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競選獲勝後,國內社交媒體一直籠罩著陰雲,除了打算赴美留學爸媽心惶惶外,原本有意赴美產子的新手父母也“涼涼”。
因為特朗普在競選中曾提及,他上任後除了將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之外,還將終止非法移民在美所生子女的自動公民身份(Birth-Right Citizenship)、以及“生育旅遊”現象。
就連從他今日組建的內閣班底也能看出,這次特朗普是鐵了心要好好整治一番移民問題。
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Mike Waltz),鷹派議員、退役陸軍國民警衛隊軍官、戰爭老兵,向來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曾呼籲美國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
被稱為邊境沙皇的湯姆·霍曼(Thomas Homan),曾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中曾擔任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的領導人,是特朗普邊境政策的堅定支持者,這次等特朗普上任即執行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
雖然非法移民、邊境驅逐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整個特朗普政府在移民這件事上表達的態度就是毫不心慈手軟,也就難怪國內一部分家庭擔心赴美生育這件事真會涼涼。
為了讓孩子求學可以“兩條腿走路”,很多人赴美產子擔著巨大風險,不僅舟車勞頓、花費巨大,還可能人財兩空。但也耐不住這收益巨大——一面可持旅行證回國後申請國內戶籍,就讀公立學校,再透過聯考避開獨木橋;想出國,也可享受美國公立教育資源。
如果如特朗普說的,明年1月他上任後要拿“出生公民權”開刀,美寶處境會如何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客觀分析一下,為什麼特朗普想徹底整治這一現象沒那麼容易?
在正文開始前想和大家預告一下:
留學如何省錢有效規劃?
11月23日深圳第3屆留學菁英匯
30+頂級學校/機構
一站式補齊教育資訊差
名額有限,點選下方圖片一鍵報名
阻止赴美產子,特朗普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5月,特朗普在社媒平臺X釋出了條競選影片表示,如果自己有機會再次當選,他第一天上任要簽署的行政令就包括取消“出生公民權”。
影片中,特朗普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國家之一,即使父母雙方都不是公民,甚至不合法居住在美國,他們生出來的孩子也會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他認為,這種“出生就是美國人”的政策造成了不必要的移民壓力。
他提議,只有當父母中至少一人是公民或合法居民時,孩子才能自動獲得出生公民身份。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生在美國了,該政策不會對過去追究。
(資訊擷取自NBCNews.com)
我特意查了一下在美國什麼算“合法居民”,與咱們普通人相關的、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即綠卡持有者。
透過結婚或者投資某專案獲得的條件性永久居民(Conditional Permanent Resident)。
以及持有合法簽證的非移民(Non-Immigrant Visa Holders),比如持有工作、學習、訪問等簽證(H-1B、F-1、J-1)的外國人。
也就是說,即使現在你沒有綠卡,但如果有工作簽證、留學生或者訪問學者的F-1、J-1簽證,在美國生的孩子,也依舊是美國公民。
這條線上的群體,不是特朗普上任後要打擊的物件。
但在“合法居民”囊括的簽證型別裡,不包括B-2旅遊簽證——也是赴美產子者最常用的簽證。這是特朗普在這條影片裡、包括他上臺後要重點打擊的生育旅遊。
(資訊擷取自NBCNews.com)
特朗普早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就表示要廢除“出生公民權”,但未付諸行動。
原因在於:出生公民權根植於美國第十四修正案,要廢除這一權利需要修改法條,這涉及複雜的立法程式和廣泛爭議。
修正案需參眾兩院2/3多數同意,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幾乎不可能達成共識。
另外,特朗普任期內,優先議程如稅改、移民政策和貿易關稅等佔據了大部分政府資源,廢除出生公民權可能並非主要議題。因此,儘管他提出這一目標,實際操作卻未能實施。
但在打擊赴美生子上,特朗普當時也不是毫無動作。
2020年1月,特朗普政府出臺了針對生育旅遊的簽證政策,“生育旅遊簽證限制政策”(B-1/B-2 Visa Restrictions on Birth Tourism)。
其核心內容是:簽證官在審批B-1/B-2簽證時,如果懷疑申請人的主要目的為生育,可以拒絕頒發簽證。
政策頒佈後,受疫情影響,很難客觀計算出到底有多少因此赴美生育失敗的案例數。
即便如此,大家對赴美生育的關注度也不低。
特朗普重回白宮,赴美生育是不是會遭到重創呢?這很難說,因為此前頒佈的政策並沒有完全禁止外國孕婦入境美國。
但鑑於這已經成了一條成熟的灰色產業鏈,簽證官透過提高簽證稽核標準,使得有意產子的申請人更難透過簽證審批也是毋庸置疑。
為什麼反對赴美生育?
一位網友提問:自己花錢去,生完後就回國,也沒有佔用美國資源和福利,為什麼特朗普要打擊生育旅遊?
我認為,首要、最主要的原因是,提出這項政策可以最佳化總統候選者的形象。
移民問題在美國一直是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透過提出一些“容易操作的”的問題(比如打擊生育旅遊),特朗普能夠在選民中強化其“美國優先”的形象,從而增加選民支援。
所以,與其說這是總統“憂國憂民”,不如是說為了自己能贏。
不過從客觀上說,儘管生育旅遊不會直接消耗美國公共資源,但特朗普這位保守派認為,它會間接影響未來教育、醫療和福利資源分配、國家安全以及移民政策的公平性和完整性。
最明顯的就是“鏈式移民”:持有美國國籍的孩子在未來可以為父母和其他直系親屬申請美國簽證。
雖然成功操作需要耗費十幾年,但對於在美國本土兢兢業業工作、合法納稅多年的人來說,一些人覺得不公平、不舒服也是情理之中。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非法移民,赴美生育這件事美國本土人態度倒是包容。
Reddit上有個帖提問:2012年(有資料的最近年份),非美國居民生育了大約8000個孩子。雖然並非所有這些人都是生育遊客,但數量不在少數,許多國家都專門宣傳生育旅遊服務。你認為該做些什麼?
回覆基本有兩類。第一類:和美國當年本土出生的總人數相比,赴美生育是個極小的數量,不值得我們操心啊。
每年美國持槍的人數遠超於8000人,前者才是我們要操心的吧。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法律規定了,那就支援和擁護,無論如何出生的,只要有美國身份都不應該受到歧視。
所以,“赴美生育”只是美國移民這個大問題中的一個小邊角料,本土人更在乎的是非法移民人數有沒有控制、政府如何解決他們可能“搶”本地人工作、資源和福利。
特朗普雖然把嚴厲打擊“赴美生育”作為一項競選政策提出來,但針對那些打算給娃弄個美寶身份的家庭來說,他能做的也就是嚴審旅遊簽證。
拋開特朗普為了最佳化自己的競選形象,赴美生子現在真在美國發展成地下產業鏈了。
帶動閒散人員就業(司機、廚師、代辦證件、月嫂等),盤活閒置的房產資源,在美國待產、乃至生育後的小半年時間裡,這個群體消費力非常可觀,所以這個產業鏈有不小的商業價值。
這相當於遠赴重洋、幫美國創造GDP,同時還自掏腰包幫美國政府養高質量娃。
那些老謀深算的政客們,怎麼會算不清這筆賬?又怎麼會輕易摧毀這條產業鏈!
美寶不爛尾,得靠這兩項託舉
拿美寶身份將來是何變數,我們也只能等明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後再看。
作為父母,我覺得與其擔驚受怕,不如想清楚如果孩子真的拿到美寶身份,接下來十幾年的教育、全家的生活要怎麼走才合適。
對於生美寶值不值,社交平臺上也有兩種觀點,有人說一切值得,有人說中產美寶大機率會“爛尾”。
那些執意要給孩子弄個美籍身份的家長,也是掛心孩子教育的一批人,大家如意算盤打得不錯:與國內考生相比,擁有外國身份,孩子在聯考錄取中優勢明顯,進入國內名校就讀也更容易。
如果不想走體制內教育這條路,等孩子小學或者中學階段送出去,名正言順、身份不尷尬,也能享受到國外不錯的公立教育資源。
但往往人算不如天算,美寶的身份優勢想要顯現出來,首先在政策大方向上不能有變數。
就拿走體制內教育這條路來說,從2021年開始,教育部發布相關規定外籍學生被認定為國際生需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解讀一下:
如果你家美寶想讀國內的大學,要麼孩子出生時父母一方或雙方有綠卡(卡掉一批美寶爹媽),孩子拿的是中國簽證(注意不是旅行證),且高中階段至少在國外讀兩年;
要麼孩子父母都是中國人,孩子出生後是外籍(只能辦中國旅行證),那麼孩子考大學前4年需要放棄中國身份(畢竟多數美寶父母都會給美寶娃再上個國內戶口的雙保險),並在高中階段至少在國外讀兩年。
政策將來是否進一步緊縮,不好說。但真讓父母下決心讓孩子選擇哪國身份,卻很艱難。
孩子將來混得如何,可得全看孩子自己的能力了。揣著一個外籍身份在國內無論是就業還是生活,都有所不便。
圖源pexels
至於另外一條路,那些很早就下定決心把孩子送出國讀書的家庭,美寶身份優勢能不能顯現出來,幾乎依舊仰仗父母的託舉力。
無論是主張把孩子在哪個學齡段送回美國讀書,背後都需要父母強大的“鈔能力”。有實力的,一路送孩子讀私立,也要求家庭擁有很好的現金流能力。
稍弱一點的,可以送孩子讀公立,但前提是,父母要接受得了孩子在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帶來的水土不服。
就算父母想省錢,讓美寶娃高中出來、選個好點的公立高中,然後考個州旗艦大學,如果父母在美國有工作和納稅還不錯,否則不少美國高校明確要求父母必須是州內稅務居民,估計多數美寶在繳費核實階段就被擠掉了。
圖源pixabay
當然,寫這些並不是讓美寶家庭焦慮,政策在變、經濟環境在變,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準呢。而且,目前在我的朋友圈子裡,我還沒有遇到真正爛尾的美寶。
朋友A,當年來美國讀博士,期間結婚、生子,孩子在美國讀了兩年幼兒園,畢業後選擇回國工作。
孩子目前還是保留了美籍,在上海讀國際小學。
夫妻倆在國內工作穩定、父母家也有些家底可以幫襯,所以留出了一筆錢打算讓孩子讀完初中來美國讀高中和大學。
但也不勉強,小孩如果不想出國讀書,他們也接受孩子讀國內高校。
另一個朋友B,是懷孕期間以訪問學者身份來美國生了娃,一年訪學結束後帶娃回國,孩子一直讀公立學校。
她和老公都是國內醫院的醫生,工作不錯,所以不可能為了孩子的教育辭職陪讀。另外,醫生收入雖然尚可,但也不可能支付得起孩子從小就出國讀書的費用。
目前打算是,如果孩子是學霸,體制內和體制外一起卷,哪個結果好就去哪裡;如果孩子是普娃,就乖乖留在國內,父母託系將來找個餬口的工作,也別花錢去外面折騰了。
圖源pixabay
所以啊,那些已經生了美寶的家長,多數還是處於觀望狀態,看自己的經濟實力、也看孩子是不是讀書聖體。未來怎麼走,還得讓孩子自己選,不是嗎?
Readfirst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卻不知道適不適合?
留學全知道和閱讀第一攜手國內外頂級教育資源,讓您無論在擇校、選機構還是挑專業,都能“一站式逛齊”,不費心找到好資源!
極度內卷之下,如何跳出傳統思路,打造個性化人設?
大灣區學生如何差異化競爭,凸顯優勢?
文科VS理科生、牛娃VS普娃的申請策略有何不同?
英美雙申時間線、申請技巧和避坑指南?
如何將AI合理運用到申請中,提升競爭力?
為了全面、專業地為家長們解決這些問題,幫家長、中學、機構和大學提供彼此交流的平臺,留學全知道和閱讀第一將在11月23日,推出連結國內外頂級國際教育資源的行業對話:EduKnow 留學菁英匯。
名額有限,點選下方圖片一鍵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