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還是那個“寧王”。
30日晚,寧德時代釋出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425-455億元,同比增長38%-48%。在動力電池價格持續下降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業績大超市場預期,今日寧德時代股價大漲7.7%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近期關於動力電池可能進一步降價的訊息持續發酵,而寧德時代也被曝推出更便宜的電池。
從業績預告來看,動力電池企業目前仍然保持了不錯的利潤率水平,這會為進一步的“價格戰”開啟空間嗎?
“寧王”利潤堅挺超預期
寧德時代的這份業績預告有多好?
從全年來看,公司預告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25-455億元,同比增長增38%-48%,中值440億元;扣非淨利潤385-415億元,同比增長36%-47%,中值400億元。
結合此前釋出的三季報可以推算,去年四季度,寧德時代實現歸母淨利潤113.5-143.5億元,同比增速為-14%到+9%之間,環比則是增長9%-38%;扣非淨利潤115.2-145.2億元,同比增長-5%到+19%,環比增長22%-54%。
這意味著,寧德時代第四季度的扣非淨利潤有較大機率會創下歷史新高。
從歷史上看,寧德時代的盈利水平與鋰礦石價格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2022年第四季度,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達到歷史高點,寧德時代的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31.38億和121.75億,均為歷史最高記錄。
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走勢
進入2023年,鋰礦石價格轉入下跌通道,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的扣非淨利潤則分別為78億、97.53億和94.28億。其中第三季度,其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降至10.66%和4.91%。
這也使得市場對寧德時代的預期較為悲觀,經歷了上半年的橫盤後,從2023年7月至今,其股價最大跌幅超40%。
事實上,相對於鋰礦石和動力電池市場價格的下降幅度,去年動力電池企業的利潤表現一直較為堅挺。
鑫欏鋰電資料顯示,2023年1月,三元和磷酸鐵鋰方形動力電芯的月度均價分別為0.92元/Wh和0.82元/Wh,到12月則分別下降至0.52元/Wh和0.43元/Wh,接近腰斬。與此同時,寧德時代的利潤卻基本保持穩定。
而從最新的業績預告來看,寧德時代單季度扣非淨利潤甚至有可能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在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的過程中,寧德時代基本保持了對下游的議價能力。
業績出色的不只是寧德時代,國內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日前也公佈了年度業績預告,其2023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8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57%-253%;扣非淨利潤8500萬元-1.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在大盤低迷的情況下,今日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股價雙雙上漲,也顯示出市場正在修正對動力電池企業過度悲觀的預期。
產能過剩利劍高懸
不過展望2024年,“價格戰”仍然是懸在行業頭頂的一把利劍。
1月16日,36氪PowerOn報道稱,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在強推降本,動力電池將進入0.3元/Wh時代。其中寧德時代正在向車企推廣173Ah的VDA規格磷酸鐵鋰電芯,標配2.2C倍率快充,加量不加價;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也在內部通知,敦促團隊繼續降本。
去年動力電池廠商維持利潤的秘訣,來自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同步降低,而一些廠商寄望於今年延續這樣的趨勢。
例如蜂巢能源CEO楊紅新近日提出,2024年的目標是將製造成本降低40%,採購成本+技術降本壓縮20%。
楊紅新還指出,透過“大單品”策略提升產能利用率,以及差異化帶來的溢價能力,也能夠讓企業避開“價格戰”。
此前,動力電池企業能夠成功壓縮上游成本,最大原因當然是上游嚴重的產能過剩,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自身也將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考驗。
高工鋰電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鋰電行業四大主材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普遍跌至60%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跌到40%以下。但是電池製造商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23年產能利用率已降至不足65%,2022年的資料為75%以上。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去年6月也曾公開指出,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為1000-1200 GWh,目前行業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 GWh。
在樂觀的情況下,產能過剩將淘汰大量中小企業,頭部企業則能夠依靠技術優勢加強自身地位。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指出,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仍在繼續提升,前五強的市場份額之和較2022年提升超2個百分點,佔據國內近九成市場。
寧德時代此前也透露,其2023年上半年的產能利用率為60%左右,三季度則提升到72%。
強者愈強,無疑是去年頭部企業利潤堅挺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當弱者逐漸被淘汰,未來行業勢必將轉變為頭部玩家互相之間的直接競爭。在利潤仍然存在空間的情況下,會不會有人選擇將“價格戰”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