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過完了年,寒假就進入了收尾階段,再有十來天,孩子們就要開學了。
當 了 幾天全職媽媽,我現在的感受就是,無比期待啾啾和呦呦去上學。
因為二胎家庭的寒假,雖然也有歲月靜好的時刻,但更多的是讓人頭疼的時候。
比如小姐倆上一秒還相親相愛,下一秒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吵起來了。
這種時候,如果不太嚴重,我一般選擇靜觀其變,讓她們自己去解決,但是老人們一般沉不住氣,總想盡快調停。
結果就是,兩個孩子的戰爭沒平息,老人可能還被捲了進來……
放在以前,我可能會覺得老人有點費力不討好,也會跟老人講,孩子越來越大了,有自己的意識了,有時候大人也得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否則就是我們越說孩子越犟。
但現在我基本不這麼做了,因為我們父母那一代人,都已經六七十歲了,她們大半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很多做事情的方法早已經形成固定模式,改變她們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後面我乾脆改變思路,既然改變不了老人,孩子爸爸大機率也幫不上什麼忙,那我就改變孩子,畢竟孩子可塑性強嘛。
別說,這一招真的很好使,在我努力幫助自己和更多人換個角度想問題之後,家裡更和諧了。
跳出事件本身
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豁然開朗
我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影片,是腦科學專家洪蘭,在Ted演講中分析論證得出的一個結論,她說:
“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跟身邊的一些朋友聊天,我們也聊到過,似乎女性更容易陷在一些具體的細節或者小事兒裡,容易鑽牛角尖,最後總感覺事情一團亂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大家也可以試試,去社交平臺搜尋“女性焦慮”這些關鍵詞,看到的基本都是——
跟孩子的教育較勁,結果一通努力,孩子成績還是不上不下;
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陷入自責反省,整夜失眠睡不著覺;
擔心遇到事業瓶頸,在工作上不敢懈怠,因為壓力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大家經歷的這些,我一個不少。
而且我剛當媽媽那幾年,尤其是生完老大前三年,焦慮的東西特別多,那時候生怕家裡的人說句什麼話,讓孩子鬧脾氣了,或者吃錯了什麼東西,對孩子造成傷害了。
總之,很多事情都能引起我的焦慮和敏感,經常在那個嗡嗡炸毛的狀態裡。
但是後來,隨著當媽年限越來越長,加上又生了老二以後,我的態度也一點點發生了變化。
慢慢地我意識到,如果我們能跳出事件本身,站在更高的角度來俯瞰整個事件,你會有一個更全域性的視角,看到更多人的感受,最後就能抽絲剝繭,找到解決事情的辦法。
有時候即使事情沒解決,但是能夠站在每個人不同的立場,理解他們不同的初衷,協同他們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就像開頭說的,我們家兩個孩子跟老人鬧彆扭,我現在都是去跟啾啾和呦呦聊,我會跟她們講老人的不容易,老人的處境,然後讓她們反向去理解,怎麼做大家都能開心?
而且我會用一件小事告訴她們,不管是阿姨、媽媽、爸爸,還是奶奶、姥姥,家裡的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說任何一句話,你都要考慮這個人當時的處境。
孩子當時也許理解不了十分,但是哪怕她能理解三分四分,孩子內心的對抗就會少個三分四分。
千萬別覺得孩子啥都不懂,現在的孩子是很成熟的,你可以跟她去溝通的,而且這麼做其實也在教她看事情的角度,是在傳遞給孩子一個非常成熟的人生觀。
啾啾現在已經學會去這麼看待事了,有時候會主動跟我分享,她透過這樣的視角去觀察了一些什麼事情。
有時候她說出的一些觀點,都讓我覺得很吃驚,她說我們都要更包容,因為家裡有四個、五個、六個人,如果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那一部分,那怎麼可能有好關係呢?
當然了,孩子可能跳出來看依舊看不明白,畢竟年齡擺在那裡。
沒關係,我也願意保留她堅持自己觀點的那部分自由,但是她未來某天,一定會因為這樣的做法越來越鬆弛,而且老母親也會因為跳出了事件本身、找到了另一種視角而豁然開朗。
人到中年40+
在這件事情上越來越淡了
我常常感慨,其實陪著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一點點變成熟的過程。
四十歲以後,我發現自己心越來越大了,對待很多事情都更加鈍感,不那麼敏感了。
以前我會因為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跟別人爭個對錯出來。後來我發現人生並不是樣樣都能如意,有些事情只能順其自然。
所以現在我就會想,算了,差不多得了,中年人應該灑脫一點,與其計較這個事,還不如想想到底怎麼解決。
年輕的時候,我也很喜歡凹好看的造型、拍好看的照片,希望自己打造出來的生活是漂亮且美好的。
現在我更願意做讓自己真正舒服的事情,比如給自己放個假,去登山,去跟閨蜜喝杯酒,去看世界,讓自己更有生命力。
說到這個,我想起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年前的最後一次出差之前,團隊小夥伴對我提了很多要求,希望我多帶幾身漂亮衣服,到時候去法國街頭和咖啡館整點“洋氣”的朋友圈素材,結果全部被我拒絕了。
我發現我好像越來越不喜歡,這種刻意“秀”出來的生活。
而且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朋友圈有這樣一個總是看上去很美好的人,孩子也好,老公也好,家庭條件也好,各種順心各種秀優越感,是不是有點討厭?
因為迴歸現實,大部分人都是毛坯人生,每家都是一地雞毛。
我也經歷過無數次深夜一邊奶娃,一邊趕稿,也因為家人生病做手術崩潰大哭,也見過凌晨三四點的天,也曾經在工作結束回賓館的路上,被暴雨澆得透透的。
我願意分享我好的一面、積極的一面,去鼓勵大家做70分的媽媽,90分的自己,也很願意坦誠地告訴姐妹們,我經歷過的人生的一些困境,從大家這裡汲取能量,手牽手往前走。
所以新的一年,希望繼續跟同頻的姐妹們一起聊孩子、聊教育、聊中年女性的那些事。
而且大機率,大家會看到一個更“深沉”的我,不是裝深沉,而是隨著年齡增長,看事情更加通透了。
不知不覺又說了這麼多,日子還長,留一些我們慢慢講。
下週一,我們會給大家推薦一個英語一對一伴讀課——久趣。
不同於市面上的英語閱讀課程,久趣最吸引老母親的地方是,它是真人老師一對一伴讀,每天15分鐘,一週5次課,主打短時高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閱讀做切口提高孩子的英語能力。
第二吸引老母親的地方是,課程價效比非常高,價格幾乎低於市面上的所有同類課程,可以說是“白菜價”。
課程適合5-14歲的孩子,能幫助孩子從0基礎到達ket水平。感興趣的媽媽記得預約直播,直播間我會詳細跟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