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各地積極探索、分類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累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為發揮典型案例示範作用,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公佈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
本次案例共分為既有建築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群建設、活力街區打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城市生態修復、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8個類別,共有28個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其中,深圳入選2個專案,分別是:活力街區打造案例的廣東省深圳市元芬新村城中村有機更新專案;城市生態修復案例的廣東省深圳市茅洲河治理專案。
深圳市元芬新村城中村有機更新專案
專案位於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佔地約10萬平方米。改造前樓體破腐陳舊、基礎設施落後,環境髒亂,水電缺口較大,無消防安防等安保系統,缺少便利性生活服務。2018年,透過市場化躉租改造和一體化整村更新,完成改造100餘棟公寓,累計服務青年住戶逾萬人。
1.引入社會資本開展長期躉租。在政府主導綜合整治工程基礎上,由民營企業與元芬社群股份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透過對元芬新村整村統租改造的方式,積極參與整體規劃,投入資金進行樓棟安全改造、整村風貌提升、公共廣場等便民設施改造,並持續提供專業物業管理與運營服務。
2.確保青年人宜居可支付。考慮到租戶80%以上是90後,且其中40%的青年人首次租房,按照青年人使用率,對原有戶型配置予以最佳化改造,利用閒置空地增設籃球場、自習室、健身房、分享吧等共享空間,打造“10分鐘學習圈、健身圈”。在合理降低單套(間)面積的同時,確保租金不上漲、服務品質不下降。
3.廣泛爭取各方支援。與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截至2023年10月底,累計完成12.5億的流貸和15.39億的專案貸融資評選工作。與燃氣公司合作開展城中村光伏發電試點,探索解決城中村水電氣暖難題。聯合深圳市住房公積金中心開展“公積金直付房租”等創新試點業務,緩解市民租金壓力。
深圳市茅洲河治理專案
專案位於深圳市西北部,受快速城市化、人口過度集中、環境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影響,茅洲河流域內55條幹支流水質曾全部為劣Ⅴ類,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周邊居民生活。2016年以來,深圳市透過科學、精準、依法治汙,實現了黑臭水道向秀水美景的轉變。
1.創新流域治理體制機制。成立流域管理中心,統籌排程流域水治理工作,破解流域內不同管理單位之間職責不清、排程不暢、多頭管理等問題。採用EPC總承包模式,以流域為單元將治水專案整體打包,形成“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新模式,推動治水專案質量和效率提升。
2.實現汙水處理回用良性迴圈。堅持全市域雨汙分流的技術路線,推動治水從末端截流向源頭治理轉變,流域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81萬噸、總汙水處理規模達到120萬噸/日,出水水質均達到準Ⅳ類以上。建成全流域補水網路,對39條支流每天生態補水96萬噸,提升水環境容量,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578個,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
3.實行“廠—網—河”一體化管理。以流域為單元,以水質目標為導向,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進小區,提升水務設施執行效率和服務質量。構建以社群河長為支點,融合社會綜治網和排水管養網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多方聯動、條塊結合、齊抓共管。
南都·灣財社記者 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