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夥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春節期間,娃總能收到幾個時興有趣的玩具。小朋友是開心了,大人心裡好一陣打鼓。
現在兒童玩具質量良莠不齊,有些還很危險,自己平時給孩子買都要挑上好一陣,朋友不瞭解情況,萬一選到不合適、不安全的玩具怎麼辦?
扔是不可能扔的,一番好意怎好輕待。那麼,就來簡單三步檢查下玩具的安全性吧!
看產品標識
拿到送來的玩具,不要急著拆開玩,先看看外包裝或標籤上有無明確標識以下內容:
1、產品名稱;2、廠名、廠址及聯絡方式;3、適用的年齡範圍;4、安全警示(警示標誌/警示說明);5、含有填充物的成分及材質;6、產品標準;7、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標誌等
越詳細越好,含糊其辭甚至直接沒有的,基本上不太靠譜。尤其是6和7,要格外注意。
產品標準:國內玩具生產必須滿足強制性國家標準GB6675-2014《玩具安全》;某些玩具還有特定的標準,比如電玩具和乘騎車輛玩具的強制標準GB19865-2005《電玩具的安全》。
認證標誌:目前我國對兒童用品實施3C認證,部分種類產品包裝上必須加貼3C標誌,即“CCC”標誌。該有而沒有這個標識的,就是我們俗稱的“三無產品”,不能給孩子玩。
以下幾類玩具包裝必須加貼3C標誌:
電玩具(電動玩具、影片玩具、聲光玩具、熱源玩具、實驗型玩具等) 塑膠玩具(娃娃玩具、塑膠材質的彈射玩具、“爬爬墊”等) 金屬玩具(靜態金屬玩具、機動金屬玩具、含金屬材質的彈射玩具等) 乘騎車輛玩具(玩具腳踏車、電動童車、滑行車、平衡車、扭扭車等)
不帶電的木製玩具、毛絨和布制玩具、水上玩具、可充氣的玩具、彩泥或水晶泥等軟體造型玩具不要求3C認證。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包裝上看到一些國外的認證標誌,例如歐盟的CE認證(下圖左)、美國的ASTM認證(下圖右),這些標誌代表玩具透過了國外官方主流的玩具安全標準,也是可以入手。
有了這些產品標準和認證標誌的玩具,一般來說材質、設計上不會出太大的紕漏,相比三無產品安全性更有保障。但僅看產品標識是不足以完整地考察一個玩具的安全性的,所以我們還需要進入第二步。
看細節材質
給小朋友(尤其是3歲以下的低齡小朋友)玩的玩具,一定要著重檢查零部件的設計,謹防任何勒傷、劃傷、誤吞、誤卡等的可能:
1、是否存在徒手(無需藉助工具)即可拆卸/易脫落的零件2、零件是否太小(直徑<4cm),存在被誤吞或吸入的可能3、是否帶有可拆卸、可能被誤吞的小磁鐵4、是否存在鋒利的邊緣或片狀部件,如毛刺、鋸齒5、是否帶有可能纏住脖子/手指的繩子、絲帶6、是否存在能卡住兒童手指的縫隙、小孔7、電動玩具的電線是否收攏好,電池蓋是否安全牢固8、整體是否結實,被敲打或扔擲後是否容易碎裂、零件脫落9、毛絨玩具,縫線是否緊密,是否飄毛、掉色,眼睛鼻子部件是否牢固10、發聲玩具,聽噪聲吵不吵,會不會擾民
別看這些細節檢查起來繁瑣,給孩子玩的東西,哪怕一個小小的紕漏都可能引來嚴重的安全隱患。這些經驗每一條都是從真實的教訓中總結而來,值得家長牢記。
當然,透過國家或權威標準認證的玩具基本沒有太大問題,這一步屬於查漏補缺,而有時候親戚帶來的玩具沒有標籤包裝,也可以按這些參考意見排查下細節。
材質方面,家長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塑膠玩具材質的安全性。
塑膠玩具的材質就很多了,最常見的有ABS、PVC、PP、PE等。這些材料各有優缺點,但按標準生產基本上是安全的,優先選擇單一材料製成的塑膠玩具、在日常使用中注意引導孩子別習慣性啃咬玩具就好。
第三步
搜事故新聞
透過前兩步排查的玩具,基本上沒啥問題,可以準備給孩子玩了。但在這之前,保險起見還是搜搜有沒有這個玩具相關的事故新聞。
每年總會有些【危險玩具】渾水摸魚進入市場,危害小朋友的健康和生命,親戚好友平時沒關注,可能不小心跟風購買。
下面總結了一些新聞披露過的危險玩具,大家可以記一下:
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的本質就是火藥,屬於易燃易爆炸的危險物質。其燃放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可能灼傷孩子,火星可能引發火災,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能量和碎片可能炸傷孩子的眼睛以及顱面部,導致眼球摘除、永久失明、毀容等嚴重後果。
此外,煙花爆竹燃放時會產生大量顆粒物和氣態汙染物,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傷害肺組織、誘發支氣管炎等疾病。
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為了大家都能過一個平 平安安的好年,我強烈不建議家長帶孩子放煙花爆竹,更不建議直接把煙花爆竹給孩子把玩。
磁力珠(巴克球)
某寶至今仍在熱賣
巴克球平均每個只有幾毫米,低齡兒童在把玩時很容易將之多個吞下或塞入尿道/肛門。被吞進肚子的巴克球可能在不同的腸段相互吸引成串,導致腸梗阻,不及時處理可引發腸穿孔壞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是死亡。
這樣的意外在外科並不少見,李清晨醫生前幾天晚上才剛碰 上 :一 名9歲男孩誤吞了7顆磁力球。
塞入尿道/肛門的巴克球也是大麻煩。2018年深圳一13歲男孩因下腹痛到院就診,拍片顯示膀胱左側壁有十多顆緊緊連在一起的巴克球,經過醫生診斷,孩子被確診為慢性膀胱炎,最後也是開刀做手術才把巴克球取出。
小球+磁鐵,集齊這兩個要素的巴克球,對兒童來說危險度極高。美國兒科學會警示不能給6歲以下兒童玩帶有小磁鐵的玩具,但我認為這個年齡還可以提上一提,在孩子還不能充分理解磁鐵的危險性之前,都不應該給TA玩這樣的玩具。
氫氣球、夜光球
過年街頭上常見的氣球,裡面未必裝的是安全穩定的氦氣,還可能是比氦氣便宜近十倍,但易燃易爆的氫氣,一遇明火非常危險。
2020年11月湖南一名男子攜帶多個氫氣球進入電梯,用打火機時不慎點燃氣球,導致氣球瞬間爆炸著火,電梯內五人不同程度燒傷。
如果你不能確認氣球裡裝的是不是氫氣,請不要給孩子玩,更別把氣球拴在孩子的身上,否則引繩也可能勒住孩子的脖子、手臂,引發意外。
鐳射筆
鐳射等級較高、高功率的鐳射筆很危險,直射眼睛時可能灼傷視網膜,引起視力下降,嚴重的會對視網膜造成黃斑裂孔,導致視力急劇下降,難以恢復。
2021年浙江一名12歲男孩在學校附近的商店內買了鐳射筆,在玩的過程中不慎照到眼睛,造成雙眼幾乎失明,僅能看到視力表最上面兩行;同年,湖南永州兩初一學生搶鐳射筆,其中一人的左眼被鐳射筆傷到,致十級傷殘。
孩子收到鐳射筆,要先看看有無標註鐳射等級和安全警示,1類、1M類的鐳射筆相對安全,照到眼睛一般沒事。標註2/2M/3R/3B/4類的就不要給孩子碰了,尤其是3B類、4類,不小心照到眼睛要立即去醫院檢查。
我不建議給孩子玩鐳射筆,一來商家未必會規範標識鐳射等級和安全警示,二來這是一個可能傷己又傷人的“玩具”,孩子把握不住。
邊緣銳利的指尖陀螺
某些大人看到孩子喜歡指尖陀螺會順手轉贈。若是邊緣圓潤的還好,有些指尖陀螺邊緣尖銳,甚至隱藏刀具,在高速轉動的情況下極容易劃傷身體。
2017年,哈爾濱一男孩午休和同學玩指尖陀螺,不料被同學手中飛出的陀螺劃傷手;澳洲一名11歲的男孩把指尖陀螺拋到空中,不慎被跌落的陀螺擦傷眼角,險些失明。
像這種尖銳+高速轉動的“玩具”,再酷再解壓也別讓孩子碰。
加壓彈射玩具
諸如手槍、水槍、飛鏢、彈弓等加壓彈射玩具,打在身上很疼不說,萬一不小心射到眼球或敏感部位,大機率就要送急診了。
哪怕是看起來最無害的水槍,也引發過多起射傷人眼的慘案。曾有人拿兒童玩具水槍做過實驗,中型或大型加壓水槍能瞬間擊穿10釐米距離內的塑膠保鮮膜。
像這種傷人又傷己的“兒童玩具”,見一個扔一個!
水精靈(水寶寶)
水精靈,主要成分是吸水性樹脂,沒遇水前是平平無奇的五彩“糖豆”,一遇水便迅速吸水膨脹,體積擴大數十倍。
年齡較小的兒童可能誤吞,被吸水膨脹的水精靈堵塞喉管,無法呼吸。水精靈進入消化道,數量多的情況下還可引發腸梗阻,帶來生命危險。
水晶泥(史萊姆)、起泡膠、假水
這些產品的原料裡都含有硼砂,屬於致死劑量較低的毒性物質。
在硼砂含量未超標,且玩的過程中注意不碰眼睛嘴巴、玩完洗手的情況下,水晶泥對孩子來說未必會很危險...但問題在於,我們無法確定買到手的水晶泥硼砂含量有沒有超標,而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也很難約束自己的小手和嘴巴。
有安全隱患的手工泥還是別給孩子碰。孩子著實喜歡DIY的,可能考慮下橡皮泥、溫感泥,我之前也有推薦過,感興趣的可以搜搜。
篇幅問題,文章僅列出幾種常見的危險玩具,不在此列的玩具不代表不存在安全隱患。任何時候,家長直覺一個玩具給孩子玩可能不妥,都應該提起警惕。最後,祝願大家都能平安、快樂地過好這個年。
end
參考文獻:
1、中國消費者協會:https://cca.org.cn/jmxf/detail/25250.、https://cca.org.cn/ztbd/detail/21917.、https://cca.org.cn/jmxf/detail/30078.2、https://openstd.samr.gov.cn/bzgk/gb/std_list?r=0.5163656331248112&p.p1=1&p.p2=%E7%8E%A9%E5%85%B7&p.p90=circulation_date&p.p91=desc3、http://www.cnca.gov.cn/zw/gg/zjgg/202008/W020200820363315915413.pdf4、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
免責宣告:本文資料更新於2023年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包圖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