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謝瑋丨北京報道
“現在凱德晶品存在閉店跑路情況……”“想要回課時費的家長速來”,2023年12月29日晚,生活在海淀的新手媽媽王慧(化名)接到了一條來自美吉姆北京凱德晶品中心(下稱“凱德晶品美吉姆”)任課教師的訊息。
王慧心頭一緊,立即詢問孩子的排課老師。她這才發現,該老師不僅更換了微信頭像和名稱,而且再也沒有回覆她的訊息。
隔日一大早,王慧就來到凱德晶品美吉姆,這裡大門緊閉。門口聚集著數位聞訊趕來的家長和老師,還有商場員工在為家長做登記。
凱德晶品美吉姆“忽然閉店”並非孤例。去年以來,A股上市早教品牌美吉姆(002621.SZ)風波不斷,多家門店“忽然關店”“家長維權”等訊息持續發酵。迫於無奈,家長們只能向各類監管部門、12345等市民熱線進行投訴,抱團維權。
1月1日,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凱德晶品三層的美吉姆已經人去樓空。
2023年12月30日,凱德晶品美吉姆門口聚集著數位聞訊趕來的家長和老師。《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謝瑋I攝
頭天還在上課,隔天就 “人去樓空”
突然的閉店讓王慧始料未及。2023年春天,她為剛一歲的孩子在這裡報名成為會員,購買的課程包共有108個課時,花費2.1萬餘元,目前還有100餘課時尚未使用。
一頭霧水的家長們開始在社交媒體平臺相互通知,建立微信群進行“自救”。群裡很快聚集了數百位家長。王慧給《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出示的聊天資訊顯示,她所在的家長維權群內,還有數百位家長在“等說法”,累計涉及金額已經達到數百萬元。
2023年12月31日,北京凱德晶品房地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貼出了一張《商場對顧客告知書》。其中提及:“美如美教育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美吉姆凱德晶品中心)因自身原因在未事先書面通知我公司的情況下,已於 2023 年 12月30 日擅自停課。該公司所實施的各項行為與商場無關,應由該公司自行處理並承擔。”
當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凱德晶品三層的美吉姆,這裡已經人去樓空。
一名在該門店工作的任課老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該公司以資金週轉困難為由,已拖欠其工資和社保月餘,他們也在找途徑維權。
“那你們怎麼還堅持上課?”面對詢問,該老師坦言:“之前也有拖欠過社保,但最後交上了,總覺得還能撐一撐,沒想到這次撐不住。”
多位會員家長回憶,即便是在拖欠老師工資、物業房租期間裡,凱德晶品門店的銷售活動還在照樣進行,還有以“雙十二”、感恩節等為名的優惠活動,鼓勵家長趁著優惠囤課。
從表面上看,一切照常進行,閉店似乎毫無徵兆。
“12月1日房租到期,12月11日還讓報名呢!”有家長反饋,剛花了近2萬元買的課還沒上幾節,店就忽然關閉了。
還有家長曝光稱,排課老師晚上6點發微信說“寶寶家長元旦愉快”,到了9點就變成“快來一起要錢”。
一地雞毛之中,2023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美吉姆(中國)總部發表宣告稱,公司與北京地區美吉姆加盟中心繫授權合作關係,各加盟中心為獨立經營主體。
宣告中稱:“在得知北京地區美吉姆加盟中心實際控制方Blue Skyline Holding Inc.存在潛在經營風險後,第一時間與所涉中心負責人取得聯絡,溝通解決方案。”“很遺憾,經過多輪協商,北京地區美吉姆加盟中心的實際控制方拒絕簽署相關協議,在未與我們溝通的情況下作出了閉店、並店的決策。”
2023年12月31日,凱德晶品美吉姆貼出了一紙“告知書”。其聲稱,過去的三年,“北京凱德晶品中心承載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並且“近期外界種種輿論風波,再綜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市場現狀以及我中心的經營情況,不得不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按照告知書的訊息,“本著一切從會員權益出發”,美吉姆凱德晶品中心將於2023年12月31日停止運營並提供兩種“轉課”方案,相關方案將於2024年1月15日前公佈等。對此,很多家長並不願接受,“之前凱德這邊就承接了很多其他校區轉課過來的老師和學生。別說保證質量了,能維持運營嗎?”
在美吉姆的小程式上,即便是已經關店的日子裡,仍能在小程式上查到不少孩子的剩餘課程還在消耗中。
記者撥通了“告知書”上的預留電話,對方自稱是上市公司委派的善後團隊。對方表示,目前,復課已不可能,針對家長剩餘的課程,他們會委託第三方客服平臺進行轉課,最終方案要等待1月15日的公告。而對於家長的退費需求,其明確表示“無法解決”,稱家長有走法律途徑的權利。
然而,直到1月16日,轉課安排仍然沒有公佈。
2023年上半年倒閉72家
公開資料顯示,美吉姆兒童早教品牌於2009 年進入中國。2019年4月,美吉姆借殼三壘股份上市。“美吉姆”曾被稱為“早教第一股”,開展早教中心的直接經營和特許經營業務,高峰時期,美吉姆在全國開了500餘家門店。
從具體課程看,美吉姆主要為0~6歲兒童提供歡動、藝術、音樂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多打包出售,動輒數萬元。然而,自2023年以來,美吉姆在廣州、上海、杭州、蘇州等多地的門店先後曝出閉店訊息。緊隨其後,家長無處退費,員工社保斷繳、欠薪等問題也頻頻發生。有媒體報道,僅2023年上半年,該品牌就倒閉了72家。
2023年8月,美吉姆回應媒體報道稱,該公司高度重視美吉姆(中國)部分中心關閉的情況,並表示“受整體宏觀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和行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廣州、上海、成都部分美吉姆加盟中心作為獨立經營主體作出了並店、閉店決策”,“對上述中心閉店給各位會員家長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
而就在此前的一個月,美吉姆也曾發表宣告稱:“為應對外部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美吉姆部分地區加盟中心進行了相應的經營調整和佈局最佳化,其目的是應對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經營壓力,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2023年11月29日,美吉姆忽然釋出公告稱,無法與董事長馬紅英取得聯絡。2023年12月12日,美吉姆再次釋出公告稱,董事長馬紅英已於近日因個人原因辭職。
公開資料顯示,馬紅英曾就職於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7月,被選舉成為美吉姆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2月末同時“忽然閉店”的數家美吉姆加盟店,如凱德晶品店、昌平悅薈店、常營華聯店等門店,雖然是不同的法人實體,但其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 ,名叫“李震”。
天眼查資料顯示,李震目前共任職33家企業。其中, 32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均是李震在2021年12月後出任。2023年9月以來,李震出任的多家公司,共8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2022年1月,美吉姆凱德晶品店的法人主體——美如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霍曉萍變更為李震。李震對該公司的持股比例為0%。
當美吉姆頻頻陷入輿論風波,家人曾經提醒王慧注意,但她並沒有太過在意。
也有家長看到輿情後有所警惕,但是被超長的退費週期“勸退”。有家長告訴記者:“我2023年12月初的時候問過凱德退錢的事情,他們當時說退費週期12個月,當時就沒退。”
儘管希望能夠退費,但王慧也自知希望渺茫。此前“跑路”的英語機構也被很多家長起訴,最終雖然勝訴了,但因為公司法人代表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最終不了了之。
“公司法人代表都是老賴,這簡直是‘無痛跑路’。” 一位家長質問道,“每個家長都交了那麼多錢,錢都去哪兒了呢?”
1月2日,該門店貼出了一紙說明,落款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謝瑋I攝
閉店 “一張嘴”,退款 “跑斷腿”
教培領域已經成為近年來“倒閉,跑路”亂象的重災區。
更重要的是,在教培機構,“預付款、再消費”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而且這些機構誘導家長預繳、多繳學費時,往往使用“階梯定價”的方式。一次性購買課時數越多,每節課的單價就越便宜。這使得家長往往遭遇“消費週期長、涉及金額大”的處境。一旦相關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合同無法依約履行,消費者後續想要維權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有家長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023年以來,她已經遇上好幾家“爆雷”的培訓機構了,“包括桔子樹、體風運動、嘻哈街舞,集齊了籃球、舞蹈和美育等多個品類。後來都是不了了之了。”
“之前疫情,就沒買什麼線下課。去年連續被他們坑慘了,再也不買課包了。以後就2000元左右價格的課我覺得正合適,坑了也不心疼。”這位家長說。
面對頻發的校外培訓機構跑路事件,真正“受苦”的是支付了數千上萬元費用卻不知該找誰維權的眾多家長。在維權之路上,案件複雜、維權成本過高、公司套路多是家長們維權困難的重要阻礙。
“預付式消費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因商家關門停業或跑路引發的群體性投訴時有發生,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已經影響到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
他分析稱,目前我國對預付式消費還沒有專門的法律,關於預付式消費的法律規定主要散見於民法典、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之中。
因上位法依據不足、執法力量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各地方屬地監管的流程和進度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後來王慧才知道,2023年9月,北京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印發《北京市托育機構預付式消費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托育機構預收消費者資金金額一次性超過20000元,應於5個工作日內按照要求透過“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服務系統”備案,並及時更新備案資訊。托育機構採用預付式消費開展經營活動的,須採用銀行存管模式開展資金監管。
該辦法明確,“托育機構是指經有關部門登記,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托育服務的機構”。
但早教機構是否等同於托育,還要打一個問號。
在2022年12月底,北京市文旅局等四部門印發了《北京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課程預付費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保障培訓課程預付費安全。
2023年12月22日,修訂後的《北京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課程預付費管理辦法(修訂)》也已實施。根據該辦法,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收取的培訓預付費用,需全額存入該機構的預付費存管專用賬戶。相關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超過60課時或時間跨度超過90日的培訓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不過,該辦法僅針對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
而針對早教領域的相關監管政策,似乎還有缺漏。
美吉姆在2023年半年報相關風險提示中就稱:“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國家總體對民辦教育行業持鼓勵和支援的態度,但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具體監管措施尚未明確。”
在陳音江看來,要從根本上杜絕預付費問題,就是要確保消費者預交的資金安全。預付費最大的特點是“先交錢後享受服務”。在繳費到享受服務的時差之間,若商家出現經營不善或捲款跑路的情況,消費者將面臨資金難以追回的風險。此外,目前許多企業都是輕資產運營,一旦破產,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償還消費者的預付款。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破產清算後的資金首先需要用於支付稅費和員工工資等費用,只有剩餘的資金才能用來償還債務。
陳音江直言,更為惡劣的是,一些商家可能會透過合法途徑將消費者的預付款轉移走,如多發企業員工工資、虛假採購裝置、虛列廣告宣傳協議等,或者在破產前故意捲款跑路,導致消費者即使勝訴也可能無法追回自己的資金,“所有的經營風險都由消費者承擔,顯然是不公平的”。
“從根源上還是要確保資金的安全,無論如何沒有錢了,再怎麼打贏官司也沒有用。” 陳音江建議,為從根源上解決預付費問題,確保消費者預交資金的安全,需採取一些措施。例如,可以設立第三方銀行託管賬戶,只有當商家提供服務後才能劃轉相應款項;或者引入保險公司或擔保機構為預付費資金提供擔保,以確保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得到賠償。最重要的,還需要完善法律法規,堵住一些惡意跑路等行為的法律漏洞,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要確保預付費業務的安全,必須建立一定的門檻,對於有不良記錄或者不適合從事該業務的人員,應禁止其參與。不能讓騙子多次行騙後仍能從事預付費業務。”陳音江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稱,“除了立法,還需要加強監管,確保相關制度得到落實。對於不按規定備案等行為,應予以相應的處罰,以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