如深呼吸技巧、放鬆肌肉等自我暗示方法,以便在他們看到廁所感到焦慮時使用。
PART.03
第三步 想象暴露:讓孩子在練習放鬆技巧的同時,想象使用家裡熟悉的廁所。多次後再慢慢引入更多引起焦慮的場景,例如想象在朋友家或熟悉的公共洗手間使用廁所。
PART.04
第四步 實地暴露:選擇低焦慮情境開始,例如在非高峰時段訪問公共洗手間,哪怕先在門口站一會兒。這時候沒有其他人在使用,也不用趕時間。讓孩子自己練習掌握的放鬆技巧。之後再逐漸增加情境的難度,例如在更繁忙的時間去洗手間,或在不同場合使用洗手間。
PART.05
第五步 正面強化和表揚:對孩子的努力和成功給予表揚,即使是小的成功也要表揚。這可以是口頭表揚或小獎勵。在暴露過程中要注意保持一致性,以防止倒退並建立信心。
PART.06
第六步 泛化到不同場合:一旦孩子對一種型別的公共洗手間感到舒適,就讓他們接觸不同型別的公共洗手間(例如餐館、公園、購物中心),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去公共洗手間,以泛化這一行為。
PART.07
第七步 維持階段:繼續練習使用公共洗手間以保持技能。家長要注意觀察和監測孩子的焦慮水平,及時靈活調整要求。
PART.08
第八步 應對挫折和倒退:要理解孩子隨時可能再次變得焦慮,這是正常的。碰到暫時的倒退千萬不要氣餒。繼續強化過去的成功經驗就好,不要苛責孩子或者覺得孩子是故意的。
PART.09
第九步 鼓勵獨立:隨著孩子變得更加舒適,鼓勵他們自己主動使用洗手間。在一些情況下讓孩子做出選擇,例如選擇使用哪個洗手間,以培養控制感。
(為保護隱私,又又、浩仔、湯湯、小潘均為化名)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徵集線索/稿件,一經採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點選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