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是寶寶成長的關鍵期,孕媽媽們如果不想輸在“起跑線上”的話,孕期營養素的補充就顯得舉足輕重!但很多人對孕期的營養知識知之寥寥。以下列出了準媽媽們的幾個認知誤區,希望得到及時糾正。
誤區一:葉酸在孕期前3個月補充就可以了
葉酸又稱維生素B9。眾所周知,葉酸缺乏易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其實它還能帶來其它風險,比如,不僅可使孕婦流產、子癇前期(血壓高伴尿蛋白)、巨幼紅細胞貧血的發生率增高,也可使胎兒生長受限(寶寶發育偏小)、早產等的發生率增高。
對預防神經管缺陷而言,孕前3個月至妊娠後的前13周必須補充葉酸。但是由於葉酸在參與核酸合成、氨基酸代謝、預防惡性貧血、提高免疫力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對孕婦或胎兒還有其他益處,所以整個孕期都需要它!葉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只能靠飲食攝入。天然食物中的葉酸在烹調加工或遇熱時易分解破壞,生物利用率低,故每日除了飲食外需額外增補0.4毫克葉酸至妊娠結束,甚至需要持續整個哺乳期。
【正確做法】
1.整個孕期甚至哺乳期都需要口服葉酸。
2.富含葉酸的食品有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蘆筍、菠菜、西蘭花、黃豆、堅果、豬肝、豬腎等。
誤區二:每天喝2~3盒牛奶,就可以不吃鈣片
妊娠期鈣缺乏可表現為牙齒鬆動、腓腸肌痙攣(小腿抽筋)、腰腿部疼痛等。此外,妊娠期鈣缺乏還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風險。孕期如果缺鈣,為了滿足胎兒骨骼生長發育需求,母體會動用釋放自身骨骼中的鈣元素來維持血鈣濃度,也就是說,孕期鈣營養不足對母體健康危害更為明顯。
孕期補鈣首先考慮牛奶。牛奶含鈣量較高,也比較容易吸收。但也不能僅靠牛奶。一般100克牛奶只相當於補鈣 100毫克。《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2 版)》推薦,孕早期每天攝入800 毫克鈣,孕中晚期及哺乳期每天攝入1000 毫克鈣,基本可以滿足97%~98%的個體需求。也就是說,準媽媽每天要喝6~8盒牛奶。因此,每天喝2~3盒牛奶補充鈣量是遠遠不夠的。
【正確做法】
1.每天喝2~3盒牛奶,只能補充大約一半的鈣需求量,孕媽媽們還要額外補充鈣片。
2.富含鈣的食品有牛奶、酸奶、大豆及其製品。
誤區三:為了讓寶寶聰明,孕期補充DHA
DHA,也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結構組分,也是維持視紫紅質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質。孕媽媽維持體內適宜的DHA水平,有益於改善嬰兒早期神經和視覺功能發育,改善產後抑鬱以及嬰兒免疫功能和睡眠模式。簡而言之,DHA與寶寶神經、視力發育有關,還與抵抗力、好睡眠有關。FAO(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和國際圍產醫學會專家委員會建議,孕婦和乳母每日攝入DHA不少於200 毫克。如果每週至少有2~3餐吃魚,至少1餐是富脂海產魚,每天保證1個雞蛋,那麼,孕媽媽孕期的DHA是足夠量的。只有在膳食不能達到要求時,才需要適當增加DHA補充劑。
【正確做法】
1.只要每天吃雞蛋、多吃海魚,就可以不用額外補充DHA。
2.富含DHA的食品有三文魚、鯡魚、鳳尾魚等。
誤區四:孕期貧血很常見,一點兒貧血沒什麼大不了
妊娠合併貧血,對母體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感染和產後抑鬱的發病風險;對胎兒和新生兒可增加胎兒生長受限(胎兒偏小)、胎兒缺氧、早產、新生兒室息(新生兒缺氧)的發病風險。貧血關乎寶寶的大小、寶寶供氧以及媽媽們產後恢復。孕期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第一步先缺鐵,血清鐵蛋白量降低;第二步才出現貧血,血紅蛋白降低。只要血清鐵蛋白<30微克/升,就意味著“倉庫貨存量”不足,需要開始補充鐵劑了。如果達到第一步缺鐵,需要治療至少8周;如果達到第二步貧血,需要治療至少3~6個月。這還不包括體內繼續丟失的鐵。因此,補鐵路漫漫兮其修遠,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
【正確做法】
1.孕期要重視貧血,缺鐵時要積極補充鐵劑,補充時間較長。
2.富含鐵的食品有動物肝臟(如豬肝)、動物全血(如鴨血)、動物瘦肉(如牛肉)、海產品類(如蝦皮)、蛋類(如雞蛋黃)等。
誤區五:營養素補充劑在手,不怕孕期營養不足
膳食營養素補充劑是針對微量營養素缺乏而設計的,過分依賴可能會影響飲食行為,且成本較高。人類獲取能量、營養主要還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因此,保障多樣化的食物供應才是營養干預最基本的方式。
【正確做法】
《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在保持孕期婦女和胎兒健康中的應用專家共識(2014)》建議:使用各種營養補充劑的前提仍然是,建立在攝入充足且平衡營養膳食的基礎上才是安全、有效的。首先還是從食品中獲得!
文/副主任醫師 石麗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