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夕
1月29日,國內第三大晶圓廠晶合整合披露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其歸母淨利潤僅為1.7億元到2.55億元,同比下降91.63%到94.42%。
這家僅次於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的晶圓廠曾在上市之前,實現過業績大幅增長。但隨著半導體行業下行週期到來,晶合整合業績再度承壓,上市首年便遭遇“滑鐵盧”。
上市首年業績大幅下滑
晶合整合業績預告顯示,其2023年營業收入預計為70.6億元到74.13億元,同比下降26.25%到29.76%;而2023年歸母淨利潤則僅為1.7億元到2.55億元,同比下降91.63%到94.42%。
實際上,晶合整合的業績大幅回落,前三季度已有預示。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50.17億元、0.32億元,分別同比降40.93%、99.05%。同期,公司的扣非淨利潤虧損-1.25億元。
在此背景下,晶合整合的毛利率及淨利率也在大幅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這兩項指標分別為18.62%、-1.3%,而在2022年則分別為46.16%、31.4%。與此同時,晶合整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同比下降103.71%至-2.32億元。
對於全年業績下滑,晶合整合方面解釋稱,自2022年以來,全球積體電路行業進入下行週期,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等消費電子市場下滑,市場整體需求放緩,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導致全球晶圓代工面臨不同程度的產能利用率下降及營收衰退。“公司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較高,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和產品毛利水平同比下降。”
另外,該公司還表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相應的研發裝置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及研究測試費用等同比增加。
2023年也是晶合整合上市首年。在2023年5月5日,晶合整合上市,發行價格為19.86元/股。開盤當日股價達到23.86元/股,總市值約480億元。上市後不久,公司股價便開始震盪下行。截至1月29日收盤,15.68元/股,市值縮水至314.6億元。
在IPO之前,晶合整合業績便出現較大波動。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晶合整合雖然營收增長,但淨利潤始終為負。期內營收分別為2.18億元、5.34億元、15.12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分別為-11.91億元、-12.43億元、-12.58億元。
不過在2021年、2022年,晶合整合營收大幅上漲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營收分別為54.29億元、10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29億元、30.45億元。但今年5月上市後,晶合整合的業績則出現變臉。
資料顯示,晶合整合主要從事12英寸晶圓代工業務,已經具備DDIC、MCU、CIS、E-Tag、Mini LED、PMIC等工藝平臺晶圓代工的技術能力,服務覆蓋通訊產品、消費品、汽車、工業等不同領域。
根據Forst&Sullivan統計,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已成為國內大陸第三大、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純晶圓代工企業(不含外資控股企業);而在全球範圍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的統計,2022年第二季度,晶合整合的營收排名第九。
在營收結構方面,晶合整合的收入主要來自150nm至90nm技術製程。截至2023年上半年,90nm及以下製程佔公司整體營收的95.17%,55nm製程佔比為4.83%。
公司在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曾表示,隨著55nm製程產品產能的逐步釋放,該製程產品的營收佔比將逐步提升。此外,該公司還透露,正在進行40nm、28nm製程平臺的研發。
三大晶圓廠集體承壓
需要提及的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當前處於週期底部。除了晶合整合之外,國內兩大晶圓廠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均承壓。
資料顯示,中芯國際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0.98億元,同比下滑12.4%,實現歸母淨利潤36.75億元,同比下滑60.9%;而華虹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9.53億元,同比增長5.64%;實現歸母淨利潤16.85億元,同比下滑11.61%。
雖然業績承壓,但並未阻擋上述兩家晶圓廠擴建產能的步伐。
其中,中芯國際將今年全年資本開支上調到75億美元左右,而該公司資本開支主要用於產能擴充和新廠基建;華虹公司的無錫12英寸生產線專案產能不斷爬坡,與此同時,該公司第二條12英寸生產線華虹無錫製造專案,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晶合整合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稱,公司目前的月產能為11萬片左右,今年計劃在55nm製程上再擴充5千片/月的產能。該公司稱,2024年根據市場的復甦情況彈性規劃擴產計劃。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晶合整合資產負債表中在建工程科目金額達到43.75億元,而2023年初,這一數字為13.85億元。
華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晶合整合以顯示驅動為核心,持續研發先進製程及多元化工藝平臺,55nm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營收穩步提高,同時40nm OLED驅動晶片已開發成功並正式流片。隨著電視、手機等下游終端市場逐漸復甦,該公司營收有望重回增長賽道。
編輯:小茉
稽核:陳墨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