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A股仍在探底,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真金白銀”的買入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舉措,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最大受益者,此時理應承擔起託市的責任,積極回購股份、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今年1月(截至30日),已有480家上市公司執行了回購,回購金額150.66億元,日均7.17億元。2023年,有1370家上市公司回購,回購總金額915.55億元,日均3.78億元。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回購力度明顯在加大。
Wind(萬得)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至今,上市公司公告的股份回購總金額(不含登出股權激勵等定向回購)下限和上限分別為736.86億、1433.98億元,同期已完成的回購金額為1066.21億元,遠超回購金額下限,但距離上限仍有較大距離。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回購的速度和力度也不盡相同,比如三安光電,其在2023年12月8日董事會批准回購後,已在今年1月31日完成首次回購,回購總金額10億元,類似的上市公司還有格力電器、等。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回購執行緩慢,比如易明醫藥2023年10月26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回購方案,至今股價累計下跌超過20%,但截至當年12月31日回購數量為0,到目前也未釋出回購公告。
筆者統計,截至1月30日,有353家上市公司已回購金額尚不到承諾回購金額的一半。誠然,一些上市公司剛開始回購,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帶有“抄底”心態,想要以更低價格回購股份。越低的價格回購意味著股東權益增厚越多,但換一個視角,回購的所有資金都回饋給了股東,這意味著無論在哪個價位回購都是合理的,尤其是在市況不好的情況下,及時行動的效果遠優於精巧的計算。
無論是相對市值規模、融資規模還是二級市場交易規模,上市公司的回購都要繼續加力,而上市公司也具備這樣的能力。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有1509家上市公司自由現金流為正數,合計金額12095億元,這是回購可以動用的資源。回購股份是回饋股東的重要方式,這和現金分紅無本質區別,在當前市場急需信心和流動性的情況下,相比個位數的股息率,回購顯然是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回饋股東的方式。此外,一些上市公司仍在大手筆做理財、做證券投資,但吝於回購或分紅,與其博取有限的理財回報或承受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上市公司更應投資於自己,而回購股份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