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玉璐
凌晨2點,李恆終於走進臥室,閉眼前還在琢磨:公司怎麼能繼續健康擴張,帶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作為一恆集團董事長,無數個夜晚,李恆沾著枕頭想這個問題,第二天早上9點又準點出現在辦公室,幾乎日日如此。
貧窮與失敗的滋味,難以從李恆的記憶味蕾中剔除:出生在寧夏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農村,住窯洞、忍乾旱,上高中前沒到過縣城;多次創業,涉及食品、通訊、金融、網際網路等多個領域,卻因種種原因失敗,一度負債超千萬。這些經歷,讓他共情每個夜深人靜時在焦慮找工作的普通人。
如今,一恆集團已成為長三角地區頗有體量的新能源智慧配送企業,有超600名員工,與5000多名司機合作,帶著20%的高管從負債累累到有房有車。李恆始終認為,他會有個不凡的人生,也深信每個在深夜找機會的普通人有改變人生的可能。
3年開出50多家分公司
一恆的成長速度之快,讓在58同城的負責崑山招聘、入職快10年、接觸過大量企業的李勇飛印象極為深刻。
3年間,一恆從2個員工增加到超過600名,合作司機達5000多名,擁有5000多臺新能源配送車輛,分公司數量超過50家,年營業額在3到5億元。公司主要為貨運司機打造平臺,提供車輛與服務,開展大中小型企業及個人搬家物資運輸業務。
短短3年,一恆也從崑山擴充套件到五省一市——江浙滬魯皖豫,從單一物流運輸、城市運輸配送,再拓展到道路貨物運輸、國內貨物運輸代理、國際貨物運輸代理、資訊科技諮詢服務、汽車新車銷售、普通貨物倉儲服務、汽車租賃、市場營銷策劃等板塊。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為物流配送、新能源物流車銷售以及配送車租賃。
用李恆的話來說,一恆是一個新能源物流配送平臺,匯聚物流訂單資源,提供新能源物流車租賃和銷售,也保障物流司機的權益,重視其安全,還開發出防疲勞駕駛智慧感應系統,像戰艦、航母般為司機保駕護航。
但一恆創立之初,面對李恆的暢想,李勇飛既心疼又擔憂,員工寥寥無幾,工作環境擁擠狹小,資金週轉實在困難。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際,李恆在江蘇崑山創辦一恆集團,利用曾做過網約車銷售的資源,看準大健康與民生高度相關的物流業,在58同城上釋出訊息尋找司機合作,從建築配送散單接起。“大企業、大單子一開始也不敢接,賬期太長。”李恆說道。每到夜裡9點到凌晨1點,他就在58同城上與有意合作者網聊,疫情帶來的壓抑感和焦慮透過螢幕。但透過這一方式也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組建起他的初創團隊。
當時,每次和李恆聊完合作,探討未來,李勇飛都驚訝於李恆的志向遠大:希望新創立的公司不僅能幫助貨運司機解決就業問題,還能成為長三角的能源配送頭部企業。他心想,這樣的期望是不是太好高騖遠,“畢竟以他目前的處境,公司想要存活下來都很艱難”。
可對於37歲的李恆來說,創業之難好過債臺高築,面對超過1300萬的欠款,這個西北農村娃知道,生活與人情在債務的威逼下是如何齜牙咧嘴,又是何等壓力重重。
從一窮二白到大起大落
“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也跑”,這首民謠廣泛流傳於寧夏乾旱地區,也是李恆故鄉的真實寫照。
上高中前,李恆沒有到過縣城,更別說銀川。1986年,李恆出生在寧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農村——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核心區。他清晰記得老家的名稱,精確到生產大隊,還記得,老家四面環山,兄妹三人與父母擠在黃土坡間的窯洞中,方圓幾公里只住著他家這一戶,“交通很不便利”。
父母以務農為主業,五口人全靠地裡的小麥、玉米、土豆等作物,“下雨的年份收成好點,不下雨的時候收成就很差。”李恆記得,多數時候地裡莊稼只夠一家人吃一年,一放假他就放下書本、拿起鋤頭下地。
慶幸的是父母像許多老家人一樣,“寧願窮父母,不能苦孩子”,一生省吃儉用,再靠各種幫扶,把他和弟弟妹妹都送上大學。
貧窮的經歷像烙印一樣焊在李恆的記憶裡,高考後,他沒有選擇可穩定就業的體育師範,而是就讀了江西大專院校的電子工程,沒多久,他覺得在學校讀書不能滿足他豐富經歷,填補不足的需要,便休學開始賣建築材料、做銷售,靠著口才與腳力,在20歲時把安徽宿州一個貧窮小縣城的業績做到全國第一,當時的公司獎勵他和父母出去旅遊,那是他們第一次出寧夏。
賺錢養家、脫貧致富,這8個字流淌在李恆血液裡。2011年,25歲的李恆靠積蓄開始第一次創業,在蘇州創辦了一家食品加工廠,想幫著寧夏老鄉加工枸杞銷售,但兩年後,客戶賬期週期過長,加工廠資金鍊斷裂,他背上兩三百萬元的債務,父母因壓力回到老家:“對他們來說,要幾代人才能賺這麼多錢。”李恆自己日夜難眠,手機靜默,以應對狂轟濫炸的催債電話。
有家要養,要供弟弟妹妹上學,好在2014年,李恆把握住POS機刷卡的風口,在58同城上招到三四百個代理商,一年掙到了2000多萬元,把債還完,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但想做時代的弄潮兒,必將面對潮起時順勢而起的激情,也將面對風急浪高時被拍進深海的窒息。2015年,電商行業乘風而起,李恆從中發現商機,再加上他一直想幫助家鄉農產品走出去,也想從之前跌倒的地方再次爬起,轉而開始做電商APP賣寧夏特產,但燒錢買使用者的模式讓他吃不消,最終App關張。
2016年,李恆進入金融行業,在這個全新領域,最終他又成了“大負翁”,欠債600多萬元。2017年,他開始嘗試重資產運營,開展網約車銷售,但市場飽和,供過於求,再次負債1300多萬元,被限制消費,有時信用卡1天只能刷出10塊錢。這也是他第4次創業失敗。
得老百姓認可者得天下
對過去的成敗與慘痛的經驗,李恆像西北凌冽的風,坦蕩沒有避諱。他認為自己外向、務實,也承認在創業經歷中也曾心氣過大,步子邁得太大,決策不夠謹慎。
但李恆知道,創業就像取經,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所有失敗,都化作寶貴經驗。這一次,他沒有因為債務“病急亂投醫”,而是“先謀定而後動”,也有賴於他在其他行業發展的所積累的人脈與閱歷,堅持合規、合法、合理,用健康經營流水保持公司資金運轉,才使得一恆集團穩紮穩打發展,取得一定成績。李恆還完了債,也第一時間登出所有信用卡:“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有風險的事不做。”
面對失敗與負債,李恆多了平常心,他透露,目前一恆有上百名高管,20%都有負債和創業失敗經歷,出於惺惺相惜,也是互相成就,如今不少負債高管已迴歸正常生活,有車有房,還完債務。
而最大的收穫與經驗,用李恆的話說,是經營思維的改變——從利己到利他:“不是賺錢者得天下,而是得老百姓認可者得天下。”
這也是一恆主要的經營模式——為物流司機提供服務,他們是合作者,更是客戶,“客戶第一”:“當把別人的利益考慮到,幫別人賺錢,我們自己想不賺錢都難。”
為了保障司機利益,李恆還特別組建了律師團隊,以便為司機提供法律服務,討要薪資。如果合作司機有家庭困難,集團內部不時開展公益捐贈,也優先為司機的伴侶提供就業機會。一位合作司機在公司宣傳影片下留言寫到:“2021年4月開始加入公司,負債還完了,現在成為公司的一名車隊長,還解決了老婆的工作問題,日子平平淡淡而幸福。感恩,感謝。”或許是因李恆的真實豪爽、為人情懷,一恆也吸引不少985、211高校學子走入基層,成為車隊長。
面朝黃土長大的李恆理解,每個普通人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更感念一路走來朋友、家人、合作伙伴的不離不棄,在他看來,回饋社會、創造就業機會才是一個企業安身立命之道,就像當年想幫老鄉的枸杞找銷路、開發寧夏特產APP的一樣,李恆始終覺得,他還是那個在一路幫助中走出黃土坡的西北孩子,忘不了本。
現在,李恆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帶1個人奔小康和帶100個人奔小康不一樣,壓力越來越大。”他期望2024年到2027年公司能再上一個臺階,帶更多人走上通途,創造就業崗位,但卻想不到對自己的期待。
好在,“德不孤,必有鄰”。一路走來,從第一桶金再到千帆過境後一恆集團再次風起雲湧,李恆認為58同城都是他堅實的夥伴與朋友,為他帶來不可估量的人力潛力,無論是搭建團隊,還是招募合作伙伴,58同城都帶給了他驚喜,度過幾度創業起落,也助力一恆成長為如今的長三角能源配送頭部企業。
58同城的品牌理想是“願天下有志者皆得歸屬”,2023年升級了企業文化價值觀,將幫助人們安居樂業作為集團的使命,成就企業創業者或求職者等更多奮鬥者,便是58同城的意義所在。未來,58同城將不斷提升平臺能力,幫助更多創業者解決招工難題,求職者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穩就業保民生。