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前幾天,我在文章裡淺提了一下啾啾去的獨立滑雪營。
很多姐妹都很感興趣,評論區被大家的留言堆滿了,大家等等我,後面有時間安排個攻略。
還有一些姐妹問我,這一週的時間,是怎麼放心讓啾啾一個人在營地的?
坦白說,幾年前啾啾第一次被我送到夏令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時,我也一千一萬個擔心,每天都會想她有沒有好好吃飯,覺睡得好不好,跟夥伴相處有沒有矛盾。
但我也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定有“獨立”這一課,早一些讓孩子認識和體驗,對她的未來有好處。好在啾啾適應得很好,老母親這條路也算是沒走岔。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歷,這幾年我不止一次,把啾啾和呦呦打包送到過一些夏令營和冬令營,姐妹倆在這方面越發駕輕就熟,到了營地一整個放養狀態。
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去年夏天,啾啾和呦呦去西班牙的夏令營,妹妹到營地的第二天頭繩就丟了,十幾天的行程全都披頭散髮。
平常每天都要洗的香噴噴的倆孩子,經歷了史上最長時間的不洗澡、不換衣服。
回到酒店我給妹妹洗頭,水換了三四遍還是髒的,一摸裡面全是沙子……
但關於這段行程,她倆都表示:太好玩了,根本不想回來。
當時這件事還給了我一些小小的震撼,甚至跟朋友探討了一番:我們給孩子提供絕對安全、科學的成長空間,究竟是對還是錯?
孩子的韌性
比我們想象中強得多
我們這代人,當了父母以後,幹什麼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信奉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從小報各種興趣班為孩子未來鋪路,一年十幾萬的國際學校,咬咬牙說進就進。
甚至有很多媽媽,在生娃後能力達到了巔峰。不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吧,但比起專業育兒嫂、營養師、裝修工,那也是不差什麼的。
當然不能說錯,但是我認為,養孩子也許不需要這麼小心翼翼。
我們小時候也沒人管,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爸媽特別忙,經常就是一放假就把我扔到我姑媽家。
姑媽家孩子多,每天我就跟我表哥表弟們,我們一幫小孩在泥巴里面滾,整個假期都“放養”的很開心。
那時候條件沒現在這麼好,家長養孩子也沒有現在這麼精細,但是我們那代人,也都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肯定不主張大家沒苦硬吃,尤其不能像電影《抓娃娃》一樣,明明家裡是富豪,卻愣是跟孩子說咱家窮得叮噹響,孩子上個學還得去撿廢品補貼家用,那完全沒必要。
只不過,適當的“低配”,能讓我們看到孩子的更多可能性和驚喜。
我始終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棵小樹苗,需要有陽光照射,但也不可避免的會經歷風霜雨雪。
教育孩子不用非得精心保護、精心管理,其實讓孩子“糙一點兒”也不會怎麼樣,孩子的韌勁比我們想象中要強得多。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去尋找自己的興趣和人生
這兩年,經常聽到身邊很多人說“鬆綁”。
有的人在工作中鬆綁,利用週末和節假日出去旅個遊,有的人在親密關係中鬆綁,不再把自己的個人意願強加到隊友身上。
其實在帶娃上,父母也需要偶爾鬆鬆綁。
所謂的鬆綁,就是脫離掉一些常規的規律,有一些不一樣的生活。
比方說,孩子按部就班的,度過了一個學期非常精細的生活,吃什麼、學什麼、玩什麼,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來,那在寒暑假的時候,咱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做一些,平常不太能做的“出格”的事。
比如偶爾點一次外賣、玩會兒遊戲、泥地裡打滾兒是沒什麼的。
千萬別覺得,今天我給孩子吃外賣了,我就是壞媽媽了,今天沒時間給孩子洗澡了,就覺得孩子出了汗要生病。
不會的。
媽媽們如果永遠正確,永遠在軌道上,太痛苦了!偶爾擺爛一下,跟孩子一起刷一會兒手機,躺著曬會兒太陽,也不會怎麼樣。
有媽媽說,我也給孩子時間玩了呀,只要寫完作業,是可以刷手機看pad的。但是大多數孩子,跟家長在一起都不會是絕對放鬆的。
我之前參加過一個聚會,有一個家長,雖然和我們待在一起,但是她的餘光一直都在孩子身上,一會兒提醒孩子離手機太近了,一會兒問孩子要不要喝水了,一會兒又嫌孩子坐姿不對了……孩子最後就很生氣。
我其實特別能理解那個孩子,當你沉浸在一個小世界裡,有人一直說你這不對那不對,煩不煩?別說孩子了,大人也煩。
家長越是三令五申不讓做什麼,孩子就越叛逆,鬧著說我就是要近視,就是不洗澡,就是不吃蔬菜。
與其這樣,雙方都得不到有效喘息,倒不如讓孩子多跟同齡人在一起。
夏令營、冬令營也好,在小區樓下一起玩也好,大人需要社交,孩子也需要在一個不捱罵、不被打擾的環境中,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寫在最後:
龍應臺在《目送》裡說過一段話,我特別有感觸。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想給孩子最安全、最美好的環境,可是人生太長了,父母護得了他們一時,護不了他們一世。
我始終認為,讓孩子親歷世界的很多面,遠比考多少分、成多大的才,更重要。
所以我養育女兒,非常看重的一點,就是生命的彈性。
我希望在我有能力的時候,多帶她們感受不一樣的生活,讓她們知道條件好的時候,如何去過得優雅且體面。
但是當條件不足的時候,她們也能夠在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裡面找到樂趣,不會動不動就打退堂鼓,遇到點事情就自暴自棄。
當然了,即便經歷過這些,她們的未來也不一定就能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至少將來她們走進社會、獨當一面的時候,也不會太差。
今天的文章,送給所有媽媽,也包括我自己。
希望我們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際遇,都能承得住高,也能就得住低,有獨立性和韌性,也有行走世界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